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晋商博物馆
2016-05-16
北京晋商博物馆,位于北京长安街东延长线建国路58号,占地约40亩,为仿古建筑群落。博物馆始终秉承“展现晋商恢弘气势,传承华夏商业文明”的宗旨,以“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服务社会”为发展目标,厚积薄发,开拓创新,致力于打造商人及商业文化交流平台及研究重镇。
北京晋商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关于商人和商业的博物馆,馆内收藏的晋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图章、印钞版、文书、银票、契约、合同、账本、书信、票贴、印章、簿记、老照片等藏品超过4万件。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为 “华夏巨擘,风云晋商——‘万里茶道主题文化展”大型展览,以晋商的崛起、晋商与万里茶道,晋商著名商号、票号的创立与发展、晋商成功的原因、晋商建筑的文化韵味等为主线展开描绘晋商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出晋商“纵横欧亚大陆两万里、雄踞商界五百年”的财富故事。
自2008年对外开放以来,北京晋商博物馆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研究和发展基地,受到了国家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多次莅临博物馆参观指导。同时,来自世界各国的重要使节、知名学者、企业家等也纷纷到馆参观学习、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传播华夏晋商文化和开展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
元宝箱
该元宝箱原为祁县乔家大德恒票号所有,体表上黑漆,箱体侧面写有“恒记”字样。这是庚子之变时,乔家给慈禧太后借银所使用的元宝箱。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携光绪皇帝和皇室西逃,途经山西,由祁县乔家的大德恒票号接驾。乔家把大德恒作为临时行宫,使得慈禧太后非常满意,临行前还赠送30万两白银给太后。
关于大德恒票号
大德恒票号创设于1881年,原是祁县乔家三堂(德星、保和、在中)合股经营,由于其他两堂经营不力,大德恒逐渐变为在中堂独家经营。
1914年5月10日《申报》所刊《山西汇商一年之盛衰》一文中称:“大德恒票号,昔为茶帮,嗣后改汇业,财力雄厚,与三晋源等尤足称者,壬子春间,各汇庄微显动摇之兆,而该号掌柜陈照章早已于债权接洽,历历认可,同时联号之大德通亦接洽成功。迨各帮或形难涩,或致破裂,而大德恒独见优裕,资力之雄固其一端也。”
大德恒票号总号设在祁县城,自从在中堂成为大德恒专东之后,主管人是第十世乔映霞(总号掌柜阎维藩)。1920年以后由四少乔星斋接管,晚期由乔映霞的长子乔铁汉接管。
护照文字
钦□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营务处忠。
为给发护照事,照得本处现据敬亨泰商民刑廷耀,禀称铺伙申永盛等带雇驼只,前往西湖沙山子一带贩运白米。诚恐沿途阻滞,禀请给照,前来为此,给予护照,仰经过地方台卡□□验照放行,不得拦阻。该商亦不得藉照滋事,各宜□遵,切切须照。
计开骑马五匹,工人十名,骆驼□□□□
右照给商民申□□□□仰经过等处□□□
光绪七年正月。
塔尔巴哈台,即今天的新疆塔城。这份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理营务处所发的护照,表明了光绪年间,中国商人前往新疆地区贸易的历史事实。光绪初年,正是新疆多事之秋,到处是中外反清势力。左宗棠于光绪二年收复新疆,光绪七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当时,中俄就新疆问题,仍摩擦不断。
