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绪《申报》 回望苍凉

2016-05-16国胜连

海燕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白菜申报

□国胜连



光绪《申报》 回望苍凉

□国胜连

“我意为则”是好友、《大连晚报》文化记者张济先生在新浪博客上的署名,用了快十年不变,早已在网络上耳熟能详,跨越时空积累了丰厚的影响力。多年来他采写的娱乐消息频繁出现在清早上市的报章中,积攒了好多人缘和眼缘。2015年“双十二”之夜,张济不去“淘宝”,偏偏在微信上发声,原来外地的几位同道私信说,正在北京参加当红影星黄渤的发布会呢,“黄渤说他记得第一个专访,就是你的。”“说你发了好大一版让他万分激动”。张济老实地回复:“黄渤是有心人,都十年了,还记得。那时候,他还没红呢。”黄渤红了好,张济依然在原地,一贯忠厚,或许这就是张济的“我意为则”。

其实,“我意为则”最早是一部集字拓本。早在十五六年前,中山公园的旧物早市还可以淘到有点模样的东西。翼庐先生至今还记得,当年花了四块钱,在地摊上买到了民国时期拓的泰山经石峪的集字拓本,拓为四个大字:“我意为则”。清人杨守敬说:“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此拓字大如斗,篆隶兼备,遒劲古拙。民国的裱工素朴,硕大的一个条幅。翼庐与张济本为同窗素常往来,感念师兄为人厚道,又以记者为业,“我意为则”恰如其分,便题上跋语,钤上印章,郑重将“我意为则”赠送了张济。而张济拳拳服膺,以此为号。几年前我到张家喝茶时见过“我意为则”拓本,满堂的雄强正气。

记得三四年前,有一天翼庐来电话说,中山公园的古玩店铺中似有前清民国杂七杂八的旧报印纸流出,可淘,说不定还会觅到带念想的片纸只字。我乘兴而去,然无功而返。2015年春上,一周末上午几位好友逛过旧物小市,信步走进高台上的一家古玩店,本想歇息闲聊几句,一抬头我发现角落里藏着一个灰头土脸的镜框,里面压着的黄纸印满了字,好像是一张旧印纸。店家本来相熟,交实底说:“这是一张完整的前清老报纸,从大户人家收的,放店里好几年了,识货的人不多,要在北京或上海早就出手了。”我连忙上前细看,大喜过望,竟是一整张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身为报人,我一直想收藏一张年份足够老的旧报留念,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料想此时此地遂了心愿,得来全不费功夫,真是好缘分。

《申报》就是故事。同治初年,英国商人安纳斯托·美查(E· Major)来华经营茶叶和布匹,时间一久成了中国通。后来生意失意,美查便改营办报,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美查与三位友人合股在上海创办了华文报《申江新报》,简称《申报》。美查办报目的就是为了谋利,他根据生意场上的经验,放手由华人主执笔政,《申报》改头换面,很快战胜了其它华文报,销量从初创时的600份,到1889年美查离开时,增加到6000份。《申报》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自晚清同治年间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前后经营77年,共出版25600号,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1922年11月,英国报界巨子、《泰晤士报》掌门人北岩勋爵亲临申报馆,称赞《申报》是中国的《泰晤士报》。1929年,史量才执掌的《申报》一跃成为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由于《申报》影响巨大,过去沪人常将报纸称为“申报纸”。

《申报》初始两天一刊,从第5号起每天出版,星期日休刊,但自1879年4月27日起,星期日照常出刊,每期一张,单面印刷,每张八版。其编排体例是:首版论说;次版新闻,包括本埠新闻、外埠新闻、选录香港新报、译录西报,并载京报及宫门抄;末为广告及中外货品、轮船航班表等。版面通体用四号字,活字排印。版面不分栏,竖线直排到底。《申报》曾用过毛太纸、赛连纸、机制油光纸和竹连纸印刷,每版长宽各约9英寸,1909年起开始使用新闻纸两面印刷。早期申报每张仅售价十文,比当时的《上海新报》便宜二十文。

