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塍青年读书会与马克思主义在嘉兴的早期传播
2016-05-16凌冬梅嘉兴学院图书馆
凌冬梅/嘉兴学院图书馆
新塍青年读书会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浙江嘉兴新塍镇进步青年创办的进步阅读组织。它不仅创办了嘉兴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革命积极分子——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成为组织领导当地革命和工农民主运动的中坚力量。目前对新塍青年读书会的记载散见于地方志等文献且相对简略,实为遗憾。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实地调研,勾勒出其历史发展脉络,考证其主要成员,探究了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与贡献。
一、新塍青年读书会的发展历史及主要成员
(一)发展历史
新塍青年读书会大致经历初创、发展、改组扩大几个阶段,结束于何时,目前未见文献明确记载,大体于1926年前后随着主要负责人离开新塍参加革命而停止活动。
初创期。1919年年底至1920年年初,新塍镇朱亮臣(1901—1967)、沈春晖(1899—1962)、竺饮冰(1899—1992)等青年趁着在外地工作、学习的进步青年返乡,并联络当地进步青年,组织成立了一个阅读组织,期望通过介绍中外进步书刊与积极倡导白话文,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军阀及传播新文化思想,引导青年参加革命运动,改变新塍“死气沉沉、寂寞无闻……及暮气、烦闷、污秽、堕落”的现状[1]。命之以“新塍青年读书会”,以青年为主要对象,因为“人群中最有作为的是青年,最有责任的,也是青年,将来的一切建设,固然全在于现在底青年,就是现在底一切建筑,也处处要靠托于现在的青年。”[2]初时成员有朱亮臣、朱仲虎(1893—1974)、黄昌炽(1893—1988)、竺饮冰、沈春晖等10人左右,朱亮臣总负责。读书会成员经常在一起学习《新青年》《向导》等刊物,并创办《新塍半月刊》,设立图书部推广进步书报刊。
发展期。1921年7月,随着《新塍半月刊》社改组为旨在促进新塍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社”,读书会成员增长至30余人。这一时期,不仅读书会成员数量获得较大发展,活动也更加丰富,除进步刊物《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的先后创办外,读书会成员还与枫泾“共读社”等进步组织联系紧密,如沈春晖便是“共读社”社刊《黎明月刊》(后改为《黎明周刊》)的编撰者之一,发表了《切莫易视了白话文》《内政与外交》等诸多进步文章。
扩大改组期。1925年5月后,读书会扩大改组为救国同志团,“1922年春他们(指竺饮冰、朱仲虎等——笔者注)又创办了新塍通俗图书馆、精武体育会,以提高民众文化、身体素质。‘五卅’惨案后,读书会扩大改组为‘救国同志团’。”[3]《中共嘉兴党史》等一些文献记载救国同志团的前身是精武体育会,这自然是没错的,但精武体育会亦是读书会主要成员主办,救国同志团应该说是新塍青年读书会结合精武体育会成员扩大后的产物。救国同志团通过在闹市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活动声援“五卅”反帝运动。
(二)主要成员
新塍青年读书会的主要成员有朱亮臣等30余人,当时的身份有在读的、从教的、经商的、行医的,文化程度均较高,详见表1。
表1 新塍青年读书会主要成员简表
资料来源:综合1921年8月18号第11期《新塍半月刊》刊载的《社员录》一文以及《新塍镇志》《嘉兴市志》等文献。
竺饮冰原名廷华,字啸泉,出生于新塍镇商家。15岁时在南浔镇宋谷宜名医处学习中医,期间因阅读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心生仰慕而改名饮冰。1919年学成返回新塍,在东北大街开设诊所行医。加入读书会后,负责《新塍半月刊》通讯联系、集稿,并积极撰稿,担任“新社”出版部副主任。
朱仲虎(1893—1974)又名震南,新塍镇人,朱亮臣堂兄。幼入私塾。曾从业朱德泰油号,是时因父亲退股朱德泰而常有失业之扰,但仍积极投身于新塍进步活动。
郑兰华(1895—1971)字利金,号来谔,新塍镇人。著名化学教育家。14岁入上海华童公学,1919年获圣约翰大学学士学位,之后任长沙湘雅医学院和雅礼大学助教、讲师。1925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理论化学,1926年获化学硕士学位。
吴文镕(1893—1924)字冶宜,新塍镇人。幼入正蒙学堂,1909年考入嘉兴府学,1913年入商界,旋即加入新塍米业公所并逐渐成为主要主事人。不久购进一台柴油机和两台碾米机,开设了恒顺兴碾米厂,成为新塍首家机械动力粮食加工厂。1923年后新塍青年读书会研讨地点主要是吴文镕提供的米业公所。