“川”字茶砖
这块砖茶生产于清中后期,距今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晋商茶王“长裕川”茶庄所创立的名牌,中俄茶叶贸易时期的主要商品。不仅过去,即便在今天,俄罗斯人都还认这种砖茶。由于砖茶的制作是采用特定的发酵和压制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茶枝的营养成分,能经久保存。时至今日,这种茶砖仍可饮用,被誉为“可饮用的文物”。另外,茶砖的压制大大减小了体积,方便包装,提高了运输量。“川”字茶砖的另一大特色是,外观和形态规格都一样,在当时的草原上被牧民当作货物交易的一般等价物,信誉度非常高。
合盛元账本
这本珍贵的账本为山西华商合盛元银行神户支店明治四十四年(即光绪三十三年)账本。该账本为褐色精装封面,内部也采用与现代银行业相类似的统计表格,采用阿拉伯数字记账,与传统山西票号的账本截然不同。这表明当时合盛元票号已经和近代银行接轨了。
关于合盛元票号
合盛元票号,是1837年由茶庄改组而成,为“祁县帮”最早的票号。财东是祁县郭逢源、张廷将。主要经理有梁寿昌、贺洪如。
合盛元票号起步早、发展快,在国内各大城镇享有很高的信用度和知名度。曾加入“山西汇业公所”,在北京与户部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并列。合盛元创办之初,主要为工商业铺户承担汇兑、存放款业务,与商业发展保持密切关系。后来逐渐受到清政府的重视,许多官款都由合盛元承汇,客观上起到“官办银行”的作用。
合盛元在国内占据重要位置后,遂往国外发展,成为第一家在海外开设分号的晋商票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日本的神户设立合盛元银行神户支行,后来又在日本东京、大阪以及朝鲜的仁川开设分号,从事国际汇兑和结算。
合盛元票号在日本开设分号以后,既扩大了自身的经营业务,又为中国商人打入日本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据合盛元日本分号经理申培植说:“日本作汇兑,以天津上海为多……全年汇兑在2000万元以上……每万两得汇水50两。”如此推算,合盛元仅汇兑业务即可盈利10万两。
独慎玉组照
榆次常家在1880年(光绪六年)设独慎玉,并以独慎玉字号在莫斯科设立分庄。这组照片是从常家后人手中收购而来。除了反映晋商的商号已经抵达俄罗斯以外,还展示了晋商的致富足迹。
照片拍于光绪年间,记录了独慎玉在俄罗斯的情况。一幅是外景,招牌用的是俄文。从门侧写的“茗茶绿水”字样,可知其主营业务为茶。一幅是柜台近照,可以看到内有中国伙计和俄罗斯伙计。另一幅则是一张全家福。中间端坐的长者是一家之长,事实上他正是第二幅内堂照片里的一个小伙计。这个小伙计经过奋斗衣锦还乡,不仅在家乡建起了大院,晚年还子孙满堂,家业兴隆。
中国和俄国的贸易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之后《恰克图条约》的签订,正式指定了恰克图为中国贸易的集散地。经验丰富的常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参与了市场的创建。
乔家青云得路牌匾
该匾为木质结构,阳文雕刻。中间为行草“青云得路”四个大字,牌匾右侧写着“乾隆岁次壬子全义乔先生采芹”,左侧写着“亲友程□恒、武□惠、宋永贞、刘朝栋、赵烈、程□善敬立”。
这块牌匾最早悬挂于祁县乔家大院,曾见证过乔家大院的兴衰荣辱。其中的“全义乔先生”指的是在中堂主人乔致庸的二伯父乔全义。乔全义少年得志,16岁便中得秀才,这幅“青云得路”匾是亲朋好友所赠,希望他日后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关于祁县乔家
祁县乔家,从清朝乾隆年间在包头经商起家,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到全国解放,历时200余年。据有关资料记载,乔家商业发展最兴盛时,在全国各地的商业字号就有200多个,特别是大德恒、大德通票号更是闻名全国。乔家鼎盛时期,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
