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形象在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上的征候

2016-05-16佳,许

关键词:内容分析多样化

刘 佳,许 琳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欧盟形象在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上的征候

刘佳,许琳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不同于以往基于传统媒体的形象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人人网、优酷网和天涯论坛等中国本土社会化网站搜集数据,探讨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是否能够塑造一个更为多样化和“反主流”的欧盟外部形象。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化媒体在报道欧盟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技术和国际关系方面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现实性、多方位的特点,网民复制帖和原创帖占主导,中国官方媒体主导舆论,国际主流媒体是社会化媒体援引欧盟报道的第二大来源,中国商业媒体和中国社会化媒体作用凸显。研究还发现,中国社会化媒体在报道欧盟时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延续了源于中国主流媒体的刻板印象,创新性较差。

关键词:中国社会化媒体;欧盟形象;内容分析;多样化

一、引言

传承几个世纪的老牌资本主义欧洲市场正在衰退,而新兴亚洲市场正逐渐走向聚光灯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全球权力被重新分配。欧盟一直视自己为全球性的规范性力量,也被称为“舆论的力量”(power over opinion)或“意识形态的力量”(ideological power)[1]。欧盟在中国的主流形象一直是一个全球超级大联盟,无论在累计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贸易流量、金融规模,还是软实力方面都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秦亚青从三个维度论证了欧盟的全球软实力地位,即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文化性欧盟,具备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机构性欧盟,以及基于互惠性和有效性的政治性欧盟[2]。然而,2008年成为一个转折点。全球经济危机扩展到欧洲南部较弱成员国,进而全面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值此,中国长久以来对欧盟的乐观态度开始动摇,欧盟经济不被看好,内部治理模式也受到了质疑,中国公民欧盟的积极评价从2008年的62%下降至2012年的46%,而同期消极评价也从2008年的16%上升至2012年的26%[3-4]。

虽然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形象在根本上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但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实际状况。国家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而新闻媒体则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闻框架理论清楚地解释了国家形象的本质,即新闻工作者通过一系列图像和符号,以及组织、报道和优化相关议题从而构建出受众头脑中的图像。李普曼认为新闻媒体是形成受众脑海中关于外部世界认知的主要来源,因为外部世界对很多受众来讲是摸不到看不清的[5]。通常,国家形象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即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但有时这两者之间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可以归因于各地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和报道风格方面的差异。

尽管主流媒体在塑造国家、地区形象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但主流媒体却通常被认为持有固有的规范和价值观,虽严格依靠专业记者且社会影响广泛,但却倾向于从某一特定视角来报道世界,因此也存在自身缺陷以及刻板印象[6]。相反,新媒体背景下的社会媒体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门词汇。社会媒体,也被称为“草根媒体”或“自媒体”,则影射了一种主流之外的非显性的媒体表达,也大大鼓励了普通公民的参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缔造了一个接近理想化的“公共领域”[7]。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选择性、多样化、时效性、数字化、互动性等特点,赋予了普通受众更多的权利。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壮大,普通公民要求参与和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而用户生成内容(UGC)在某种程度上则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为长期以来被传统媒体所主导的新闻市场提供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中国是世界范围内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最活跃的环境之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在2013年底达到6.18亿,其中3亿以上用户使用社会化媒体。尽管中国互联网用户无法访问诸如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和Youtube等国际主流社会媒体,各种类似的本土化社会化网站则琳琅满目,如腾讯QQ、微信、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然而,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市场具有分散性,每个类型的社会媒体网站都有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例如微博有新浪和腾讯,社交网站有人人网和开心网等。不仅如此,中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往往十分看重网络舆论,有时甚至超过对主流媒体的信任。这也解释了一些诸如“网络公知”“知名博主”“公民记者”等名号的产生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学者研究过欧盟形象在亚洲主流媒体上的建构,但鲜有学者关注过不被主流媒体所控制的互联网渠道,尤其是日益活跃的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社会化媒体对欧盟的外部形象建构,并探讨社会化媒体用户的报道方式和角度,以及与主流媒体的相似和差异。研究问题如下:

(1)欧盟在中国社会化媒体中展现了什么样的形象?欧盟相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环境等议题是如何在中国社交媒体中呈现的?