沈春晖(1900—1962)字选千,乳名兰生,学名文俊,新塍镇人,祖居新塍郭厅东邻。1919年毕业于嘉兴市立第二师范讲习所,先后执教于正蒙学堂和枫泾第五高小校。
朱亮臣一作亮人,又名大炎,字廷耀。嘉兴新塍镇人。除创办《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外,1929年与共产党员张寄仙创办以揭露地方反动势力为主要内容的《新塍评论》;1930年7月担任《嘉兴新报》经理,并兼《嘉区民国日报》编辑;1938年12月兼《遂昌早报》编辑;1944年7月与朱剑芒、罗丹合办《长风报》。
郑蕖华(1901—1990),嘉兴县人,1923年7月毕业于河海工程专科学校。据《漳卫南运河志》记载,郑蕖华毕业后先后在长沙雅礼大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集美学校、浙江大学、山东小清河工程局、浙江省水利局、江西省水利局、湖北省水利工程处任职。
黄昌炽(1893—1988)字驾白,号恝堪,新塍镇人。1910年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校,辛亥革命后因经济问题辍学返乡,长期在新塍、魏塘、枫泾、南浔等地执教。1913年至1917年先后在江西、南昌交涉署和永修、黎川县衙担任幕僚。“五四运动”后,在新塍镇组织读书会、编印进步刊物并撰写进步文章。
方叔昆(1908—1938)又名方叔堃、方曼之,学名方培玉,嘉兴北郊朱官浜木桥头人。1920年就读于嘉兴秀州中学。后因家境趋贫窘,辍学进入新塍镇怡和祥布店当学徒。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新塍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骨干。1934年被国民党逮捕,囚压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1935年被国民党浙江省高等法院以“危害民国为目的而组织团体”罪名判处三年刑期。1937年冬出狱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4月被日寇杀害于新篁镇。
章左襄为竺饮冰南浔求学时的同学[4]。因现存资料的稀缺,其他成员情况尚未考得。
二、新塍青年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
(一)创办进步报刊
新塍青年读书会成员因受进步报刊影响而走到一起,从一开始就重视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先后创办了以传播新文化为主的《新塍半月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少年新塍》,以及传播国民革命思想的《新新塍》等进步报刊。
1.《新塍半月刊》:从传播新文化思想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桥梁
为了改变新塍死气沉沉的现状,新塍青年读书会在新塍米业公所成立了新塍半月刊社,1921年2月16日创办了《新塍半月刊》。沈春晖、竺饮冰任社长,朱亮臣、朱仲虎任主编,设有总务、出版、图书三部,及总发行、通信、代送三处。前10期主要设有“言论”“评论”“小说”“随感录”“常识”“诗歌”等栏目,偶辟有“杂载”与“通信”。“言论”批判不良社会现象、发表新见解,如《我国现在的青年》《提倡国货是救国的良方》《驳“女子无才便是德”》;“小说”依托故事批判社会弊端与陋习,如《谁之罪》《灾民泪》;“随感录”针对社会的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引人深思,如针对愚孝问题的《做儿子的也该再孝顺下去吗?》;“诗歌”以通俗易懂的歌谣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如《生女谣》《她们》。其中第5期和第6期为“劳动纪念号”专刊,《做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劳动》一文,鼓吹劳动神圣、劳动创造一切,抨击“掠夺阶级是社会的蠹虫”[5],《劳动节感言》一文明确提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今后社会组织的原则”,“不工作者不得食,是今后人类生活的信条”,“人人有生存权,人人有劳动权,是今后世界上必然的趋势”[6]。第6号和第7号是“妇女问题号”专刊,《女子应该要经济独立》一文指出了女子不被当人的根源在于女子经济的不独立,而女子经济独立的途径之一是“男女应受同等的教育”[7],《什么是女同胞的一线希望》《对于妇女的解放与改造谈》等文章都呼吁了妇女要寻求解放,必须要获得经济独立,要获得同等教育。第11期起进行改组,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宗旨不变情况下,内容更偏重于实地调查:“以前的《新塍半月刊》的材料,太‘不切实’‘不切要’了。所以现在想从‘切实’‘切要’的路上走,很希望能够把一件事情、一个团体,切切实实地批评,或讨论。”[8]。至1921年10月10日起改为《三十两周刊》,“三十”指民国十年十月十日。嘉兴私人收藏家王金龙藏有4期,刊有《说三十》《为什么要地方自治?》等文章。具体停刊时间尚无法考证,亦未见文献记载。
