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说翻译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2016-05-16唐润新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等值人物塑造

摘要:在小说的翻译中,人物形象塑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在译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等值原则。译者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究了非文学翻译的技巧和意义,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翻译实践中各层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析与探究。同时,通过对此次翻译实践及对相关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的探究,得出了最适合对与此次翻译实践文本同类型文本资料的正确翻译步骤与翻译策略,为今后的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小说翻译;人物塑造;等值

小说的创作离不开人物塑造,一部小说的情节发展,主题凸显往往都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实现的,因此,创造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众多小说创作者的共同追求。无疑,小说因此魅力无穷,然而却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译者常常会在“神韵”与“形貌”之间踌躇不决。这就要求首先了解不同民族审美观的差异,进而定酌翻译的策略,以求原著完美再现。

由于语言本身包含多个层面,完全意义上的等值很难实现。文学语言往往包含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更复杂的表层结构,能够激发更多元的理解空间,因此也更加难以完整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予以传达。在这个“其间有取有舍”(余东,52)的过程中,正确的选择应当是“略形貌而取神骨”(南冶国,22),译者应当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和传达原作品中人物的风姿形象,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获得相同或近似的感受。对具体描写和叙述的翻译作灵活处理:或尽量保留,或稍作变通,因地制宜,决不能为了忠实于原文字句而妨害或削弱了人物性格的整体重塑。以上是在译文中完整塑造人物的总的原则。要想在翻译实践中实现这一原则,译者必须充分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清楚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并且能准确把握原文中的人物形象,借助自身的译入语语言功底的同时恰当运用一定的翻译方法。下面笔者将结合例句提出几种具体翻译方法。

一、 增添

中英两种语言有着明显的差异,英文简练直接,中文则有较多修饰成分。由于二者特点的差异,英文中简洁有度的表达,尤其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表达,在汉语中往往需要有所深化,否则将难以完整传达原文的语义。

“Yes,” she was thinking, as they walked together down the road, “if I were a stone or a weed or some nasty old beetle or other, he would know my name well enough.”

“也对,”露西想着,两人一起沿着小道向下走,“要是我是一块石头、一株草、或是臭甲虫什么的,他会知道我的名字。”

“也对,”露西想着,两人一起沿着小道向下走,“要是我是一块石头、一株草、或是臭甲虫什么的,他就会知道我的名字了。”

这一段话是露西的心理活动,第一个译文是完全按照原文进行翻译的,相比第二个译文多了一个“就”字。汉语中“就”是表示特指和强调的副词,此处的添加显然不仅仅是为了使译文更加流畅。露西对阿奇博尔德记不清女孩的名字这件事情是感到无奈的,其中也夹着着嗔怪的语气,一个“就”字把他的心态显现无意,人物形象顿时鲜明起来。

二、变换

语言之所以不同, 主要是因为不同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形成,以至于他们具有互不相同的形式,不同的用法,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因此很多情况下为了保存原作的内容,必须改变表现形式。这也就是说译者应该在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准确把握语言的使用原则。在把握原作的风格的前提下, 根据译入语的语言特点, 在翻译时对原作的某些字句作适当变换,以求更好地反映原作精神。

以A Morning Walk 中阿奇博尔德与露西的对话为例。

“Oh! It isnt Jane,” she laughed, “its Lucy. L-U-C-Y Lucy.

“诶,我才不是简呢,”她笑着说。“我是露西,露水的露,西方的西。

这一段文字是露西想阿奇博尔德介绍自己时说的话。其中露西介绍自己名字运用拼写的方式,这种方式符合西方文字的组成规律,然而汉语中并不是每个字都可以用拼写,或是字的部首来描述,且根据中国文化,名字多是将每字组词进而介绍。因此译文采取了变化,并没有盲目依照原文进行拼写,而是根据汉语的文化特点进行变化,变成“露水的露,西方的西。”

三、保留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多富有深意的英语在译成汉语是无法将原文的意义完全表现出来,更有甚者会出现译文语法语义不通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译者必须刻意保留原作中一些看似不合文法不合习惯的用法,因为这些用法蕴藏着原作者独有的匠心,是作者为更好的塑造人物而精心选择的。

Anotherlongmomentofsilencefollowed;and,liftinghis head, he reiterated in louder, clearer tones than before,“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

一阵长时间的沉寂之后,牧师高抬起头,用更加洪亮而又清晰的声音重述:“复活是我,生命也是我。”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阿奇博尔德听到牧师布道后内心的的升华。其中“I am the Resurrection and the Life.”是圣经中一句经典语言。然而在译成中文时“复活是我,生命也是我。”在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读者看来是不符合汉语语言思维习惯的。但是如果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而干煸原文说法,采用合乎汉语规范的译入语传译,就会损害原文塑造的艺术形象。而保持原文的风格及内涵,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具体的翻译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译者都应以“获得与原作最切近的整体效果”(余东,52)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桂乾元.论翻译等值[J].外国语,1991(03).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南国治.翻译:语言形式的转换[J].外国语,1991(06).

[4]余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谈文学翻译的客观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5).

作者简介:唐润新(1992.6-),女,辽宁大学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等值人物塑造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中国食品交换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