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从拥抱合作开始
2016-05-16张贝贝
张贝贝
大数据真的很火,从几年前的概念到逐渐走向落地应用,直到今天,大数据市场仍旧是众多企业拼抢的“蛋糕”,特别是中国市场。但想独占鳌头并非易事,如何智取呢?
Gartner在《2015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评估了112个领域超过2000项新兴技术的市场类型、成熟度、商业应用及未来发展,并认为移动、云、社交、大数据4方面互相连结和组合将会形成巨大力量,创造出新的巨大商机。可是,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并未出现在2015年的成熟度曲线上。这一改变说明了什么呢?
在Gartner的分析中指出,大数据的概念的炒作进入尾声,企业将会更加关注于如何应用,实时的数据分析能力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在2015年曲线上,公民数据科学、微型数据中心、自我实现的高级分析与大数据直接相关,可判断人类意图的技术、物联网等与其间接相关。大数据技术这一变化趋势,与发展较早的云计算轨迹类似。
切入大数据并非偶然
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找到发力点。基于对大数据市场的前瞻性判断,3年前,计算机博士汪晓宇创立了Taste Analytics这家专注于大数据分析的公司,并推出综合智能数据分析可视化平台Signals。
简单来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把企业内外部的数据,包括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机器深度学习来进行自动的挖掘分析,然后再通过图像可视化,把结果快速传到客户。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的商业人员,例如市场营销,客服、信息洞察员、产品优化改进设计人员等,帮他们去做一些决策。
说起来简单,其实选择大数据切入市场,并研发出市场化的产品,对于汪晓宇来说,也并非一蹴而就,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得从他的背景说起,汪晓宇,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之后他来到美国直博,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因为突出的学术贡献,被破格提拔为北卡大学夏洛特分校的助理敎授,并在美国五大视觉中心之一的夏洛特视觉中心任主任。他曾经应邀在美国海事国防安全风险大会上演讲;也曾在斯坦福给计算机系的学生传授研发经验。这样的背景,让汪晓宇较早就踏入了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大门,并积累了前期很多的客户经验。
说起客户,就不得不提Taste Analytics的第一个客户。据汪晓宇介绍,当时接触到美国特种兵USA Special Ops国防部下面的一个项目,“他们每年都要进入新的全球的军事化领域。比如说他们要进如埃及西岸,他们想知道在他们把部队部署进去之前,能否知道当地民俗、民风,是否能够知道当地的政府的稳定度等相关信息。过去他们更多是通过情报机构拿到这些信息,但他们想转变思路,想通过收集学校的论文、相关的新闻报道、文章等,从中得到关键信息。因为这样的操作能获取更及时、更实时的信息。”汪晓宇如是说道。
据介绍,Taste Analytics的Signals平台帮助这个客户分析了大概60多万篇学校里的论文,帮他们反馈出政府稳定、民意反馈以及资金现状等情况,通过大数据文本分析这个引擎,帮他们来做相关决定性的决策。
技术实力用产品说话
谈到Taste Analytics的核心产品,就不得不了解Signals平台。汪晓宇认为,传统的数据分析更像是一个被动的等结果的过程,而我们所掌握的数据分析技术,则是更讲究企业内部分析师与机器的互动,“我们将数据分析的过程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数据驱动的语义和结构化数据的自学习分析,企业将成百上千万条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导入系统中,系统会快速分析出机器学习到的各种结果信息和图表;第二步是企业通过我们简洁易读的图像可视化的界面,根据自身需求观察、解读和分析机器学习出来的结果;第三步,是根据第二步的结果,企业可以利用Signals的系统,建立自己的舆情分析模型,并再次将该模型代入到分析平台中形成新的数据监控流。”
据了解,Signals平台是一套可用于每一个企业日常经营的实时智能数据分析整体解决方案。其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强大的非结构化文本文档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同时灵活的支撑着各种传统的结构化数据 (报表、销售记录等)。
Signals平台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它独特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方便了各个企业的管理和业务人员自由灵活地使用这个产品。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数据分析公司,Signals平台也可以成熟分析包括中文在内的12种文字、语音等非结构化数据。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Signals平台有三个重要特点:数据驱动、实时分析、人机互动,这些都是大数据在落地应用中需要使用的先进分析技术。但汪晓宇并不甘心让这样的技术和应用只留在硅谷,他表示,“我们非常激动可以把这种数据理念带回中国,也希望和中国客户、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中国在商业智能领域的进步。”
谋发展拥抱合作伙伴
其实,2015年底,Taste Analytics已经完成了全部产品的本土化,包括产品使用中文化、云服务部署落地化、技术支持规模化。同时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两个部分服务。既可以让企业使用公共云服务,又可以安全地接入企业的内部数据,并与企业整个IT系统进行整合。
但汪晓宇坦言,“进入中国市场是一回事,在中国市场存活下来能够有竞争力又是另外一方面。作为一个公司的CEO,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盈利,不仅仅是靠情怀来支撑公司的运转。”
在这种情况下,Taste Analytics在国内市场发展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块是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开拓市场。比如最近会跟江苏聚合数据一起来发布战略合作,这个战略合作不光是形式上的战略合作,而更重要的是平台将嫁接于聚合数据他们大数据的知识平台上去,为他们现在已有的这些企业完全提供Taste Analytics的技术产品。这也表明,与友商、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是Taste Analytics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第二块是做标杆性企业。比如像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内较大软件集成商与我们展开了业务联系,包括项目推广,对于他们来说,也非常希望借助我们的技术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服务。”汪晓宇补充道。
其实,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汪晓宇和他的团队就已对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做了分析,不能说面面俱到,但也可谓比较细致。他们做了87家中国大数据市场的竞品企业分析。
对此,汪晓宇将其分为A、B、C三类。A类是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比如易观智库、永洪BI、星图数据,这些都是有可能直接形成竞争关系的Taste Analytics会比较具体地去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包括融资、产品和技术等等。
B类,就是发展方向临近的企业。这类企业对Taste Analytics最有实际意义,也最可能成为合作伙伴。因为他们在技术上可以合作的点较多,特别是大数据市场,目前还属于一个较混乱的市场,与友商合作进入这个市场是更明智的做法。比如百分点就是这类型的企业,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从现实来看,大数据的生态产业链非常长,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多,如果能够成为互补关系,将在市场上赢得更多客户。
C类,就是完全没有竞品关系,也不是临近方向的企业。比如数据生产厂商、问卷调查厂商,但这些有可能是成为数据来源的地方,也是Taste Analytics关注的企业。但作为一个在美国发展成长起来的数据分析公司,Taste Analytics在中国市场能获得成功的发展吗?
据了解,Taste Analytics近日获真格基金领投。聚合数据和华创资本等跟投的Pre-A轮340万美元融资,公司估值1600万美元,约1亿元人民币。完成此轮融资之后,Taste Analytics进入中国市场也没有了资本层面的担忧,那么如此受到资本的青睐,能否赢得客户的心呢?
市场会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