(2)与中国主流媒体相比,欧盟形象在中国社会化媒体中是否呈现出“多样化”或“反主流”的特点?

(3)中国社会化媒体关于欧盟报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哪些机构和个人在生成这些内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对象为六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分别为社会化媒体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和论坛。笔者针对不同类型社会媒体各选取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网站。数据收集持续时间为1年,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如表1所示。首先,此段数据具有时效性。其次,2014年是国际政治相对平稳的一年,因此搜集到的议题较为均匀分散,而不会过于集中在某些特定议题。

表1 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http://www.alexa.com/topsites/countries/CN。

2.数据搜集

研究者将搜索词设定为“欧盟”,将日期限定为2014年,搜集了上述6个社会化媒体网站中标题包含“欧盟”关键词的所有帖子。之后笔者只选取浏览数量超过500次(截至2015年1月31日)的帖子,共收集了3290个文本。由于此研究是探索性的,笔者并没有采用随机抽样。

研究者制定了分析框架,对每个帖子从来源、主题、基调、议题、相关人/地点五个方面进行深层次分析。其中,信息来源被分类为“原创”“转载”“原创+转载”三种类型;如果来源为“转载”,则针对转载来源进一步被分类为“转自国际主流媒体”、“转自国际社会媒体”、“转自中国官方媒体”、“转自中国商业媒体”、“转自中国社会化媒体”和“其他”。对被转载的国际媒体,其来源国也会被标注。主题则指帖子所属于的范畴,共划分十三大主题: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社会问题、文化、环境、教育、旅游、军事、科技、体育、伦理问题、宗教等。基调指的是发帖人在评论欧盟时所持有的正面或者负面的态度。基调从正面到负面被划分为五类:“最积极的”、“较积极的”、“中性的”、“较消极的”和“最消极的”。研究者对所有数据进行主题归纳和来源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三、分析结果

(一)欧盟在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形象

在全球政治经济多极化且中欧关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欧盟已成为中国本土社会化媒体经常探讨的话题,其中,欧盟政治和经济最常被涉及。在收集的3290个样本中,欧盟政治相关帖子占有比例最大,共1190项(占36.17%);其次与欧盟经济相关的共790帖(占24.01%);欧盟社会问题共390帖(占11.85%);欧盟外交/国际关系共300帖(占9.12%);欧盟科学技术问题共120帖(占3.65%)。详见表2。

表2 中国社会化媒体报道主题

1.政治形象:一个有效但分裂的欧盟

欧盟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具有规范性的力量,软实力强大,吸引力强。欧盟的规范性力量体现在其倾向于用价值观、良好机制以及合作解决矛盾和争端,而非强权政治。然而,在承认欧盟规范性影响力的前提下,中国社会媒体将欧盟建构成一个内部矛盾凸显的机构。

一方面,社会媒体用户认为欧盟内部主要成员国矛盾重重,尤其以英、法、德争当欧盟老大的博弈为代表。其中英国一直被认为是影响欧盟团结和谐的一个主要波动因素。例如,欧盟于2014年10月向英国追加17亿英镑巨额附加费,卡梅伦称不可接受并声称英国遭到欧盟“伏击”[8]。同时,英国拟通过限制发行国民保险号码来限制欧洲其他国家低层次移民,卡梅伦总理甚至威胁欧盟声称英国会考虑退出欧盟。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主流媒体对欧洲各国大联盟持较为积极的看法,中国社会媒体用户则对此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欧盟并未达到一个主权国家的水平。事实上,尽管欧盟各国在执行国际政策和规则时具备统一性,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内部冲突也较为明显。例如,2014年被广泛报道的乌克兰危机,尽管中国主流媒体报道欧盟就制裁俄罗斯达成一致,但从中国社会化媒体上可以观察到,欧盟各国针对制裁俄罗斯意见不同,因此欧盟不得不呼吁其成员国之间保持一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现今社会存在两个欧盟:一个发达的欧盟和一个发展中的欧盟。“发达的欧盟”指欧盟的对外贸易政策和货币联盟;而“发展中的欧盟”指的是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欧洲安全和防卫政策[9]。然而,把“发展中的欧盟”变为“发达的欧盟”则需要协调英、法、德三大成员国,而这定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仅如此,鉴于社会媒体用户的广泛性和非专业性,其发帖语言更为随意,更具批判性。