对于《新塍半月刊》的性质,《新塍镇志》记载为“经常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颂扬列宁精神,传播马克思主义”[9],《嘉兴市志》则记载“《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是嘉兴最早宣传共产主义的报刊。它提倡新文化,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10]上述文献对该刊的定位值得商榷,事实上《新塍半月刊》中并未刊登过介绍十月革命或列宁的相关信息。笔者曾通过研究现存《新塍半月刊》和《少年新塍》,指出“《新塍半月刊》关于劳动的论述主要在弘扬劳动神圣、认为不劳动者不得食、推崇合理劳动,但尚未将劳动与人的最终解放结合起来……提倡妇女解放,但尚停留于解决具体问题,没有找到导致具体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平等,也就并非是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因此它是新文化刊物而非马克思主义刊物。”[11]但正是“《新塍半月刊》先期在当地开启了反帝反封建等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被接受打下了思想基础”[12],它如同是传播新文化思想向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桥梁。
2.《少年新塍》:嘉兴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少年新塍》创刊于1923年10月10日,铅印,旬刊,社址仍在米业公所,社长竺饮冰、沈春晖,主编朱亮臣、黄昌炽。以“暴露腐败,改造社会”为宗旨,具体为“我们希望新塍的少年,从精神颓唐,意志消沉中,转入精神英厉、意志坚毅的一个境域;我们希望新塍的社会,从暮气、烦闷、污秽、堕落中,转入朝气,愉快,纯洁,高尚的一个少年境域。”[13]《少年新塍》以大无畏精神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德俄两国留学去》一文认为要改造、建设中国,唯有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去学习、取经,因为“德俄都是新造之邦,可以给我们许多建国的好榜样……德俄都是被压迫的国家,可以给我们许多应付国际帝国主义的好法子……德俄都是社会党在组织政府,可以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实际多一番认识。”[14]。列宁逝世后,毕任庸作了《巨星陨了!》[15]一文回顾了列宁一生,沈春晖作了《列宁的精神——青年们!你有没有?》一文以祭奠,讴歌了列宁不怕孤立、不怕笑骂、不嫌穷困、不怕强力、不肯妥协、鞠躬尽瘁的精神[16]。
此外,1925年“五卅”运动后,朱亮臣、朱仲虎、沈春晖等人自费创办了旨在宣传国民革命的《新新塍》,这时沈春晖、朱亮臣已加入中国共产党。该刊免费赠阅,至1926年2月随着沈春晖、朱亮臣、朱仲虎等先后离开新塍参加革命而停刊。
(二)设立图书部推广
新塍青年读书会认为当时社会出版“乌烟瘴气”:“我们中国底出版界,这几年来,真正堕落已极了,什么‘卿卿我我’派底小说,‘诲谣诲盗’式底黑幕呀,和‘国贼作家传’底某某历史呀,‘鼓吹迷信发财’底什么什么秘诀呀……弄得中国底出版界,乌烟瘴气,几乎没有一本可看底书。”[17]为了给“无书可看”或“无力购书”者提供好书阅读,读书会在竺饮冰住处设立了图书部且进行流通,并在1921年第5号和7号《新塍半月刊》上发布了借书约,对借阅方式、借阅期限、损坏责任做了初步规定:有面借和函借两种,函借者不仅需要开列详细住址与姓名,还需负担来往邮费;每次借书的种数不得过一种,册数至多不超过两册;借阅时间至多不得过十天;书若污损遗失则须赔偿[18]。
可借阅的书、报、刊有:少年中国学会《少年中国》1卷1-12号;少年中国学会《少年世界》1卷1-12号;北大新潮社《新潮》1卷1-5号;新青年社《新青年》7卷全;王无为《新人》第1-8号;王蓴农《小说月报》11卷全;陆秋心《新妇女》1卷23号及4卷部分;张静庐《新的小说》第12号;沈雁冰《小说月报》1921年34号;章锡琛《妇女杂志》1921年34号;新青年社《劳动界》第2-15期;周瘦鹃《礼拜六》第101期;平湖新平湖社《新平湖》第12期;石湾新民学社《新民》第12期;时事新报馆《解放与改造》第1-8号;浙江省教育会《教育潮》1卷3-6号;曙光杂志社《曙光》1卷34号;文酉学会《医事月刊》1卷全、2卷1-3号;新乡人社《新乡人》第3期;北京家庭研究社《家庭研究》1-3号;张静庐《新浙江》第1册;凌荣宝《独见》1册;钱江评论社《钱江评论》附《浙江新潮》;胡适之《每周评论》2册;戴季陶《星期评论》1册[19]。
1921年8月31日,朱亮臣、吴文镕等人借米业公所开茶话会,发起筹备新塍图书馆。会议成立了筹备委员会,盛味根为筹备主任,方心孚、吴文镕等为筹备委员。1922年2月3日,图书馆在原有图书部基础上开馆,名为“新塍通俗图书馆”。
(三)民众宣传与演讲
据《新塍镇志》记载,“五卅”惨案后,扩大改组后的救国同志团专事民众宣传、演讲,如为声援上海工人运动,邀请全国学联代表毕磊来新塍为民众作反帝爱国演说[20]。
