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2016-05-16孙野
孙 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孙 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7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西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7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动脉血压持续过高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生活环境等,同时高血压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是由于阴阳失衡导致气血经脉运行失常所致[2]。本研究以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4例,女83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2.4岁;病程2~26年,平均病程11.6年;所有患者均与WHO中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排除精神异常者、神志不清者、继发性高血压者、严重脏器病变者、合并其它心脏疾病者等。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及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分布,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0540),1次/d,10 mg/次;或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3989),1次/d,5 mg/次。上述药物均为2个月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肝阳上亢型组方如下:天麻、熟地、生石决明各20 g,茯苓、山药、钩藤各15 g,山茱萸肉、桑寄生各12 g,枸杞子、丹皮、泽泻各9 g。气血两虚型组方如下:杜仲、生地黄、珍珠母、枸杞子各25 g,桑寄生、白芍、泽泻各20 g,山茱萸肉、川牛膝、天麻、何首乌、丹皮各15g。针对肾精不足型患者,如其属偏肾阴虚者,组方可用龟板20 g,山茱萸肉、女贞子、元参各12 g,当归10 g;如患者偏肾阳虚,可用右归丸加减治疗。上述方剂水煎服,1剂/d,早晚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
1.3 效果评价标准[3]
患者经过治疗其舒张压下降>10 mmHg,且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值较治疗前下降>20 mmHg评价为显效;患者舒张压值下降<10 mmHg,且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值下降10~19 mmHg之间,或收缩压值下降30 mmHg及以上评价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视为无效。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所占总例数之比即为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97例患者中显效51,有效39例,7例达不到有效标准判定为无效,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78%;对照组90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37例,余者22例达不到有效标准判定无效,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其发病与患者的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等有一定相关性。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耳鸣、头晕、头痛等,严重者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并且高血压还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持续升高,同时会伴随着靶器官功能的损伤[4]。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肝阳上亢及肝肾阴虚所致,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要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正确的辨证治疗,以保证良好的降压效果[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针对肝阳上亢型患者给予平肝潜阳,痰浊中阻型患者则给予袪痰化瘀进行治疗,针对肾精不足者则进行滋补阴液等。最终观察组患者获得了92.78%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平稳降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故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梅文静.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03):74-75.
[2] 李开琴,徐艳,蒋英.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析[J].贵州医药,2015(09):85-86.
[3] 康明明,石学敏.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4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5):1406-1409.
[4] 王少平,史立杰,史永贵.王不留行籽耳压疗法应用近况及展望[J].河南中医,2016(04):43-45.
[5] 胡 莹,李传华.中医肝脾肾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关系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3):438-44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259
B
ISSN.2095-6681.2016.3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