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跃然云开觅文心 妙意砂器诗千首

2016-05-16闵学平

收藏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合作制学艺花器

闵学平

在陶都宜兴,每一个人都以紫砂为荣。紫砂陶的千万仪态是传统艺术中的珠宝。它典雅宁静如同名门秀女般的大家气质。人们珍惜它的稀有,爱恋它的魅力。一如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谈跃伟先生,生于宜兴,长于陶都,幼年时起,别处不可见到的紫砂土就是他手中的“橡皮泥”,用来捏摔玩拍,寻常不过,但却随着年岁的生长,随着眼中越来越多的紫砂陶器佳作,对紫砂土也越加痴迷,一心想要看着这传统的艺术在自己手中开出绚烂的花朵来。

谈跃伟十九岁那年进入了紫砂工艺厂,一个年轻力壮满怀大志的青年,在自己中意的领域开始了他事业的起步。他先师从“花器圣手”朱可心之弟子高丽君学艺,后又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纳入门下。他的《五头跃龙茶具》在1984年入选省轻工厅会展展品;《玉壶塔》获得1985省轻工厅陶瓷创新评比三等奖。但是,渐渐地他却感到了几分束缚,好似创作到了瓶颈期一般,心中有很多的想法,却一时找不到最恰如其分的表现。他的苦恼,也被时刻关注他的吕尧臣看在眼里,经过多方思考,吕尧臣就对他说:艺术之路不进则退,不如趁着年轻多学点东西,也说不定正好可以化解他当下的烦恼。因此,在学艺十年之后,谈跃伟又进入了学堂,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对陶瓷造型艺术做倾心研究,在文化和艺术的方面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面对艺术的创造。

合作制壶 开创新意

学成归来后,谈跃伟不仅在紫砂创作上形成了又一次的飞跃,而且非常幸运地被选中,与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合作,共同创作“杜甫诗意”壶。跟著名画家的亲密接触,学习国画大师的艺术理念,这对于谈跃伟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紫砂壶创新过程,更是一次艺术的学习和借鉴。偶然的一次与他人合作制壶的经历,如同神来一笔,打开了谈跃伟紫砂创作的另一个窗户。在国画大师陆俨少之后的若干年,谈跃伟又与江宏伟、王祥合作制壶。这三人分工明确,由江宏伟书画、谈跃伟制壶、王祥陶刻,创制的紫砂壶充满了宁静的气息,韵致高远。

《辛卯玉壶》借着天干地支的名头,隐晦的说出“兔”的隐喻。壶身扁圆润泽,其中似乎保有无限张力,造型简约却大气沉着。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被放置在壶顶,既是壶钮的存在,也是整个壶的点睛之处。“茶禅一味,壶为茶伴”。《佛顶壶》中就蕴藏着多重佛家意象。造型端庄雅致,壶腹下方的一条圆弧线的装饰,线条饱满,显得壶体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顶上一粒佛珠为钮,亭亭玉立,意境悠远,壶顶上的佛珠,又直接表明了壶意,主旨鲜明。葫芦型的壶把,线条圆润,形态简洁,却富有吉祥的寓意,在传统文化中,葫芦被寓意多子多孙,富贵吉祥。饱满的壶身,是开阔的胸襟,是“大肚能容”;莲台般的壶盖,是纯净的佛语;小巧佛珠的顶立,似乎又暗藏着佛光普照的深意。

继承师道 走出自我

谈跃伟初入紫砂界时,是在老艺人朱可心的弟子高丽君的门下学习,虽然说是以基本功为主,但是传承自朱可心的紫砂花器的魅力还是影响了他对于紫砂花器的偏爱。而后来拜吕尧臣大师为师,又把吕氏壶艺的独特魅力融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从传统中走出了一条颇具新意的艺术之路。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是希望的开始《晨壶》给人以积聚已久,即将喷薄而出的希望来。壶身如同大海一般,波涛滚滚,激起朵朵浪花,不规则的壶流和壶把也都是海中的波浪。壶顶的一粒圆珠就是壶钮,这浑圆的珠子,如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此时的还没有金黄刺眼的光芒,只是如火一把的颜色,就把整个天空都染红了。海边的早晨,温柔的海风吹着活泼的海浪,把旭日叫醒,即将迎来美好的一天。

背景链接:谈跃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鉴宝.紫砂搜壶》杂志编委。195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7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跟随“花器圣手”朱可心之弟子高丽君学艺,后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学艺。1988年进中央工艺院深造,作品追求造型优雅,在传统中创出新意,艺术内涵凝重,传统功力扎实,艺术风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合作制学艺花器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小熊学艺
浅谈南沙自贸区公证改革与实践
母鸡学艺
郑人学艺
合作制、在地化与农村信贷供给——以合作金融组织资金互助社为例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