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课堂的安全管理探析
2016-05-16程志德杨艳燕李守涛李顺意
程志德 杨艳燕 李守涛 李顺意
摘 要 生物化学实验课堂的安全防护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生物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经验,阐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和总结的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课堂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Q5-33 文献标识码:A
生物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实验课堂作为生物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更直白地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要领会实验原理,而且要会使用一些危险系数很高的仪器和药品,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不小心引发意外事件,会影响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并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生物化学实验课堂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1当前生化实验课堂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1.1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在众多高校中,除了少数安全意识强的学校配有预防安全事故和控制安全事故的设备,一般高校实验室缺乏有效处理安全事故的设备和处理措施。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直接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调查显示,75%的实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其现象包括,在明知使用的是高污染高毒性的药剂时,依然随意接触危险品;在试验中把玩实验仪器设备;在课堂上吵闹嬉戏,造成实验课堂混乱。这些安全意识缺乏的行为都很容易造成危险事故,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1.2危险生物学和化学品缺乏合理处置
生物学实验中会用到一些危险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均可能由于处置失当而造成接触者受伤或死亡。由于实验条件的改善,生化实验室中以前缺乏的有毒化学试剂逐渐丰富起来,但一些实验课堂中,由于没有合理的实验操作引导方案,学生往往因为好奇而直接身体接触这些药品,造成身体受到伤害。如国内实验室便发生过重金属中毒的案例。此外,生物学试验后,会剩余一些有毒的培养液和缓冲液,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置,可能产生有害细菌和剧毒液体。还有一些实验中,原本无毒的液体,因为实验后多种试剂混合,变成有毒液体,因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设施简陋、缺少专门的处理渠道等原因,很多高校实验室直接将废水废渣倒入下水道,而下水道是和民用、公用下水道相通的,污染物通过下水道最终流入江河土地,会引发不可预知的环境污染。
1.3教学过程存在混乱现象
教学开展过程的混乱,也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中常见。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中,实验品的接触、实验仪器的状态、各次实验的开展状况等信息都需要记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记录要么缺乏,要么由人工完成。人工录入实验资料时,信息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加上不同工作人员接触信息不同以及文件保存的多样性,导致在汇总要么信息重复,要么遗漏,这样,一旦出现药品遗失,这些记录根本派不上用场。
部分高校的教学混乱是因生物化学实验资源缺乏所引起。由于仪器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开展实验,部分学生需站在实验台周边进行观看学习或等候排队,有时安全通道和走廊都站满了人,使室内十分拥挤,课堂秩序混乱。更重要的是,一些学校只针对实验设备、药品药剂、实验室内部装饰等进行估算,而忽视了控制和治理实验室污染的经费预算。有些实验室,本应对带有病毒的废弃物进行彻底的焚烧处理,但是由于经费原因没有购买专门的焚化炉,为了方便,一些管理人员直接将废弃物裸露在垃圾堆中进行焚烧,甚至未进行任何处理便将污染物丢弃在公共场所。
1.4实验过程缺乏安全保护
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们会长时间接触有毒的药剂,然而在很多实验室中并没有配套的安全设备,如:橡胶手套、防菌外套等。学生们会徒手进行实验直接与危险试剂碰触,一旦碰到腐蚀药剂后果不堪设想。另外在做实验时,经常要借助水、电、火来协助完成实验,而面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许多学校的实验室并没有做到良好的防范措施,像在实验室的周边配有ABC干粉灭火器;在实验室走廊处设置“安全出口”的标志;在楼道间安装应急灯等,由于实验过程中缺乏这些相对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将大大提高危险事故的发生率,造成严重后果。
2当下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原因
2.1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目前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由于法制法规的不完善,实验课堂中的危险物品管理无法可依,管理人员也因为没有法律的硬性约束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性。部分实验室管理员疏忽于自身的义务,觉得事不关己,责任心不强,而且即使出现事故,也无法律责任,在工作中抱以侥幸心理,给生化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管理增添了隐患。
2.2安全建设缺乏人员和资金投入
实验室作为生物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将书本理论付诸实践,并培养了学生们动手操作能力。然而,许多学校注重于形象建筑的建设,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往往忽视了实验室的内在建设。由于投入不到位,连简单的仪器设备都缺乏,更没资金开展安全管理建设。近几年,大学扩招,学生数量增多,部分高校仪器设备使用频率高,但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一般由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兼职来担当,并没有足够的专业性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因为不是专业人员管理和操作,仪器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并难以得到及时维修。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拖延教学的进程,而且给实验课堂留下了安全隐患。
2.3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系统化