以下列举与欧盟政治相关的网络帖标题:

·卡梅伦:英国人民是时候考虑脱离欧盟了

·卢森堡前首相容克被提名为欧盟主席 英国不满

·英国就是藏在欧盟内部的一根搅屎棍

·默大妈是普京大帝安插在欧盟阵营的卧底

·欧盟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应一致发声

·克里米亚美女检察官被欧盟列入制裁“黑名单”

2.经济形象:一个陷入困境但趋于复苏的欧盟

欧盟经常被认为是通过经济一体化缔造的一个成功例子,并成为与美国同一战线的世界领先经济跨国大联盟。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欧洲经济却屡遭危机且趋于恶化,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一系列社会问题突出,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10]。诸如“希腊是否值得救助?”“如何纾困意大利?”“欧元区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救助这些难国?”在中国社交媒体网站屡见不鲜。

数据表明,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对欧盟经济持有复杂且批判的看法。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用户认为欧盟经济的恶化是不可避免的,并将欧盟经济比喻成一辆被不同体型马拉着的马车,有些马甚至朝相反的方向拉。网友007这样评论,“没有强大的政府、军事和财政支持,这辆看似巨大的马车实质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在笨猪四国PIGS——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拉拽下”。另一方面,社会媒体用户认为欧盟已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恢复经济,包括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投资刺激经济计划。

有趣的是,欧盟经济博弈的背后也涉及与中国微妙的国际关系,而社会媒体用户则往往能够给出更为深刻且具批判的剖析。例如,为应对欧盟制裁,俄罗斯政府出台禁止欧盟农产品进口的不合理禁令。不同于主流媒体蜻蜓点水地指出欧盟计划与第三方国家对话从而尽可能采取可行措施来避免俄罗斯食品市场份额的损失,社交媒体用户更为直接全面地指出了由于乌克兰危机而导致的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冲突。

以下列举与欧盟经济相关的网络帖标题:

·欧盟把希腊陷入贫困

·欧盟下调欧元区增长预期 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穆迪维持欧盟AAA最高信用评级,前景被上修为稳定

·欧盟拟定1.3万亿欧元投资计划刺激经济扩大就业

·欧盟挺大陆服贸谈判!中欧评估签FTA

·俄欧制裁战:欧盟欲劝说中巴等国勿抢俄食品市场

3.社会文化形象:一个有吸引力的把关人

欧盟一直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一个超国家治理且具有强大软实力的规范性力量。中国社会化媒体经常将其展现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把关人形象。搜集数据显示,欧盟对外吸引力可被总结为两个方面:较小的权利距离和更严格的移民政策。例如,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参加欧盟峰会后去买菜的事件共有32个原创帖,强烈表达了中国网民对权利阶级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平等程度的极度赞赏和渴望。另外,中国社会化媒体也有较多帖子叙述如何通过欧盟较弱成员国(如西班牙、希腊、葡萄牙)移民到欧盟较强国家,特别是英、法、德等。正如一些学者将一个国家/地区的软实力的核心定义为其外部吸引力[11],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将欧洲列为一个理想的移民目的地也证明了欧盟的国际软实力。

其次,中国社会化媒体将欧盟描绘为食品、医药、汽车等领域的国际把关人。例如,诸如“欧盟将对婴儿食品中的砷含量开展监测”之类的标题屡见不鲜。尤其,社会化媒体用户将欧盟塑造为转基因食品领域中的一个意见领袖,在国际范围内主导了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激烈争论。关键词有“食品质量”、“转基因食品政策”、“移民欧盟”、“欧盟对抗埃博拉病毒”等。

以下列举与欧盟社会文化相关的网络帖标题:

