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2016-05-16段飞
段飞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目前网络化、全球化的大社会背景下,政府统计的各项数据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统计是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实行科学合理决策的关键依据。然而,一些政府部门公共权力异化,行政行为不规范,政府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以及政策缺乏稳定性、连续性等不作为现象,使得政府部门公信力出现弱化的趋势。提升政府公信力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共识和一致期待。文章主要分析在新形势下政府统计公信力现状以及完善政府统计公信力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一、完善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重要性
统计是反映国情的基础工具与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政府各个部门实行科学决策的关键工作。党和政府各部门需要高度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来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决策;各行业企业也需要依靠政府统计数据来调整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社会公众在消费、投资等方面也需要政府统计数据作为重要参考。因此如果政府统计数据出现误差,会影响到党和政府、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二、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概念
公信力,就是获得公众认可以及信任的一种能力。政府统计公信力的涵义是指从事政府统计工作的部门通过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向社会提供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统计服务,最终获得社会公众对政府统计部门以及统计数据的认可和信任的能力。公信力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它们通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总结和归纳起来的。公信力能充分的体现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权威,以及自身给公众造成的影响力等等。政府的统计公信力是建立在社会公众对政府统计部门的认识和信用体现的基础上。
三、目前政府统计的现状
(一)统计数据形成的透明度不够。最近几年,政府的统计数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政府的统计数据存在着透明度不够的问题。例如:社会公众不知道统计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对统计指标也只是听过一点,部分公众甚至认为政府的统计工作是一项神秘的工作。因为政府统计工作的透明度不够造成了统计的数据在质量方面遭到了质疑,这主要是因为数据处理的方法、数据的来源、数据的覆盖面积等方面不被公众所了解造成的。
(二)政府统计数据失真。从当前政府统计的数据来看,存在着数据失真的情况。政府统计数据失真不仅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还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政府的统计公信力。当社会公众发现按政府统计出来的数据跟自身的估计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继续探究核实,一旦确定政府统计数据失真时,就必然会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怀疑,甚至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算以后政府公布的是准确的数据,公众也不愿意去相信了,所以我们的统计部门必须严把统计数据关,从源头做起,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统计指标。
(三)统计信息的公共服务不到位。作为政府部门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为民服务,也就是要给公众提供充足的服务和产品,从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需要。政府的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优秀的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数据越来越跟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关注的话题是不外乎是就业、收入、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更加重视利用统计信息为生产经营服务,甚至个人的炒股、炒汇、买卖基金等理财活动和民事诉讼都离不开统计数据。
四、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
(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服务型政府本质上要求党政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各级政府和官员要牢固树立“权利本位、社会本位、民生本位”的思想,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具体情况和切实需求,最大限度体现“人民的政府为人民”的原则,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尽可能多地提供覆盖面广、层次性高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维护民众权益赢得民心。最后,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规范政府财政收支管理和公务消费,努力降低政府行政的运行成本,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向阳光政府的转变。列宁曾经说过“只有让人民群众知道发生的一切,让他们能独立评判一切,并根据自己的决定从事一切的时候,这时国家才真正有了力量。”《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法规层面上把政府决策、行政信息公开作为强制性的职责和义务确定下来。通过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和行为,并对其进行监督,让权力在透明环境中产生、运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暗箱操作,让竞争者公平、公正地竞争。法律界有言“正义要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唯有让公众“看得见”,以公开保证公正,以透明确保清明,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打造阳光政府出发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才能加强公民与政府的互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对此,政府应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立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有效沟通, 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提高施政水平,扩大公众参与。打造高效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公民对政府的信赖程度。 扩大公众参与,实现向民主政府的转变。只有让民众积极参与政治,让老百姓真正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才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引导公民的利益诉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等产生的分歧,获取公众对政策制定者的心理认同。
(四)完善统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构建统计数据发布标准。针对当前统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强化统计工作的事先论证,从数据的获得性与不受干扰性等方面来验证管理制度是否合理。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产生质疑并不是由于数据质量问题,而是在发布数据时方式不当造成。因此今后在发布数据时要注意同时提供数据的来源、方法与使用范围。
(五)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统计服务质量。要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离不开对公众的统计服务。所以政府统计部门应该进一步改进的提高对社会公众的统计服务功能。通过建立月度统计数据公布制度等手段增加统计信息发布内容和频率,主要农产品价格、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和主要食品价格等统计信息,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价格统计信息发布频率。通过本区域的政府网、信息报、统计内网、统计年鉴、统计资料等多种载体向社会公众传播统计数据和知识。
【参考文献】
[1]孙继伟.统计公信力与为社会公众服务意识[J].统计研究2010(11)
[2]凌素芳,陈兴和.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力之思考[M].统计与管理,2011
[3]王丽娟.新形势下政府统计公信力现状及提升途径[J].时代金融,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