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述历史 传承和发扬郑氏文化是我最开心的事

2016-05-16

浙江档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孝义郑氏家规

整理/吴文娟/浦江县档案局

我叫郑定汉,出生于1945年,是郑氏家族同居第27世孙。从我记事起,听得最多的便是长辈们讲述郑义门的辉煌事迹。那时我就知道,我所在的“郑义门”很不一般。到了小学,我接触到的第一本课外书便是郑氏家族的家规——《郑氏规范》。从那以后,我就被郑义门传承近千年的“孝义”文化所深深吸引和折服。

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爷爷亲自教我读的《郑氏规范》。爷爷兄弟六人,个个喜好读书,尤爱古文,深受古典文化以及孝义文化的影响。爷爷从小也很注重对子孙这方面的培养。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借着烛光依偎在爷爷身旁诵读《郑氏规范》的情景。当年,我最喜欢听爷爷讲家规的由来和典故。从爷爷的讲述中,我了解到郑姓起源于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把一个叫“郑”的地方(今陕西省华县东)分封给他的小弟弟姬友,姬友便是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后郑国被韩国所灭,其末代国君郑康公的子孙及其宗室从此改姬姓为郑姓。北宋初年,郑氏家族里一个叫郑淮的人迁入浙江浦江,由此有了现在的郑义门。

爷爷讲了许多郑氏家族的孝义故事。同居始祖郑绮可称为孝子的楷模。据载,他兄弟两人,兄郑缊早死,只留下寡嫂和子侄。一次父亲郑照得罪势家入狱,被打得体无全肤,郑绮去探监不让见,他就在外一直叩头,血流满面,要求代父受刑。郡首钱端礼被感动,认为这样的孝义家庭不可能做违法之事,后查清是诬告,最终将其父无罪释放。郑绮的母亲张氏患风挛,手脚不能活动,郑绮三十年如一日侍候在床边。一日母亲嗜喝溪水,时逢天旱,溪水水源断绝,郑绮在溪上挖掘数天还是没有得到泉水,他跪地大哭三天三夜后,泉水突然涌出且非常甘甜。后人认为是其孝心感动了天地,故取名为“孝感泉”。如今这一遗迹仍被完整保存在郑义门中。

在长达900年的时间里,郑义门创造了众多奇迹:十五世同居,历经三个王朝,横贯三个多世纪,宋元明三代正史为其列传,各个时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为之驻足;更难能可贵的是“173人出仕无人贪墨”;这样的义门可说绝无仅有。造就这些奇迹靠的就是郑义门传承了近千年的郑氏文化,其精髓便是“孝义”文化。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郑义门的孝义之风虽然存在,却已失却往日风采。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郑义门的由来,这最让我心痛。1985年义门郑氏文史研究会成立时,我第一个报了名。研究会成立的初衷与我不谋而合,大家都觉得郑义门的孝义文化凝聚了郑氏祖先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是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郑氏后裔,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优秀家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好。后来,我一面自发收集、整理有关郑义门的历史文献,一面当起了郑义门的义务宣传员。只要有空,我便向周边亲友、村民宣讲郑义门的由来以及其所蕴含的孝义文化。在家里,我更是以孝义之风治家,言传身教。我父亲早逝,母亲已92岁高龄,虽行动不便,依旧精神奕奕、笑容不断。我们兄弟三人经常带着儿女与母亲团聚,和母亲拉家常,嘘寒问暖;妻子和儿女还经常为母亲洗脚、洗头,讲笑话,只为让母亲开心。所谓“尽孝”,最难得的就是持之以恒。在研究会里,我十分积极,从来不怕苦不怕累。渐渐地,我的努力和付出有了不错的成效,得到了大家认可。1995年,我被推选担任义门郑氏文史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负责研究会的日常工作。此时,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无时无刻都想着怎样才能借助研究会的平台更好地传递、发扬郑义门的精髓。

众所周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郑义门的未来、孝义文化的传承,最终都要落在孩子们身上,所以在孩子中宣传孝义文化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近年来,研究会联合郑宅镇团委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孝义传递活动。每逢周末,组织孩子为老年人洗头、洗脚、剪指甲、做家务,重阳节替老年人举行节日庆典,让孩子学会如何关爱老人;清明节,组织中小学生到宋濂先生墓园扫墓,让孩子学习宋濂先生刻苦好学的精神,继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同居世祖诞辰日,研究会在郑氏宗祠举行最隆重的郑氏独有的“三献礼”祭祀仪式,敦促子孙们恪守祖训,秉承孝义。在大家的努力下,郑宅镇全镇掀起了一股学家规、行孝义的热潮,孝义事迹层出不穷:家家父慈子孝、孩子尊师重道,过年过节有人给老人发红包,村民有难大家帮……

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取经郑氏家规,《郑氏规范》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现存《郑氏规范》都是古文版的,如果没有一定古文功底,根本就看不懂,更不要说领略其中精华了,这是《郑氏规范》进一步普及、传承的一大障碍。为此,我萌发了把《郑氏规范》翻译成白话文的想法。刚开始时,我觉得自己从小熟读《郑氏规范》,加上有一定的古文功底,翻译工作应该轻而易举。可当我正式开始翻译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难处就是,如何在做到译文简单明了的同时保证其准确性。一旦遇到不确定的地方,我总是小心求证。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白话文版的《郑氏规范》终于成稿了。后来,该版本由当地政府出资印发,至今累计发放达1.6万余册。我做这些都是无偿自愿的,因为在传承和发扬郑氏文化中尽一份力是我最开心的事。

我已经71岁了,每天上午还是会去郑氏祠堂转一转,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碰上有兴趣的游客,我会给他讲讲郑义门的故事以及它的孝义文化,或者去当地小学讲郑氏家规。令我高兴和兴奋的是,郑义门的孝义文化已经引起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有关郑义门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媒体和世人眼中。今年三月,以《郑氏规范》为原型制作的动画片《郑义门》登陆央视。我坚信,在党中央大力提倡好家风的今天,《郑氏规范》无疑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时代结合后必将焕发新的光彩。作为郑氏子孙,我深感传承家风、弘扬家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更重了。我身体力行地告诉世人:传承家风,我们郑氏人正在做,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

猜你喜欢

孝义郑氏家规
孝义与仇杀
孝义:积极防治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年产50万吨生物有机菌肥项目在孝义开工
《郑氏规范》的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
鸭子的家规
郑氏富贵黄金屋
家风家规我来说
恐龙科普秀——郑氏晓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