·西班牙实施“购房换居留权” 中国购房者或已贡献1.5亿欧元

·英国打击欧盟移民 中国移民怎么办

·希腊25万购房移民

·默克尔散会去买菜

·欧盟将简化中国人赴欧签证程序建议设旅游签证

4.技术和环境形象:一个创新又环保的欧盟

中国社会化媒体对欧盟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关注往往集中在欧盟在医疗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以及欧盟呼吁提高研发投入以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需求。欧盟一直标榜自己为一个技术创新的实体,而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的言论也印证了此说法。

欧盟环境政策是世界上著名成功案例之一,中国社会化媒体也给予了正面评价。欧盟建立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并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了宣传和监督作用。相比之下,北京已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而中国政府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措施进行整治。不少网民认为欧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保经验为中国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和极具价值的建议。

以下列举与欧盟技术及环保相关的网络帖标题:

·欧委会:欧盟企业保持全球竞争力必须提高研发投入

·首个干细胞治疗药获欧盟获批,干细胞概念受关注

·中国的环境保护为什么跟欧盟的差距很大

·欧盟在妥协中达成2030年气候减排新目标

·加大垃圾回收力度欧盟出台新目标

5.外交形象:胡萝卜加大棒软硬兼施的战略欧盟

欧盟一直扮演着全球国际关系中的战略力量,在谈判和监管方面都扮演着软硬兼施的角色。在与俄罗斯就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对峙中,欧盟采取了“牢固、强劲、有力”的(strong, robust and powerful)一揽子贸易、金融和经济制裁,这在欧盟内外都引起了不同的声音。批评者认为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更多是基于自身的区域利益,而非国际安全,而且考虑到欧盟和俄罗斯这两个经济体的紧密依存,这一制裁也给欧盟自身造成了经济损失。

通常认为,欧盟和平与合作的方式在有国际政治倾向的中国对其有利,因为中国将欧盟看作是对抗美国霸权主义,以及在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实践全球多极化中的合作伴侣[12]。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欧盟诸国进行一系列外交访问,中国社会媒体评论其为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日益友好往来,是预示中欧外交蜜月期的信号。

以下列举与欧盟外交相关的网络帖标题:

·当欧洲为中国龙“倾倒”

·习近平11天拉近中欧关系;“史无前例”微笑握手

·俄罗斯经济陷低迷欧盟加码制裁克里米亚

·欧盟外长决定加大对伊拉克危机干预力度

·欧盟:抵制2018年世界杯

(二)相关帖子来源分析

1.复制帖占据主导

数据表明,在所有相关欧盟的帖子中,复制帖占据多数,其次才是社会媒体用户的原创贴。在这个草根媒体盛行的时代,一些学者预计,至2021年底,普通公民将生产50%的新闻报道[13]。本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原创帖只占到了注明来源社会媒体帖子的31.61%。在收集的3290个网络帖中,2830个注明了来源。其中,1550个帖子(47.11%)是复制帖,1040个帖子(31.61%)是原创帖,而240个帖子(7.29%)是复制帖子与用户评论相结合。详见表3。

表3 欧盟相关帖子来源类型

由此可推论,中国社会化媒体中由个体公民用户原创的内容比例并不是很高,仅占31.61%。然而,与2012年一项名为“China’simageoninternationalEnglishlanguagesocialmedia”[14]的类似研究相比较,复制帖和原创帖之间的差距从36.42%(56.40%-19.98%)缩小到15.50%(47.11%-31.61%)。由此可见,社会媒体是令民众更具参与性的网络文化平台;它不仅能够作为一个信息的回收平台,其用户也朝着信息生产者的角色不断迈进。

2.中国官方媒体主导舆论

在分析中国社会化媒体报道欧盟的主要引用来源时,笔者发现中国官方媒体是其主要引用来源。在搜集的3290个帖子中,1550项是复制帖,而240项在复制的同时增加了发帖人个人评论。在这共1790个涉及复制的帖子中,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有1010个(占56.42%),其次援引国际主流媒体的有280个(占15.64%),援引中国商业媒体的有270个(占15.08%)。详见表4。

