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2016-05-16王莉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宜兴市高峰口病

王莉

江苏省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无锡 214206

宜兴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探讨

王莉

江苏省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无锡 214206

目的:对宜兴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状况与病原学构成进行分析,对防控措施进行探讨,有针对的做好疾病控制工作。 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兴市2009-2015年报告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数据,对目前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结果:宜兴市在2009-2015年期间,共报告手足口病10681例,分析5岁及以下年龄组中发现1-3岁幼儿发病最多,每年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病原学检测以Cox16与EV71为主。 结论:宜兴市手足口病目前发病特征明显,所采取的措施对于预防病例重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手足口病;描述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是一种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及婴幼儿的急性传染病,以 5 岁及以下儿童最容易发病[1-3]。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由于引起该类疾病病毒较多,无法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可以反复得病[4,5]。本文对宜兴市 2009-2015年发生的所有病例进行分析,对目前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进一步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2009-2015年所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及宜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手足口病流调资料,人口数据由统计局提供。

1.2 分析方法

率的分析采用SAS9.0进行卡方分析,病原学检测由无锡疾控制中心化验室完成,采用实时反转象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宜兴市2009~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6081例,重症病例41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177.84/10万;历年汇总,2014年病例数与发病率最高,为3348例,259.83/10万;2009年最低,为985例,77.63/10万。发病率从2009~2010年开始上升,2011~2013年达到一个高位平台期,2014年达历年发病数与发病率最高,2015年下降,目前仅存在一个高峰。经卡方检验历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581.97,P<0.0001),重症病例2010年病例数最高为23例,2015年最少为0例。

2.2 时间分布

从分月数据看,历年来手足口病分布基本呈现每年 2个高峰,在开年的春夏季开始上升,到 6月份达到高峰,之后在暑期下降,在下学期开学后疫情上升,再次形成一个高峰,除 2009年与 2014年外其余年度幅度较6月份高峰有明显下降(见图1)。

2.3 人群分布

2.3.1 性别年龄分布

宜兴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病例性别分布中男9519例,女6562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45: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0-5岁的儿童,共15011例,占总发病人数的93.35%。病例最小1个月龄,最大45岁。对发病的0-5岁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1岁组在所有分年龄组中发病最高,其次为2-3岁组,0岁组与5岁组发病最低。(见图2)

2.3.2 职业分布

手足口病发病职业分布特征明显,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为9154例、/6302例,占总病例数的96.12%(见表2),职业分布构成之间经检验有差异(χ2=211.70,P<0.0001)。

表2

2.4 地区分布

全市18个镇街园区均有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宜城街道与丁蜀镇,其次离城较近的新街街道,而离城区较远的山区如湖父镇、西渚、太华等镇发病明显较低(见图2)。

2.5 病原学监测

2009~2015年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768份,检出阳性标本398份,总阳性率为51.82%,其中EV71阳性147份,占36.93%,Cox16型阳性185份,占46.4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66份(16.58%),各年检出率之间存在差异(χ2=137.85,P<0.0001)。

表3

3 讨论

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作为法定传染病纳入系统报告,作为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每年宜兴市均有大量病例发生。本文旨在通过对这几年来宜兴市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探讨与所采取措施之间的相关性,为今后提出更佳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宜兴市2009年-2015年共报告发生手足口病手16081例,2009年病例数与发病率最低,2014年最高,从年发病率看目前尚处于一个流行周期,与部分地方报告的 2-3年一个流行高峰不同[6-8]。全年每月均会发生,每年高峰比较恒定,均显现 2个小高峰,集中在每年的春夏与秋冬交替阶段,由于宜兴市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在春夏与秋冬交替季节时雨水较多,气候湿暖,正是手足口病病毒容易繁殖的阶段,高峰季节的恒定也为手足口病防控提前做好准备提供了依据[9-10]。

从宜兴市手足口病病例年龄分布来看,主要为 5岁及以下,对这部分病例进行分析发现,1岁组的幼儿病例数与发病率均最高,其次为 2-3岁组,后续依次递减,这也印证了职业类别中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结论,对于 1-5岁的幼儿来说,本身由于抵抗力弱,同时对此类病毒均缺乏免疫力,一旦接触到到病毒,发病概率极大,而 0岁组幼儿由于无法行走,自我接触机会较少,但由于存在成人携带病毒情况,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发病率,后期可以开展一些与 0岁组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的成年人该病毒携带情况研究。

从职业分布来看,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占所有病例的绝大多数,目前主要防控对策也是针对这部分幼儿,目前对于散居儿童,措施效果不佳,主要在幼儿患病后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如家中消毒、消杀、做好居家隔离、家长做好自我卫生等等,日常通过每季度发放入户宣传资料来预防,因此历年来散居儿童总体发病呈现上升现象。对于幼托儿童近几年来重点加强了对托幼机构的防控指导,在晨检的基础上增加了午检,坚决落实1周内2例停课,全市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等措施,这对预防手足口病的进一步扩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最大的作用是预防病例的重症化,宜兴市手足口病2009-2015年仅发生重症病例41例,从历年的病毒监测发现,EV71流行时高时低,但并没有影响重症病例的发生。

目前宜兴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季节等特征明显,对于防控措施的采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早期手足口病发生后的防控依然存在巨大挑战,需要疾控、医疗机构、家长、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

[1]黄朝华,饶贵平,赵书银,等.贺州市2010年-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3):411-413.

[2]蔡永彬,嵇红.2012-2014年太仓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198-200.

[3]张明磊.赣榆县 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1):85-87.

[4]吴一峰,周逸夫,韩丽媛,等.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4):227-233.

[5]郑燕,姚光海,王定明,等.2014年贵州省手足口病重复发病者的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3).22-24

[6]王娅琼,李洁,杨育松,等.2007-2015年北京市密云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4).

[7]宣昊,李兴斌,张宏山,等.武威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5):55-56.

[8]刘丽,任亮,阎峻,等.2008─2013年平凉市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3):27-28.

[9]蔡群,钱少锋,朱剑融,等.2008-2014年无锡市惠山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03-204.

[10]梁奕晓,叶晓新,杨汝奔.2009-2014年温州市瓯海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2):205-206.

R582+.2

A

1672-5018(2016)12-012-02

猜你喜欢

宜兴市高峰口病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点赞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石庆云
宜兴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