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师范生培养策略研究
2016-05-16马玲玲
马玲玲
摘要: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转型”成为了众多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独立学院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所需的师范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转型;师范生;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当今社会,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走向社会,在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但近些年来,我们不时听到“史上最难就业年份”、“史上人数最多就业年份”等说法,折射出了当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就业创业”问题也成了大众持续关注的热点。在此形势下,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了要将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引导并建设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并以此为基础加快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转型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性改革的重要工作。作为很多独立学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型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师范生培养现状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与基础教育脱节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成员,其培养的师范生主要也是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服务。所以,学生应该熟悉中小学课堂,在模拟与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以独立学院中文类的师范生为例,大一到大三的前五个学期会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课程论等专业课程,仅仅是作为知识和理论机械地掌握。第六个学期开设微格教学课程,让学生在微格实训室中锻炼讲课能力。因为人数多,实训室少,课时严重不足,所以训练效果甚微。大四上学期,会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校内外实习,时间短任务重,很多都是匆匆过场,流于形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范生,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学生不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很难在毕业后就马上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做一名合格教师。
(二)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授课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新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动态化,才能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师。但总观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是理论型教师,他们几乎没有到中小学课堂体验、授课的经历,不清楚当下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不了解中小学课堂的实际需求,他们自身都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能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会创设实际中小学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受,也不能让学生了解实时的基础教育改革状况。所以,实践型师资力量的薄弱,不利于应用型师范生的培养。
(三)人文素养缺失,师范生职业理想滑坡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都是人们对教师至高无上的评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曾经是多少莘莘学子自豪的宣言。但时至今日,学校的“象牙塔”围墙倒下,众多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蜂拥而入,使原本单纯的校园文化日益社会化、多元化。甚至有专家都难以置信:“大学校园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时尚前沿如此接近!”尤其是在网络媒体相当发达的今天,拿手机、提电脑已然成了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常态,图书馆中的典藏古籍被束之高阁,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湮没,很多师范生的职业理想也受到了激荡。他们追求标新立异,向往大城市,眼高手低,不愿意到基础教育需要的地方去播洒汗水,不想再立志做一名“辛勤的园丁”。师范生职业理想的滑坡,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努力充实、提升自己的热情,削弱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三、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师范生培养策略
结合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师范生,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我们可以尝试性地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强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的结合
不容置疑,我们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大多是理论知识过硬,而实际操作能力欠缺,首要问题便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安排得不够合理。基于此,就现实情况来看,需要适当减少理论性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着手:(1)增加微格教学课时。微格教学课程是师范生锻炼讲课能力的第一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堂课分解,有步骤地练习导入、讲解、提问、课堂组织、结束等各种技能,然后师生共同回看教学录像,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完善。由于一个班里人数偏多,微格教学又主张小班教学,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充足的课时保障。这样,教师才不至于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台演示而抓时间、赶进度,使微格教学课程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对讲课能力的提高不起作用。(2)注重校内实习。校内实习是学生实践由校内到校外的分界点,当学生真正地置身于校外实习的课堂中时,就必须展示出一名初为人师的姿态,能够了解学生动态,灵活处置课堂状况,并把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如果不经过严格的校内实习,学生到真实的课堂中面对各种教学情况时可能就会手足无措。这就对校内实习的指导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在指导学生认真备课、讲课的同时,也需要逼真地模拟中小学课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为校外实习做好铺垫。(3)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范生要想让讲课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就必须深入到中小学实际课堂中去,了解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洞察当下中小学生的实际状貌。不管在校内做了多少功课,把课堂模拟得多么逼真,最终都代替不了活生生的动态课堂。在网络文化的渗透下,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表达丰富,各种奇思妙想甚至会让授课老师甘拜下风。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师范生拥有真正的锻炼机会,在与中小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明白自己的欠缺,找准努力的方向,为以后真正地走上三尺讲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日渐强烈的需求,“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也呼之欲出,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具备企业经历与学术经历双重素养的教师。要求授课者既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授课经验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兼具与所授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具体到师范生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既具有强硬的知识理论功底,又具有在中小学实际工作或交流的经验。既能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又能站在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角度,给学生切实讲解当前中小学课堂的实际状况,以及在此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发展真正需要符合什么条件的师范生。前文提到了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师范生主要也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师范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仍然是走进中小学。眼下各个学校自己招聘老师,或者各地教育局统一组织招教考试,都要求学生直接展示讲课功底,这就对学生在学校的讲课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符合了“双师型”的标准,才能在师范生的实践过程中给出具体而非空泛的指导建议,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走访调查本省的一些独立学院,发现“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甚小,于是就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所以,在转型发展中,独立学院必须突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让他们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才能崭露头角,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提升人文素养,重塑师范生职业理想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欠缺的不是知识,而是道德理想。当网络媒体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充斥着校园文化的时候,所谓的“低头族”、“拇指族”随处可见,甚至是在作为学习殿堂的教室、图书馆。学生贪婪地吮吸着所谓的网络文化,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娱乐八卦、美食天下,殊不知真正有营养的传统文化正渐渐地在布满灰尘的书本里沉睡。于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深深地影响并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此种背景下,可以静下心来博览群书,让自己由内而外得到质的升华的学子可真谓是“奇珍异宝”了。孔夫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师范生具备崇高的职业理想,学校和老师必须进行积极地引导。以专题讲座和课外经典阅读等方式,让学生积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理解职业理想,明白经历了千百年的“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为培育祖国的花朵奉献着青春和力量。从而,让师范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努力提升自己为以后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准备。
四、结语
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师范生培养承载着支撑基础教育的重任。独立学院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放眼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正视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提出改革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出适合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型教师作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肖地楚.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天中学刊,2014(10).
[2]王廷,赵群.独立学院战略转型期的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1(05).
[3]李建忠.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啥?还缺啥?[N].中国教育报,2007.
[4]殷晓静.师范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
[5]苏中.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的几个问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