表4 SNS帖子引用复制来源细分

根据议程设置理论(McCombs and Shaw, 1971),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即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而官方媒体主导舆论的现象说明中国官方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化媒体的议题设置。中国社会化媒体经常提及的官方媒体主要有:东方卫视、中国新闻网、中国商务集团、新华社、深圳卫视、新华网、环球时报、中央电视台、环球网、北京新闻网等。详见表5。

表5 援引中国主流官方媒体帖数(频率≥20)

3.国际主流媒体是社会化媒体援引欧盟报道的第二大来源

表4说明援引国际主流媒体的复制帖占总复制帖的15.64%。被援引的主要国际主流媒体包括路透社、彭博社、纽约时报、每日电讯、华尔街日报、俄罗斯今日等,还包括一些没有具体标明的西方媒体,例如乌克兰媒体、荷兰媒体、俄罗斯媒体。援引俄罗斯和乌克兰媒体主要集中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欧俄冲突升级。同时,从表6中可以清晰看出,发达国家媒体成为中国社会化媒体援引的主流,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媒体。表6中数据显示,英美媒体占据了援引所有国际媒体中的70.20%。由此可推论,英美媒体在中国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依旧保持了一定的话语权,并且影响了本土社会化媒体对欧盟形象的建构。此外,尽管欧盟官方媒体在中国社会化媒体平台上被援引较少,但援引欧盟成员国媒体帖子的比例则占据了所有被援引国际主流媒体的40%。由此可得出结论,欧洲成员国及准成员国媒体在中国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间接发声也从某种程度上建构了一个不同于中国本土媒体的“非主流”和“反霸权”的欧盟形象。

表6 援引国际主流媒体帖数(频率≥5)

4.中国商业媒体和中国社会化媒体作用凸显

在信息数字化的今天,中国商业媒体蓬勃发展,打破了长久以来官方媒体主导新闻市场的局面,一个更为多元化的新闻媒体市场在中国开始渐渐展现。表4表明援引中国商业媒体的复制贴占总数的15.08%,而援引中国社会化媒体的复制帖占总数的9.50%。与长期认为官媒控制新闻市场并发挥党的喉舌作用的固定思维不同,中国媒体市场正在开始逐渐商业化、自由化,商业媒体的发声力度也越来越强。表7列举了前五名常被援引的中国商业媒体(包括港台媒体)。

表7 援引中国商业媒体帖数(前五名)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社会化媒体也在其内部以及国际社会媒体中存在相互回收、相互引用的现象,其比例为9.50%。优酷网、土豆网、新浪博客和微博是最常被援引的。考虑到中国网民无法访问国际社会媒体的客观现实,援引国际社会化媒体的帖子相对较少,只占复制帖总数的1.12%。

四、 结语

基于中国社会化媒体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一个“反霸权”或“非主流”的欧盟外部形象的假设,本研究从中国本土6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社会化网站搜集相关欧盟信息,并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先前研究表明,中国主流新闻机构倾向于重点报道欧盟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但对欧盟的社会文化、科技环保、移民策略以及外交深度剖析方面较少涉及。本研究发现,跟中国主流媒体相比较,中国本土化社会媒体建构了一个更为多样化和多方位的欧盟形象。具体来讲,中国社会化媒体把欧盟塑造成一个在政治上有效但分裂的欧盟,经济上陷入困境但日益复苏的欧盟,社会文化领域有吸引力并扮演把关人角色的欧盟,科技领域创新又环保的欧盟,以及外交领域一个软硬兼施的战略性欧盟。

此外,中国社会化媒体关于欧盟的报道基调是相对中立的。本研究收集的3290个样本中,87.84%的帖子较为客观中立,基调“较积极”和“十分积极”的帖子共占4.86%,而基调“较消极”和“十分消极”的帖子共占7.29%。笔者认为有两点原因促成了这一现象。首先,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在发帖时经常引用中国主流新闻机构通过专业记者发布的较为客观的信息,而不是单纯发表网民个人的主观理解和判断。其次,一些中国社会化媒体用户引用和复制国际新闻机构的信息,有些网民甚至对中国主流媒体所提供的部分信息持批判态度,也提出了一些反主流的意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社会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一种更为中立、客观、真实、多样的欧盟外部形象。

