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6-05-16林悦真
林悦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技学校酒店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酒店行业相关岗位的要求,提出技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实施建议。通过明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任务分析,实践环节具体化,为中技院校培养更加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酒店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酒店服务与管理 酒店人才 课程教学改革 初探
中图分类号:F719-4;G64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后方基地,应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企业人才需求类型和特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驱动,以培养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驱为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陈旧,无法与高速发展的酒店业接轨
目前,大多数技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仍在使用旧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脱轨。教材更新明显滞后,远跟不上国内外酒店业快速发展的脚步,教学内容没有结合酒店行业发展,对老旧知识进行剔除并融入新时代酒店行业前沿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教材仍惯性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实践能力薄弱,无法凸显就业优势,偏离了院校培养的目标和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性的需求。
1.2课程体系构建不健全,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后劲不足
酒店行业属于综合性服务行业,对应的就业岗位可分为:一线服务类和管理类。不同的岗位对从业者专业知识、技能和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能力、外语应用等通用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而现阶段大多数技校仍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而忽视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课程的设置。
1.3实训设备缺乏、服务情景虚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大多数技校均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完成该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对客服务内容,如《前厅服务》课程中的客房预定、入住登记、收银等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仍由教师课前对服务场景和情景进行设置,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按已设置的步骤模拟完成实训任务。但这些实训教学内容经常面临教师能力不足,实训设备落后,内容枯燥单一,脱离实际服务要素等现实问题,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2.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前,首先要充分分析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相关岗位群(见表1),了解酒店市场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才能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人才。调查结果表明,酒店企业普遍认为,优秀的员工需具备应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缺一不可。本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中、高技层次,主要为酒店企业培养一线服务操作人员和中基层管理人员,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较高沟通、协调和应变能力,且实操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从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学生需求较大,学生职位晋升空间也相对较广。所以,可以将课程体系设置为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和专业支撑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见表2),当然,在完成能力目标课程设置的同时应不忘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还应设置计算机操作、茶艺服务、插花艺术、演讲与口才、酒店服务礼仪、形体训练、酒店服心理学和酒店英语等专业支持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通用能力的培养。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任务驱动型课程设置
依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岗位群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设置课程,打破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技能为辅的课程模式,其思路见表3,将具体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开展学习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2.3借力校企合作平台,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提升课程实施质量
校企合作是今后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探究的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想将全部学生同一时间送到某一企业进行实训,显然是不实际的。但如果沿用传统的第1—2年在校,第3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也已无法满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为解决此问题,笔者建议借力校企合作企业,采用多学时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其主要由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组成,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校内学习,企业学习实践,校内分享总结。以《前厅服务》为例,提出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实施。
第一阶段,校内学习阶段。利用第一学期对前厅服务理念和前厅基础服务技能的认知和学习,改变原来的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够用即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前厅岗位服务特性,使学生对前厅服务岗位感兴趣并具有服务的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校内学习+企业学习实践阶段。利用第二学期,分组分阶段让学生带着任务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前厅服务岗位实践,该过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技能为中心并根据不同的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不同的实训模块。其优势有三方面:其一,一定程度上缓解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不足的教学压力;其二,学生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锻炼职业能力,实现学习内容与企业对接;其三,通过该阶段的实践学习,学生对接触到的岗位技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具体岗位的实际操作过程也相对熟悉,基本具备从事前厅服务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校内分享总结阶段。利用第二学期期末周,在学生全面分组分阶段完成该课程的实践后,组织学生开分享会,将在企业学习实践期间接触到的典型案例(实践任务之一)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此环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服务中碰到的问题处理方法举一反三,另一方使学生通用能力(信息处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在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相关问题,如:
(1)不是专业所有的课程都必须且适合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
(2)实施过程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有序性;
(3)学习内容设置要符合学生知识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
(4)学材、实施计划的编制是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需要目标明确,指令清晰;
(5)学习、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企业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因此,学生、教师、企业指导老师都要熟知专业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
2.4制定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严格考核制度,优化评价方法是学习和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重要保障。在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最终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能力提升过程的考核。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及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同学的交流、团队的学习、实践等环节的考核评价,并结合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即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成绩占70%)(见表4)和终结性评价(占30%)相结合的方法。当然,终结性评价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笔试,作品展示、实操等。总之,只有注重对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考核,才能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酒店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及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何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技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黎德良.论一体化教学.2008-4-7.
[2] 费寅.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 鲁薇.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
[4] 张晓强.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新疆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