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

2016-05-16陈润萍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综合审美提高

摘要: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新的教育观,是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谈,从而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审美;综合;创设;提高。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音乐教育的本质任务,坚定不移的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基本形式是以情育人、以美育人。要求教师围绕这一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一)为音乐教育选择有审美价值的教学内容

1.从音乐教材上获取

音乐教学内容是实施音乐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具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的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音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

2.补充教材

教师结合教学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音乐作品作为教材补充,精选一些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音乐课程资源。

(二)课堂教学要把“音乐审美体验”贯穿始终

音乐用美的音色、节奏、和声等构成美的艺术形象,并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设计环节:

1.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注意审美体验。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更好的进行音乐活动。

2.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操作性的音乐体验,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美。

3.注意挖掘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联想,挖掘音乐之外的文化审美因素,提高学生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审美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的审美环境包括视觉美和听觉美两方面,创造良好的审美教育环境,也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部分。

1.富有特色的音乐教室

音乐课堂的布置要艺术化、亲切化,学生走进课堂就如走进音乐,可以设计相关的挂图、设计多彩的音符、座位摆放方便学生交流,努力创造最美的审美环境。

2.质量高的音响设备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聆听是学生感受音乐美的手段之一,教师在选择聆听音乐作品时,注意清晰,听觉视觉的美感,努力让整个音乐课堂中的每个声音都是音乐。

3.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的仪表就是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既要潇洒、活泼,又不失稳重、庄重。努力给学生优美高雅之感。教师的语音要充满感情色彩,富有表现力。教师的气质有自我的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带领学生用爱来感受音乐。

二、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

提倡学科综合是课标中的一条基本理念,因此,音乐教学必须有广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势。

(一)音乐教学中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

音乐学习领域有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块,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如:欣赏内容通过演唱、演奏、来加以体验,音乐与相关文化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实践活动中完成。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文学、曲艺等姊妹艺术之间有这本质上的联系,把各种艺术综合起来教学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整体性感觉的形成,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

(三)音乐与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与语文教学的沟通,音符、节奏和数学课中数量概念结合讲解,体育课广播操、韵律操与节奏、旋律的结合等,都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得到美的享受。

三、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课程目标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

(一)以多媒体再现,创设直观情景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声情并茂的情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借用板画展现情景

板画是展示音乐课情景教学的手段之一,色彩与画面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语言和想象融入情景

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音生动形象,充满激情,各环节的过渡语设计,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更好的完成教学。

(四)通过表演体会情景

老师的特长发挥,演唱、演奏都能激发学习表演的欲望。

四、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方向,是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所以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明确、可测。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根据教学实际合理的增减、调整、选择、组合、处理教材,以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三)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师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的发展水平,结合教师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优化组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音乐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很重要,师生平等关系,相互尊重,学生的自觉学习热情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越高。

(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课前的备课,预设的生成,只有真正将科学的课堂预设和对课堂生成的管理融为一体,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享受创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是采用不同的教法,把知识转换给学生就是好老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实践中体验、表现、创造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2.

[2]梁靖云.中小学教育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润萍,女,199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山西省特级教师,太原市学科带头人,太原市骨干教师。太原市新长征突击手,太原市教科研中心音乐学科指导组成员。曾获山西省首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二等奖,历届太原市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月比赛辅导教师奖,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和研究课题 。

猜你喜欢

综合审美提高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