然而,研究还发现,中国社会化媒体在报道欧盟的政治和经济领域时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延续了源于中国主流媒体的刻板印象。跟中国主流媒体类似,本土社会化媒体依旧将欧盟塑造成一个巨型跨国联盟但内部管理薄弱的政治体,和问题重重且内部参差不齐的巨大经济体。在政治方面,尽管内部成员国之间矛盾不断,欧盟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的规范性影响仍不可小觑。在经济方面,社交媒体用户则认为中国政府希望欧债危机变成一个刺激因素,从而进一步推动中欧在双边关系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同时,主流媒体上的重要议题也绝对主导了社会化媒体的相关帖子,例如2014年乌克兰危机、欧盟与俄罗斯对抗、欧盟经济衰退、习近平访欧等。

在搜集的所有样本中,复制帖和原创帖占大多数。复制帖的来源主要是中国官方媒体、国际主流媒体以及中国商业媒体。此现象说明:(1)中国官方媒体和中国商业媒体在中国新闻市场中已经逐步呈现出共同繁荣的现象;(2)国际主流媒体在中国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英美发达国家的媒体;(3)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网民原创帖比例的提高也说明了社会化媒体正在成为一个鼓励公民参与的公共平台,而知名社会化媒体用户(官方媒体工作人员、评论家、公知等)则逐渐成为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意见领袖。

尽管本研究试图比较中国主流媒体和中国社会化媒体在塑造欧盟外部形象上的相似和差异,研究者只对社会化媒体进行了数据收集,而对主流媒体只做了相关文献搜集。为了得到更加可观和可靠的数据,今后研究可以在固定时间段内对主流媒体和社会化媒体同时进行数据搜索并进行量化分析对比。此外,鉴于此项研究更趋于探索性,因此笔者并没有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建议今后研究可以采取随机抽样,从而得出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推论。

参考文献:

[1]MANNERS I, WHITMAN R. Towards identifying the international identity of European Union: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of the EU’s network of relations[J]. Journal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1998, 21(2): 31-49.

[2]秦亚青.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 1-30.

[3]BBC World Service Poll. Global views of USA improve[EB/OL].(2008-04-02)[2015-10-01].http://www.globescan.com/news_archives/bbccntryview08/.

[4]BBC World Service Poll. Views of Europe slide sharply in global poll, while views of China improve[EB/OL].(2012-05-10)[2015-10-01].http://www.globescan.com/84-press-releases-2012/186-views-of-europe-slide-sharply-in-global-poll-while-views-of-china-improve.html.

[5]LIPPMANN W. Public opinion[M]. New York: Macmillan, 1922: 29-35.

[6]KENIX L J. Alternative and mainstream media: The converging spectrum[M].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1: 27-35.

[7]GILLMOR D.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M]. Sonoma, CA: O’Reilly Media, 2006: 113-124.

[8]PRINCE R. David Cameron at the European Council summit: A history of EU bust-ups[N]. The Telegraph, 2014-12-17.

[9]MANNERS I. Assessing the decennial, reassessing the global: Understanding European Union normative power in global politics[J]. Cooperation & Conflict, 2013, 48(2): 304-329.

[10]吴乐珺.债务危机考验欧盟自我纠偏能力[N].人民日报, 2011-11-07.

[11]孙有中.国际政治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 2002(3): 14-21.

[12]MEN Jing. Chinese percept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 review of leading Chinese journals[J]. European Law Journal, 2006, 12(6): 788-806.

[13]SHAMBAUGH D. China eyes Europe in the world: Real convergence or cognitive dissonance?[M]//SHAMBAUGH D, SANDSCHNEIDER E, ZHOU Hong. China-Europe relations: Perceptions, policie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Routledge, 2008: 127-147.

[14]XIANG Debao. China’s image on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social medi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2013, 19(2): 252-271.

本刊声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用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本刊上述声明。

中图分类号:H0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031(2016)01-0121-08

作者简介:刘佳(1988-),女,助教;E-mail:bianca@dlmu.edu.cn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32015105)

收稿日期:2015-10-13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