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罡:走在能源科技新前沿

2016-05-16程梦瑶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站电厂建模

程梦瑶

短短3年,英贝思科技的年营收快速发展到1个亿。他不居功自傲,并坦承,赶上了好时机,有一支精干、年轻的经理人及技术骨干团队,并得到了股东会、董事会的大力支持。

ERP,是董罡二十年职业生涯中最显著的一个标签。其中有十年时间,他就职于中国著名的ERP厂商金蝶。

2013年,董罡开始担任北京英贝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贝思科技)总经理一职,英贝思科技的主营业务中也包含提供ERP系统咨询、开发及运维服务。

然而,在董罡看来,传统的ERP很多外在的形态都在逐渐发生变化。就如同自己,干了十几年ERP,一转身,走向了能源行业的两化融合技术服务。

他为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了新鲜的互联网思维,将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移动定位等新兴技术融入能源行业。要引入三维建模,打造智能电站,实现电站的智能化安全管理。

短短3年,英贝思科技的年营收快速发展到1个亿。他不居功自傲,并坦承,赶上了好时机,有一支精干、年轻的经理人及技术骨干团队,并得到了股东会、董事会的大力支持。

3年时间,以英贝思科技为起点,董罡完成了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经营者的思维蜕变。

ERP再出发

金蝶十年,董罡一直记忆犹新。这十年,也是中国ERP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年。以实施顾问的身份加入金蝶,董罡仅仅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从普通顾问向华北区行业咨询总监的晋升,之后由带领专业技术团队的角色向带领综合性团队的管理者角色转变。

在金蝶,“我们可能每天都要跟不同的企业,特别是跟优秀企业的管理者打交道,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中国企业发展的进步,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企业管理上的困惑及管理的优势。”董罡回顾在金蝶的十年职业生涯,这是他成长最快的十年,无论是对个人视野、行业认知还是管理能力,均有很大的提升。

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些能力的积累逐渐变成打通个人对企业经营商业模式思考与发展通道的钥匙。

对于董罡而言,ERP在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到的痛。无论是金蝶还是用友,都必将面临转型期的阵痛,而多年后,传统ERP企业先后向互联网转型,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传统的ERP必须做出转变。

“这十多年来,我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当时包括SAP、Oracle、用友和金蝶在内的知名ERP厂商都想提供全行业解决方案,比如地产、冶金、金融、餐饮和教育等行业,解决方案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我当时的工作状态经常是,上午去见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跟他聊的是房地产管理的现状,下午有可能会去一家大型教育连锁机构,跟他们的老板讨论教育行业信息化管理的特点,晚上又可能去见一家餐饮公司的董事长,聊聊餐饮方面的解决方案。”董罡说。

谈及当时的工作状态,董罡意识到,整个ERP面临的困境导致从业人员很难深入地专注某一行业做事。

“这样造成的问题是,整个产品的规划、设计、研发、营销及交付团队,战线拉得太长,什么行业都要做,但什么行业都做不精,这样做下去我们只能是一单一单地做项目,工作很辛苦,但实际上客户满意度不会很高,因为我们并没有抓住客户的核心业务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董罡开始关注并逐渐投身于英贝思科技所在的能源行业。

英贝思科技最早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做ERP系统的开发和运维。董罡来到英贝思科技以后,对于英贝思科技长期专注于ERP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董罡说:“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做得太久,反而会觉得作为发电行业这类资产密集型企业,如果我们只是专注于ERP,围绕着人、财、物去做信息化管理的话,对提升企业资产运行效率的帮助是有限的,所以,就近三年来说,英贝思科技是紧紧围绕着发电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这个方向去规划和设计解决方案的,比如智能电站。”

智能电站开启“二次创业”之旅

据董罡介绍,英贝思科技成立于2006年,初期的英贝思科技主要做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的软件开发,与现在业务并没有太多直接关联。

2011年,北京国际电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光耀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联合注资英贝思科技。当电力行业的两化融合被提上日程以后,得到了两家股东的认同—作为一个具有咨询、开发、运维经验的轻资产IT高科技公司。如今的英贝思科技以”通过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技术整合服务,帮助客户提升资产运行效率,引领中国能源行业管理创新”为使命。

换一种说法,自2011年开始,英贝思科技开启了它的“二次创业”之旅。在董罡任职英贝思科技总经理之后,“智能电站”得到了很好的推进。

“智能电站是一个总体概念,做智能电站的前提是要实现电厂数字化。”董罡阐述道:“我们可以针对电厂进行数字化建模,电厂实现数字化后,进而通过智能辅助技术的导入和应用,实现电厂管理的智能化,无论是开展机组及实时生产大数据的研究,还是基于大数据建模分析的设备远程监控、健康诊断,以及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都将成为可能。”

英贝思科技的智能电站解决方案覆盖电厂从咨询、设计到建设、运营,再到后期维护、退役的全生命周期,为发电企业建立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

该平台包含数字化设计监管、数字化移交、基建过程管理可视化、实时信息数字化、业务处理数字化和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智能化等功能,基于工程、生产、管理海量数据的大集中管理建立电厂或发电集团的大数据集群,并通过智能模型建立与趋势分析指导电厂运行检修与生产决策,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结果,倒逼现行的手工计算与管理模式的改善与提升。

董罡举例道,假设一个电厂有2台机组,通过数字化过程把整个机组的所有测点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煤耗等实时生产、设备状态数据采集到一起,平均1台机组可能有几万个测点。

“这意味着假以时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机组大数据集合。有了这样一个大数据之后,通过建模及趋势分析加以利用,就可以去摸索出机组运行状态和趋势,通过有针对性的安排检修,就可以有效降低定期计划检修所耗费的成本。”董罡介绍道。