手上这张《申报》出版日期为:大清光绪庚辰十月二十日,西历1880年11月22日礼拜一,第2718号。报头“申报”居中,左右开列外埠售报处,共计有北京、天津、南京、武昌、汉口、扬州、南昌、苏州、杭州、福州、宁波、香港、广东省城、广西省城、重庆、长沙等地十余处,并声明“其余外埠皆由各信局以及京报房代售”,此时《申报》在京津及广大南方地区已设有固定发行场所,同时全国邮发。这期《申报》首页的“论说”是《论协济饷银》,直议当时通行的各省军费协济和筹措之利弊。同页还载有三则要闻:奏折被失、石岐火灾、轮船被撞。二至三页是社会新闻:宁郡失火、驱逐赌摊、汉阳决囚、孝女刮股、分办盐枭、拿硝覆述、助赈给照等各地各色社会大事小情共十五则,其后有吊文三篇。三页后半至四页为“光绪六年十月初七日京报全录、宫门抄”。四页后半部改用五号小字,版尾“苏省抚辕事宜”一条,中有十月十六日“藩宪谭到随即进署通判吴武晸禀知奉饬派苏差委”及“藩宪谭于本月二十日卯时接篆”等文,报边有墨批小字“谭藩回任”,不知批注者与这位执掌财政的布政使大人到底有何种机缘。

后面五页皆为广告专版,广告为按日阶梯取费,实用合理,“本馆刊印告白:第一日每字取钱五文,第二日至第七日按日每字取钱二文,第八日起按日每字取钱二文半结算,字数先以五十字之处为率,多则以十字递加。”另外《申报》“上海零售每张钱十文,外埠以照远近酌加寄费”。报纸广告、发行相为利源,按现行说法当时的《申报》广告占版率高达50%,远超过今天的都市报,当年申报馆的日子还是好过。

《申报》刊登的广告林林总总,有戒鸦片烟、止痛药水、出售洋货、轮船航班、茶园演出、货物拍卖等五花八门,最多的是像大小补丁缀满版面的吕宋票广告,通常认为这种起源于菲律宾的博彩始于1881年,可我们在1880年的《申报》上却看到各式各样的吕宋票像洪水猛兽席卷而来,整个社会赌风日盛,都在妄想不劳而获,乐此不疲,一片沉醉。

《申报》还有动人的故事。1873年10月初冬,浙江余杭县发生了轰动朝野的 “杨乃武冤狱”,豆腐店伙计葛品连暴病身亡,葛母状告儿媳“小白菜”毕葛氏与房东举人杨乃武合谋毒害其夫,余杭知县刘锡彤挟私报复,诬指杨乃武“夺妇谋夫”,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小白菜”以“谋杀亲夫”罪名被判凌迟处死、杨乃武判为斩首示众,并报杭州知府定罪。知府以此定罪报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抚草率从事,维持原判上报刑部。此案虽由县、府、省三级审理,但疑点颇多、民间多怨。从1874 年1月7日到1877年5月7日,《申报》连续三年追踪此案,共刊载44条消息、18篇论说、8则评论或按语、4 篇谕折、1份状子、1则广告,层层剥揭晚清司法黑幕,为无辜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申冤,直到杨乃武之姐杨淑英二次京控,惊动朝廷中一批主持正义的官员联名上诉。朝廷下旨,由刑部开棺验尸,终于真相大白,清庭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平反昭雪,制造冤案的大小官员百余人受到惩处。《申报》为民伸冤,敢于直言,在江南地区声名鹊起,一纸风行。据说杨乃武京城归来,曾到申报馆谢恩,还短期做过编务。后来一直过着平静的乡村生活,植桑养蚕,写过一部《虎口余生》,记述这段刻骨铭心的冤狱。而“小白菜”毕秀姑返回余杭遁入准提庵,削发为尼,青灯蒲团,于1930年75岁圆寂。

130多年过去了,我手上这张光绪《申报》油墨黯乌早已浸透了纸背,毛太纸也泛黄变脆。记得民国时《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说过:“‘申报’这二字,印在报纸上,别人眼中看去是黑的,我的眼中看去是红的。”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早上,临时起意要坐一下刚开通的地铁1号线,坐到车厢里,乘客摩肩。早高峰已过,免费的《地铁时报》不见了踪影。打开手机微信开始浏览,张济的“济公”微信还未更新,或许他正在采访或正在采访的路上。点开《静静早读》,追踪新消息。好容易静下心来,不再想那张光绪《申报》泛出的子午卯酉。刚想打个盹儿,此时车上恰响起悦耳的提示音:“中山广场站到了”。

责任编辑 董晓奎

猜你喜欢

小白菜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小白菜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关于开展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申报的通知
小白菜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春小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
察汗乌苏水电站CDM项目申报成功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