乔家从包头起家,鼎盛时期商业字号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最重要的,一是以复盛公为首的复字号系列店。经营粮、油、菜以及皮毛百货,大部分在包头。另外的有在呼和浩特的百货店、绒毛皮店、粮店,在祁县有茶庄、当铺、烟店等;二是总号设在祁县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灵石钞版和配套印章
山西灵石德顺号所遗留下来的2块印钞版和9枚图章,是“收藏里最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些图章已经被转手卖出几次,甚至还有一枚被卖到了香港。为了收齐这套藏品,收藏者辗转各地,耗时5年。
这是两块光绪年间的印钞版,均由小块角质拼凑而成,较之普通木质钞版,更为珍贵。配套印章包括抬头章1枚、押款章3枚、防伪章2枚、落地章2枚、提示章1枚,共九枚。这套印钞工具,完整地再现了晋商印制钱帖的过程,对于研究旧式金融业具有重大意义。
大德兴汇票文字:
(信汇)号务事宜,另信详呈。兹咱在祁收会过蔚泰厚宝号现足宝银一万五千两整,言定会至归化城。七月十五日,本号见信照数无利交还,未立会券,即依此信为凭,公封厚记备五十两钱法一副。至时缴信,照法给付是妥。余不宣,专此上。
此银订明交蔚长厚记经收,倘信有失,作为废纸。又批王皓掌柜清照。七月十八日,大德源付下银九□。弟杨三德具捎,乙亥五月初七日祁冲(未列号)
(票汇)凭票收会到德兴宝号拨兑宝银一千两整,言定会至化城冬标本号,见票照数,无利交还。勿误,此据。
其平公较去伊备五十两钱砝一副,至日公拆比兑。光绪二年八月二十一日,京都大德兴记立。
汇 票
汇票为票号出具的汇兑凭证,在执行完汇兑之后,必须严格销毁。从理论上说,汇票传世的可能性很小,本馆所收藏的大德兴汇票两张,是因为什么原因得以保存下来,至今仍是个谜。据业内专家透露,目前传世汇票仅有4张。从这个角度看,存世汇票绝对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关于票号和汇票
汇票的书写内容、款式是规范化的。有的有票根和骑缝线编号盖章。为了防止假票和维护主客双方的信用,有的汇票还有见证人的签名盖章。这意味着货币的经营风险被大大降低。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逐渐打破地区和国家的界限。为了适应交换发展的需要,在全国各地市场称量银两的天平砝码极不统一的条件下,工商业按携带去的砝码秤量兑付,按两地不同砝码折合的差数兑付。
有关信汇和票汇,据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表述如下
(1)票汇,普通汇款以票汇为最多,由票庄开汇票一纸,交给汇款人,汇款人将汇票寄给受票人,受票人可拿票向该分号领款。(按:这张大德兴汇票属于旧式会券,新式为三联单)
(2)信汇,汇款人将款项交给票庄甲,然后写信给受票人,甲票庄写信给乙票庄。受票人持信到乙票庄取款。需要保人,且由受款人出领款收条给乙,乙寄回收条给甲作为存根。
关于大德兴票号(参见张巩德《山西票号综览》)
大德兴票号,是咸丰元年到同治元年间由茶庄改组而成,财东是祁县乔家堡的乔锦堂(映霞)。乔家是前清下叶至“七七”事变前,晋中最大的商业资本家之一,商业字号遍布国内重要的商埠城镇。大德兴茶庄在咸丰年间开始兼作汇兑,大约是同治元年开始专营汇兑,到1884年正式改名为大德通票号。
两枚防伪章
防伪章两枚。方形章为双线纹,印面文字为“兰亭序”全篇。另一章为横式卷轴式结构,印面文字为“醉翁亭记”全篇。
防伪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钱庄、票号的经营问题。在古代社会的现有技术条件下,钱帖钞票的制作都比较粗糙,很容易仿造。于是,配套印章的使用就为防伪提供了可能,尤其是防伪章的使用,确保了钱帖的唯一性和真实性。防伪章的制作可谓是精雕细琢,内容极其繁杂,然而丝毫不乱,这需要匠人极其精湛的雕刻功力。完整成熟的用印体制加上精美防伪印章,确保了银钱存放、汇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