“电厂每次停机检修需要投入几千万的成本,耗时1-2个月,传统的定期计划检修,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部件在该时间节点可能不需要保养或更换,因此计划检修的模式就可能造成巨大的资源和成本的代价。”董罡说。

“如果我们有了电厂关键设备运行状态的大数据,我们就可以实时地进行多测点趋势、多机组运行对比分析等,大数据的积累形成的模型趋势会形成一个正常的曲线,当趋势曲线出现异常的陡变时,我们就能及时发现该机组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趋势,及时给出预警、诊断和安排计划排除。因此,电厂检修由原来的计划检修改变为根据状态分析进行预测性检修就将成为可能。这个数据的积累,不会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可能至少需要五年,那时我们将拥有不同品牌、不同机型的机组大数据,甚至可以指导生产厂商进行机组设计和控制调优。”董罡补充道。

目前,英贝思科技的智能电站解决方案不仅在积极建设集团级大数据集群,并已着手开始发电厂的数据模型化和业务智能化系统设计。

“英贝思科技在智能电站方面的研究以及三维数字化建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整个电厂的建造、投产和运行将发挥非常好的作用。”董罡说,“这种技术原本最早是在国外才用,国内设计院较多采用这种技术进行建模,把图纸打印出来,然后交给电厂。但在三维数字化技术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前瞻性的研究,这意味着电厂的规划设计和电厂的实际建造可以实现数字化移交与建造协同。”

目前,英贝思科技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发电厂的三维建模与人员培训中。

董罡说:“传统的电厂在启用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发电厂整个的设备操作、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要求非常精确,原来多是通过一些平面的仿真技术来实现安全规范及操作培训,现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巡检员设身处地的感觉到他在整个电厂里面的巡检通道布置、走向、设备状态和操作规程等。”据董罡介绍,已有两家电厂正在合作开发这些应用。

数字化电厂、三维建模、大数据、VR技术和移动定位,是董罡和管理团队近三年来投入精力最多的事。说服董事会进行投资,找到合适的客户,一起做研究,三年多的时间,董罡带领英贝思科技团队走在了能源行业的科技新前沿。“未来的智能化电厂,一定是机器人开票,把现场运行人员从一线的实际操作中解放出来,使用趋势模型进行优化分析,推动状态监测、状态检修的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2015年开始,智能电站成为英贝思科技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从传统的ERP厂商向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技术整合服务提供商转型,走在能源行业管理技术创新的最前沿,这也是董罡所带领的英贝思科技在未来三年将持续耕耘的方向。

“从国家大的发展战略来说,燃煤发电厂已暂停建设审批,国家鼓励风电厂、光伏电厂等新能源电源的建设,因此,英贝思科技的智能电站综合解决方案也必将关注新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董罡谈到。

与此同时,董罡也提及对于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对国家来说,每个电厂都可能是一个战略要地,所以从企业管理上来说,会有传统的半垄断和半军事化的表征。这样一个特点就意味着,传统电厂在一些创新技术应用方面会相对保守,整个发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推进速度上相对稳健,包括移动技术的应用。”

发电厂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如何能够让整个行业重视电站智能化,让电厂接受新兴技术?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觉得这个东西是安全的,并且愿意加入到创新当中来。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他们是有影响的;另一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董罡希望英贝思科技能够承担起打造“榜样”的角色,并希望联合产业链中的更多力量结成伙伴生态圈。

“为中国电站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做一点事情。”这是董罡以及英贝思科技的一个梦想。

实际上,在传统的发电行业去做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大数据和移动应用等,先期投入很大,短期收益远不如传统业务收入高、来得快,甚至是亏损的。然而,董罡及英贝思科技的管理团队得到了股东及董事会的理解与支持,得益投入大量资金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中。

“现在国家倡导的供给侧改革,核心的指导思想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围绕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升现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如何保持这种资产密集型企业现有资产的全要素提升?”董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如果说不能够新建电厂,没有新的增量进来,如何让现有的存量发挥更大价值,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让现有存量资产发挥更高效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可以选择的为数不多的手段。”

他举例道,很多国外的电厂,智能化程度非常高,管理人员可能只需要20~30人。比如风电企业,通过实施远程监控系统建设,4个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指导1000台风机的运转。

“如果采用我们的三维可视化智能安全生产管理解决方案,意味着电厂的门禁系统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是一体化集成的,一个戴着工业智能腕表的操作人员,如果想进入电厂的某个特定区域,门禁系统会根据电厂两票系统的审批状态自动判断是否应该开门,如果他在当时的时点是不应该出现在该特定区域,腕表就会给他提醒,而电厂的监控室会以三维展示的模式监控每个区域中的人员、生产设备、安全设备的位置和移动情况。”董罡所列举的应用场景,与某些智能化的宣传概念片所倡导的场景十分类似,但英贝思科技却已经开始将这样时髦的应用场景付诸实践。

“发电企业的供给侧改革,我认为应围绕这4个目标去努力—降本、增效、安全、绿色。包括大数据、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定位和物联网等,这几项技术都是需要应用的。我们在不同的发电企业做了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实践应用到了不同的技术,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把这些技术进行整合应用。”董罡提及,已经有两家发电企业正在分步采用英贝思科技提供的智能电站解决方案。

未来五年,董罡希望,英贝思科技能够在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这样一个过程,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引入资本,确保研发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行管理的规范性,“确保这个事业能够吸引到更多有抱负、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

对于董罡而言,从职业经理人向企业经营者转型,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转型也将接踵而至,那就是从企业经营者向企业家转型,这是理想也是目标。

猜你喜欢

电站电厂建模
下饺子喽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抗干扰技术运用分析
蔚来部署第二代换电站最大容量13块电池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电厂烟气脱硝装置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研究
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