一个荷兰“反革命”的故事
——“无奈”背后的“法治”
2016-05-17胡建淼
一个荷兰“反革命”的故事
——“无奈”背后的“法治”
胡建淼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教授
我在网上读到一个“故事的故事”,它转述了俄罗斯作家康斯坦丁·格奥尔吉耶维奇·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金蔷薇》里为我们深情讲述的“一个荷兰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名叫爱德华·德克的荷兰人,曾被政府任命为荷兰殖民地爪哇的行政官。在做行政官后,他的政治立场慢慢地转向爪哇,很快为祖国对爪哇人的殖民统治感到羞愧。他不但公然奚落总督及其近臣,而且在爪哇人起义时,公然站到了起义者一方。
这明明是“叛国”!但政府没有这样惩罚他,爱德华仅仅是被撤职而已,并遣回欧洲。但他没有“反省”,依旧“不安分”,接连不断给荷兰国王和大臣写信,陈述自己的想法,呼吁公正对待爪哇人。“死不改悔”的他,虽然没有被判刑,但被免职。他仍没屈服,开始以专业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传播自己的思想。为了谋生,他离开了荷兰,浪迹欧洲各城市。贫困交加但坚持不懈的他,继续把文字的投枪掷向祖国那些冷血的权贵。
历尽磨难之后,有家荷兰政府的出版社找到他,要买断他的全部手稿。这家政府出版社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政府害怕他的思想到处传播。他们付了他不多的稿费,也履约出版了他的书,但是把书价定得非常昂贵,以让大家都买不起,这就等于把书稿“查禁”了。
我读到这里,第一个反应是:荷兰政府真“宽容”!这个爱德华早已不是一个“思想”问题,而是已有“行为”的“叛国者”,按当时的法律都够判刑,可他还是自由的。第二个反应是:荷兰政府真是“无能”!怎么连这么一个“小人物”也对付不了。尤其对他的书稿,不批“书号”、“禁止出版”不就行了么?竟还要既费钱又费力地通过出版社买断他的书稿,以提高书价等方法来阻止他的观点的传播!
但是回头仔细想想,我觉得,一个政府能在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内处理事件,总比撇开“规则”赤裸裸地使用“强权”要“法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