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思鑫坊

2016-05-17孟蕾

杭州 2016年3期
关键词:临时政府石库门老伯

文 孟蕾

百年思鑫坊

文 孟蕾

一座思鑫坊,半部民国史。

近期,关于思鑫坊的保护与修缮,忽如西湖三月柳芽初爆,牵动了众多杭州人的视线。

上世纪30年代初,一个名叫陈鑫公的丝绸商人,在当年的繁华地龙翔桥东侧置地筑屋。后人为纪念他,遂将此街坊取名为思鑫坊。以思鑫坊直弄为界,西侧是市园文局的两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是市房管局的九处历史建筑保护单位,这里是杭州近代民居的典型代表。

与近些年矗立杭城的那些高大上建筑相比,这处民国建筑群并不起眼。这是一组青砖黑瓦、中西合璧的建筑,联排式里弄住宅群和独幢的别墅构成,房与房之间有围墙相连,一排排房屋头上有座统一的石砌拱门,乌漆硬木门板一关,就构成一个封闭的世界。一步跨入刻有“思鑫坊”三个大字的石库门,霎时让人产生厚重的历史感。驳落的墙砖,掉漆的花格木窗,和老树、枯藤以及有些凌乱的晾竿衣物,无一不在诉说着岁月的风烟。

“思鑫坊”的老照片

踏着午后斑驳的阳光,我来到思鑫坊19号。此房住户是年已八旬的方水荣老伯。1958年,方老伯从上海来杭州工作,在思鑫坊一住就是40年,称得上是老思鑫坊人了。住得久了,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也特别关注正在进行的保护和修复工程。

“这几天,我发现修复中一座石库门的左右边框石条不对称,左边长出5厘米,我马上向施工队指出问题,施工队及时作了改正”,方老伯指点着跟我说。

说话间,方老伯戴起老花眼镜,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呵,原来是他整理的思鑫坊历史图集,整整200多幅老房子照片,有黑白有彩色,都是方老伯自己拍摄的,真实地记录了思鑫坊老房子数十年的变迁。

2013年,上城区住建局湖滨房管站给他们六户公房维修改缮,他家三楼厨房间的楼梯也进行了加固大修,楼道陡度变缓了,两侧还都加了扶手,安全性更好了。出于内心的感谢,方老伯一一拍下了这些照片。

“去年12月12日,我们开了居民会,13日围墙就围了起来,紧接着14日就开始动工了”,方老伯激动地说。

就在修复工程动工之际,杭州市委赵一德书记到思鑫坊实地考察,也去了方老伯家。方老伯拿出相册向赵书记边介绍边由衷地说:“环境整治得人心啊,我们盼了这么多年,思鑫坊恢复历史原貌,就更宜居住了。”

韩国志士与思鑫坊

方老伯的相册里有一张与一位手持话筒靓女的合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方伯笑着说,那是天津电视台韩国节目的女主播。七年前,该台摄制组来杭州寻访韩国临时政府旧址,是我领着他们找到思鑫坊41号的,这里正是当年韩国爱国志士的住地。在寻访节目中,方老伯作为热心的杭州巿民进了片子。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大批韩国抗日志士流亡中国。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韩国的独立运动志士坚持在中国境内、朝鲜半岛、日本国内等地从事抗日复国斗争。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奉韩国开国元勋金九之命,在上海虹口公园投掷炸弹炸死日本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等要员后,日寇大肆搜捕,以金九先生为首的韩国临时政府在中国进步人士的帮助下转移到浙江嘉兴、杭州等地。为期三年的“杭州时期”在韩国独立运动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杭州三年时间里,毗邻西湖的长生路湖边邨、学士路思鑫坊、清泰第二旅社、五福里等处,都留下了韩国临时政府要员的活动足迹。金九先生和他的战友,在这里隐蔽生存,积蓄力量,抗日复国。其中,湖边邨是临时政府办公地,思鑫坊则是韩国独立志士们的居住地。

近几年,思鑫坊和湖边邨一起成了韩国国民的景仰之地。到访杭州的韩国旅游团中,约六成的游客都要到这里,缅怀这段难忘的历史。据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的讲解员介绍,曾经有一位百岁的韩国游客在家人的陪同下,特意赶到杭州瞻仰爱国志士。这位韩国独立运动的同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坚持走上纪念馆二楼。面对那一张张沉甸甸的历史图片,想望当年义士们用生命换取独立的历程,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感慨万千。

乔石怀念思鑫坊

石库门建筑,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比比皆是。可在杭州却有些稀罕,保存至今、完好如思鑫坊的尤为难得。思鑫坊中有许多名人故居,如抗日名将何柱国将军,胡雪岩的侄子胡藻青等都曾在这座石库门出入。

方老伯颇为得意地说,他住的房子已有近90年历史,称得上是杭州最好的石库门建筑。这些结构相同的老房子,有的一幢两三户,有的是四户、五户共居,别墅则是独门独户。

民国年间,思鑫坊的住户大抵是殷实人家,普遍知书达礼,石库门一关,邻里间和睦相处又保持一定的疏离感。时序变幻,思鑫坊老房子几易住客,但那温馨祥和的气息似乎仍在散发。比如街坊邻里打招呼,一直都以先生、师母相称,几十年未变。

方老伯说,他家隔壁有位老邻居余大妈,虽孤身一人居住,但并无孤单之感。但凡老太太头疼脑热,总有人主动去关心,家里有啥难事都有人帮忙。比如她家里修电灯、接电线等杂活就是他统包的。余大妈在思鑫坊颐养天年,一直到去年以96岁高龄含笑仙逝。

而今正在保护修复的思鑫坊历史街区,是包括思鑫坊、萱寿里和承德里三个里弄及列贤堂七幢别墅的大片区域。家住长生路的李先生,退休前曾是杭州市政协委员,对石库门建筑颇有研究。李先生说,为啥在一排排的平房建筑群里,竟然隐藏着七幢别墅,那是有钱人为安全考虑。作为思鑫坊的老邻居,他希望能尽早看到它重现昔日风华。

思鑫坊住过的名人远不止前面提到的几位。比如,1949年到1954年间,任职杭州团市委书记的乔石,就住在思鑫坊直弄一号。当时乔石住的房子前面有一个花园,每天下班后,他常常在那里看报。这位后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乔石回忆录》一书中说,在他住过的这么多地方,还是杭州的思鑫坊让他特别怀念。

思鑫坊一墙之隔,更有一所全国百家名校天长小学,校龄与思鑫坊相当。我揣测,当年置业造楼,可能与当今一样讲究学区的配套。至少,思鑫坊的人文气息与天长的琅琅书声曾那么经久相伴、氤氲相融。如果掰上天长的名人,那思鑫坊所代表的,又何止半部民国史。

猜你喜欢

临时政府石库门老伯
准时到达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抢救并保护上海的文脉石库门
俄国二月革命后立国未竟与“十月”的选择
触摸石库门,找到真正的上海
渐行渐远石库门
洪都拉斯逮捕塞拉亚支持者
洪都拉斯被逐总统要闯关回国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