三、新塍青年读书会对马克思主义在嘉兴早期传播的贡献
新塍青年读书会的各类活动不仅在当地引起了不小震撼,“这椿(指《新塍半月刊》的创办与发行——笔者注)倒是新塍破天荒底事业,可在那黑气重重,伸手不见五指底新塍,放出一线光明”[21],且所办报刊传播至嘉兴、吴兴、平湖、嘉善、杭州、上海、吴江、松江、南京、长沙等地[22],与外界进行了思想上的交流。读书会通过设立图书部、创办报刊、研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报等活动,促进了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与接受:“以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新青年》等一批进步刊物在嘉兴青年中的传阅和新思潮的传播,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在嘉兴已进入了新的阶段”[23]。读书会部分成员如沈春晖等在活动中与恽代英、肖楚女等中共早期党员有了初步的联系和交往[24]。
新塍青年读书会为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打下了思想基础,部分读书会成员接受了马列主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共青团。1924年冬,沈春晖经顾作之介绍、中共上海地委批准加入共产党,成为1925年3月成立的共产党嘉兴独立支部的三位党员之一,至1926年1月代理中共嘉兴独支书记。1925年3月,朱亮臣加入共产党。1925年6月,朱仲虎经沈春晖介绍加入共产党,在新篁一带开展党的秘密活动。1925年,方叔昆加入共青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新塍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骨干。1927年,朱仲虎负责中共嘉兴支部,并在嘉兴党组织遭到破坏后开展恢复工作,是年12月在今嘉兴建国南路设立了党的秘密通讯联络机关“新泰印刷所”。新塍青年读书会也影响了当地青年思想的发展,如甲骨文字、金石文史学者严一萍(1911—1987)正是在读书会影响下喜爱看进步书报刊,并编印进步刊物《春雷》;与沈春晖、朱亮臣多有交往的许明农(1908—1997)加入了共青团;新塍朱德泰油店的贫苦学徒景维新在朱亮臣等启迪下,1922年冬天前往萧山投奔革命, 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秋,共青团新塍小组成立,成员中便有严一萍、许明农、朱亮臣等人。1925年冬,共产党新塍小组成立,隶属于中共嘉兴独立支部领导,朱亮臣为负责人。至1927年上半年,共产党新塍小组发展成为中共新塍支部,为新塍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新塍半月刊社:《创刊话》,《新塍半月刊》,1920年2月16日。
[2]晦鸣:《我国现在的青年》,《新塍半月刊》,1921年3月1日。
[3][4][9][20][22][24]新塍镇志编纂委员会:《新塍镇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5]竺饮冰:《做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劳动》,《新塍半月刊》,1921年5月1日。
[6]拜农:《劳动节感言》,《新塍半月刊》,1921年5月1日。
[7]曾岑:《女子应该要经济独立》,《新塍半月刊》,1921年6月1日。
[8]新塍半月刊社:《本刊改组宣言》,《新塍半月刊》,1921年8月18日。
[10]嘉兴市志编纂委员会:《嘉兴市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
[11][12]凌冬梅:《〈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与马克思主义在嘉兴的早期传播》,《2015嘉兴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汇编》,嘉兴:吴越电子音像出版,2015年,441—448页。
[13]少年新塍社:《少年新塍》导言,《少年新塍》,1923年10月10日。
[14]朱仲虎:《到德俄两国留学去》,《少年新塍》,1924年3月10日。
[15]毕任庸:《巨星陨了》,《少年新塍》,1924年5月9日。
[16]沈选千:《列宁的精神:青年们!你有没有?》《少年新塍》,1924年5月9日。
[17]新塍半月刊社:《诸位要借书吗》,《新塍半月刊》,1921年4月16日。
[18][19]新塍半月刊社:《借书约》,《新塍半月刊》,1921年5月16日。
[21]田卉:《我对于阅本刊者的感想》,《新塍半月刊》,1921年3月1日。
[23]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嘉兴党史》,第1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