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人才培养

2016-05-16刘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9期

刘楠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大学生联赛为切入点,深层探究各高校体育文化的底蕴,探讨篮球联赛的文化内涵,结合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在篮球人才培养方面应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生篮球联赛应努力的方向和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现代篮球 CUBA人才 培养方向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目的

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以“打造中国最高水平的高校篮球联赛,打造中国高校第一的娱乐文化平台”为目标,试图将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培养成“中国的NCAA”,职业联赛的后备人才基地。大超联赛的推出,对进一步提高高校篮球水平,缩小我国高校篮球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拓展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渠道、扩大中国篮球市场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大超联赛将力争做到将校园文化与篮球文化的完美结合,融入娱乐、文化、公益、健康等多种向上的积极元素,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的校园氛围。对我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的文化研究,旨在总结我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的文化内涵,从精神文化、行为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方面去探讨大超联赛,去探寻篮球运动的“魂”。从我国CUBA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CUBA篮球人才培养方面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从基本素质内容上肯定了篮球运动为“巨人的运动”的发展趋势。由于这样一个趋势带来了新的技术发展。在高空优势的条件下,产生新的高空技术,战术配合。通过对篮球运动本身的运动性质、作为我国CUBA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进行分析,阐述了CUBA篮球培养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就我国篮球现状和CUBA后备人才的培养的发展方向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文献资料、辩证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

3分析与讨论

3.1我国篮球发展的现状

我国自建国以来,篮球运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我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篮球运动在“以小打大,以快制高,以巧胜大”的指导思想下,影响我国篮球运动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偏离了国际篮球的发展趋势。当今,我国的竞技篮球已迈向了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但也还只是起步阶段,这足以证明我国篮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已追赶了国际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几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我国篮球运动已有了不小的进步。其技、战术的进步速度与水平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子篮球排名第8,世界排名第10,队员们的身高体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国国家队的主力队员的身高有了很大提高,与NBA相比虽然还存在一些差距,但差距不大,这说明了我国的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已基本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要求。更加体现了我国在篮球运动的培养方面已摆脱“以小打大,以快制高、以巧胜大”的思想作风,树立了正确的“以高制高、以大打大、以快制快、以强斗强”的思想作风。表现出21世界的篮球运动将带着创新意识沿着“智博谋高、身高体壮、凶悍顽强、积极主动、快速机敏、全面准确”的方向发展,攻守全面兼顾,高度与速度的结合,个体与群体统一,帅与星有机相辅是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CUBA在进行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时应努力的方向。

3.2篮球竞争的实质

篮球运动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基础牢靠,人才不断涌现,新人才能脱颖而出。中国缺乏篮球英才,因此,就不可能在高水平的国际竞争中超出。曾为迎合“奥运战略”,很多地方队都解散了,原来每个省市都有几个队伍,现在有的省级球队都没有了。所以,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完善俱乐部的人才梯队建设,是当前个职业俱乐部乃至整个中国篮球界所迫切学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在我国现有众多的篮球可造之才,许多中、小学生都喜爱篮球运动,但多是以盲目的玩耍为主,没有组织、没有教练、更没有系统训练。对青少年篮球人才的培养,一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集体项目人员多,投入大,拿的奖牌少。因此,很多城市的体育部门,为了追求指标,成绩,以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萎缩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二是对篮球运动的功能和影响认识不足。篮球是受大众喜爱的集体项目,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培养青少年团队的团结、拼搏精神,在激烈的比赛竞争中,相互配合、相互帮助、锻炼身心,感受集体力量的魅力,同时促进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抽象的看是速度与高度的不断加快和加高,使得比赛呈现了时间与空间、平面与立体的高速度、高空优势,大强度的激烈争夺场面。篮球运动也是一项智力运动,运动中体现的灵活、多变的身体动作,技战术的变化,都是心智支配活动的结果,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想要达到的一个高境界就必须在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加以提高,也只有在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成为一名高水平篮球人才。

3.3篮球运动中高度与速度的辨证关系

关于速度的问题,在篮球教材中曾看到:“一是快速,运动员的观察判断反应更加敏锐,技术、战术运用更加合理,动作速率、移动、动作的衔接都很快,从而加快了攻守转换的速度”。

高是指高度,主要反应在三个方面:一是运动员的高度有很大的增长,一是由于身高弹跳与技术结合形成的高空优势,促进投篮、补篮、封盖和抢篮扳球技术的发展。

在篮球运动中,速度与高度是相互制约和对立统一的关系。速度是在时间上尽可能快的运动中完成技战术目标,它与进攻成功率是成正比的,它强调的是时间因素,时间是强调向前性,尽可能在直线运动形式完成动作或目标,而空间是向上运动,要花费一定(相对于直线而言)时间,相对而言就会慢。但是,在低空或平面场上的进攻中,由于对抗条件强,多数情况下面达成直线进攻是非常困难的,要花费一定时间,高空的选择性强,反而时间比较短,这就是篮球运动中速度与高度的辨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互变。

速度与高度在现代篮球运动中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美国NBA和“梦之队”不仅向世人形象的展示了竞技篮球是必须以身高为前提条件的一项运动,也向世人生动的揭示了高度与速度的有机结合。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对矛盾,是篮球竞技中获得高比分或胜利的重要因素。

3.4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泛化过程、分化过程、自动化过程。在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在自动化过程之前确定该运动员的发展方向。

运动技能与一般简单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为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它是一连串复杂动作的综合,参与活动的中枢很多,所以动作都是成套的,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便是后一个动作的刺激信号;另外,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中来自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反射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建立,运动技能就不能形成。

由此可见,运动技能的形成实质上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过程,巴甫洛夫学派进一步认为学会和掌握体育动作技能时,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支配各肌肉群的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先后顺序,它们的技能活动发生了系统化,这种现象称为运动动力定型。学会和掌握体育动作技能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而是形成了“运动动力定型”,使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也会有规律的,有顺序的进行,而动作技能也才会“定型”。

培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上一流运动员培养和造就要经历几年或几十年的训练,这个过程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多年训练的过程,按照特定的程序安排不同训练的任务和要求。我国在有序的科学的组织多年训练计划,这一方面还待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首先,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还不高,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其次,就是运动员不能放远眼光,理性地分析自身的素质条件,考虑自身所能发挥的最大潜力,不能在训练初期就给自己预定一个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再次,教练员的水平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年训练计划经验上的不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水平的提高,限制了运动员的发展前景,片面追求短期竞技效果而进行强化训练阶段,影响了运动员今后的前进道路。

4结论与建议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历经五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高校的精品赛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推动了学校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是“教体结合”培养模式的成功典范,为CBA和国家队源源不断的培养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文化已成为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内核,通过联赛的精神文化、行为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已将原汁原味的篮球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为一炉,推动了大超联赛文化的发展。在今后的篮球人培养中,因材施教,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多年训练计划,最大程度的发掘不同素质条件运动员的潜能,做好人才的优化配置,促进中国篮球发展,力争赶超国际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摆脱“以小打大,以快制高,以巧胜大”的前期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以高制高、以大打大、以快制快、以强斗强”的思想作风。

(2)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时,要注重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发挥潜力。

(3)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篮球后备人才组织多年训练计划,屏弃片面追求短期竞技效果的早期强化训练。

(4)人才的培养要朝着智、高、快、壮、准、巧、灵、变、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寇振声.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M].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王步标等.人体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薛正武,赵文革.我国青少年男篮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6] 张博,何进良.对我国请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

[7] 钟璞.篮球运动训练系统及其控制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1).

[8] 董少斌.浅谈篮球后备人才的储备[J].四川体育科学,2003(3).

[9]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