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6-05-16隋义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写作高职教育实践

隋义

摘要: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就是提高其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本文从实践的层面探讨了一系列教学法的实施,旨在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写作;教学;实践

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中,应用写作就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实用性、技能性,讲求“教、学、练、改”一体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严格的、科学的训练,使学生把文体知识应用到写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和水平。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授文体知识,指导写作实践

应用文是人们在处理公私事务、传递信息时使用的,具有惯用格式的实用文体。它的实用性和程式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写作上格式的限制、语言的运用皆有其区别与其他文体的特点。所以,应用写作要以理论框架作为支撑,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规律,把文体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写作实践服务。

(一)文章格式符合程式性的要求

应用文格式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应用文格式的构成要素及其正确的书写位置,从根本上改变因对应用写作时格式的不了解而出现的混乱无序的状况,从而能写出符合不同应用文文体需求的格式来。

(二)文章语言符合准确、周密、平实的事务语体的要求

首先,讲清两种语体的特点及区别。清楚应用文的行文要客观、准确、明明白白。表意清晰、文风平实,追求言止意尽、言简意赅的平实的表达效果。

其次,要鼓励学生积累应用文常用专门词语。表意简练、而且文风典雅、庄重,体现应用文的行文特点。

二、研读范文,借鉴中提高

应用文的理论知识大都在典范的例文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通过大量的例文的阅读、分析,能给写作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例文的选择,一是注意时间较为接近的,二是不仅选择范例,还要选择病例,以保证阅读、分析的针对性和可比性。

(一)参照例文,对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进行套写

应用写作的结构安排一般比较固定,即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但学生初学时总有不知从何下笔的感觉。以常见的“总结”这一文种为例,学生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是颠来倒去,相互交叉,条理混乱。在讲清内容模块和结构模式后,让学生参照例文写法,即开头写基本情况,接下来写主要成绩和经验教训,最后写今后努力方向,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二)利于掌握应用文的语体

公文、事务文书多用书事务语体,其特点是具有务实性、简要性、严谨性、规范性等,与文艺语体的形象性、生动性、抒情性截然不同。语体的运用是应用文写作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进行应用文模拟写作时,往往用文艺语体替代事务语体。如写总结,有的学生在主体部分多半用华丽的辞藻,抒情的笔调,象是写散文,不象写总结。所以,应让学生多读例文,掌握语感,体味、揣摩不同的语言格调和特点,把握不同语言风格的区别,慢慢进入状态,找到感觉,写出合体的文章。

(三)分析评病文改,提高防范能力

优秀例文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掌握技法,病文则可以让我们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如标题的构成部分位置颠倒、标题过于冗长,事由罗嗦、发文字号格式错误等;还有正文内容表达上的病误,如文种错误、主旨不明确、用语欠贴切等等。病文评改的方法有互改、自改、共改等,目的就是通过对病文的评析、修改,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引以为戒,从而提高防范能力。

三、一文一练, “口、手、脑”并用

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到“口、脑、手”并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互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提高写作技能。

(一)“勤于开口”

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的习惯,比如,让他们开口朗读典范的例文,可以冲击固有的语言表达模式,培养应用文的语感;或就一个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以“口动”带动“脑动”,以思维促进语言,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当然,也可以请几个学生站起来一起“口说”正文的某一部分内容,集思广益,提高成文能力。

(二)“善于用脑”

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通过案例写作、病文评改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一个题材,有哪些文种可供选择,对材料应如何取舍,结构应怎么安排等等。

(三)“乐于动手”

要使学生乐于动手,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写作训练模式要多样化,即除了套写外,还有续写、改写,乃至于一题多写或同题异写(即一个题材多种写法的写作和写成若干个文种),整理课堂讨论结果的写作等等。二是注重情景写作,对常用应用文体做到每文必练。尽量使材料真实,特别注重把文体写作同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三是要有一定的鼓励性措施。

四、以改促练,以改促教

习作的修改是让学生不仅知其“不然”更是知其“所以不然”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懂得错在哪、为何错了,才能避免在同类型文体写作中犯同样的错误,真正达到举一反三切实掌握应用文规范写作的目的。

学生对自身习作修改和评点是对自己写作实践的归纳和总结,更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从中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改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

通过教、学、练、改四个环节,让学生多次接触,强化了他们对文体格式、结构、内容、语言的全面掌握。基本能写出格式规范、表达得体的应用文文种。一学期学到的应用文文种是有限的,但教学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猜你喜欢

应用写作高职教育实践
基于交互式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应用写作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写作》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