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仪器药品的管理、课堂的开展记录到实验三废的处置,意外情况的应急措施等,均需要规范化,预案化。实验室不仅是日常教学的地方,更是管理实验物品、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每日都需登记设备使用情况、使用人员、实验完成清理情况等,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电子信息化的发展,老套的管理模式只会降低管理效率,加大管理成本和工作量,使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
3加强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3.1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管理
对于目前生化实验室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学校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让学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一些发达国家,环保氛围浓厚,高校的实验课堂管理不仅具有完善的管理法规,而且每年政府都会拨用大量资金来治理试验后污染。我国应当进一步健全关于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法律条款,引进先进的国外管理方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文件纲要,加强实验过程中所残留下来的“三废”的处理工作,积极开展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开发以及示范和推广工作。除开法律法规,各高校实验室内部也应加强安全规则的制定,对于未按法律法规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安全管理的,要依法追求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有法可依。
3.2组建专业管理团队
为确保生化试验的安全性,实验室应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安全合理的分配、利用和维护相关仪器和设备资源,并负责专业性的教学实验。高校应在实验团队中开展岗前培训和专业考核,确保团队的专业性。专业人员应掌握的知识包括:所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如何安全使用任何一种器具,并清楚使用器具的技巧和如何维护等。在实验课开始之前,专业人员应负责对学生进行注意事项、如何操作、以及如何处理突发性事故等的示范和讲解,将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扼杀在摇篮中。安全管理团队在实验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定期检查仪器设施使用是否良好以及实验课后对污染物的处理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处理,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3.3加强实验室建设
高校应倡导建设绿色环保、健康和谐的实验教室,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首先应在每个实验室中放置处理污染物的器具、防火器具、急救医疗设备等;其次应设计好实验室布局,让参与实验的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进行实验;最后,要增加高科技,高安全性的仪器设备的投入,杜绝因仪器故障而发生的安全事故。除开实验室内部投入,生物化学实验室还要建设专门的废水处理设施,在有毒生物学物品排入公用下水道之前将危害降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整合现有的实验室教学资源,建立起一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可以实现指纹登录、自动摄像、危险预警等技术,不光是学生,还有科研人士都可在里面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建设资金,实现资源共享,便于集中治理减少人力物力,也为将多余资金用于污染物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上创造了条件。
3.4实验室信息整合能力建设
为应对生物化学实验室信息记录的复杂化,信息记录量的增加,学校应当搭建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电子化技术使实验室能够快速、高效、安全的自我管理。各个学校应当收集各项相关方面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在每次进行实验前进行实名登记,包括实验人数、实验所需要的药剂和数量等。通过生物化学实验信息平台,首先可以对实验教学工作定期总结、存档,方便以后查阅和检查;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站宣传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并且可以定期组织校园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另外,信息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通过网络在线解答学生疑虑和生化实验中的难题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危险预防和控制措施;最后,网络信息平台还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通过信息交流,交换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中安全防护的经验。
4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中非常重要,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氛围,我们要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借鉴国内外全管理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建立起健全的实验室预防和治理污染物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施行奖惩制度,使实验室课堂真正成为辅助教学中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TS10986);2014-2016湖北省教育厅“生物化学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编号C201309)。
参考文献
[1] 许学毅,程义峰.实验室污染不容忽视[EB/OL].新华网,2009-3-6.
[2] 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0(12):188.
[3] 孙红霞.高校实验室污染排放问题应引起重视[EB/OL].中国政协新闻网,2009-11-4.
[4] 杨佩青,陈敬德,温光浩.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94.
[5] 涂俊,吴晓晨,孙立森.实验室管理与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
[6] 唐薇,孙晓东,王君,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有毒物质的危害及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