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武助文天祥征战文改宋末卑弱文风

2016-05-15林丽莉

福建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元军文天祥赣州

林丽莉

南宋爱国诗人谢翱武助文天祥征战文改宋末卑弱文风

林丽莉

两人一见如故,文天祥非常欣赏谢翱的才气与智谋,随即任命他为谘议参军,共同谋划军中大事,他们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谢翱(1249—1295),出生于穆阳十五都樟南坂,南宋爱国诗人,曾与好友文天祥一起抗击元兵,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文学忠义昭宋季”之称,与另一位爱国诗人谢枋得并称“南宋二谢”,著有《晞发集》《登西台恸哭记》,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南宋恭宗德佑二年,帝都临安被元兵攻陷,不久之后,文天祥在福建号召爱国人士抗击元军。一时间,闽赣等地很多青年纷纷响应,从四面八方奔赴其麾下。

一心等待施展抱负的谢翱,很快加入文天祥军中,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谢翱曾经与文天祥辗转闽赣及两广等省,一起征战沙场,文天祥兵败后杀身成仁,谢翱痛不欲生,留下著名的怀念文天祥的《登西台恸哭记》。

倾尽家财,辅助文天祥

文天祥起事的时候,28岁的谢翱,还是一介布衣,在老家舞文弄墨。本来就苦叹不得志的他,眼看着家国陷入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惨景,心中更加忧愤难平。

姑苏西台与越台,都是当年文天祥足迹所经之处。而西台(又称钓台)在浙江省富春江畔,谢翱和三位好友曾经在此哭祭文天祥

不久,谢翱听到文天祥的爱国壮举,心中为之大振。文天祥的名字和为人谢翱早有耳闻,此时对其义举更是十分钦佩,他毅然倾尽家财,弃笔从戎。

谢翱开始大量招募周边的乡兵,不日就集合了数百人的队伍,连夜前去投奔文天祥。听说有人倾家荡产前来协助,生性豪爽的文天祥既感动又欣喜,马上把谢翱迎进帐中。想不到两人一见如故,文天祥非常欣赏谢翱的才气与智谋,随即任命他为谘议参军,共同谋划军中大事,他们由此结下深厚友谊。

此后,谢翱开始全力辅佐文天祥,转战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省。在残酷的战斗中,因为有谢翱出谋划策,大军捷报频传。

赣州分别,从此天各一方

可惜,此时的南宋江山早已岌岌可危,而元军的实力却一天比一天更加强大,文天祥组织的抗元队伍连连失利。

在江西赣州,文天祥命谢翱赶赴广东潮汕战场,两人在赣州江边分手时,他送给谢翱一方砚台留念。没想到这一次离别,竟然是他们有生的最后一面。

谢翱按文天祥的军令,赶到潮汕准备重新招兵买马,以待日后汇合成更大的军事力量。而文天祥江西方面的兵力,与元军太过悬殊,在调兵前往广东潮阳途中,还遭遇了元军突袭。

当谢翱赶到潮阳时,他还没有来得及组织人马,文天祥就已在混战中被元军俘虏。谢翱获悉之后非常自责,怪自己没有办法在关键时候助文天祥一臂之力。

不久,南宋朝廷灭亡,更替为元朝。文天祥被捕后誓不投降,被杀于燕京柴市。

噩耗传到广东,谢翱万分悲痛,将妻儿藏匿于潮阳白土村,从此隐姓埋名四处流亡。谢翱在流亡中,每遇到山水亭台,就引发对文天祥的哀痛和思念,每每想起赣州离别时的情景,便情不能自已。

血和泪凝结成《登西台恸哭记》

“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在浙东流亡期间,元朝对谢翱的追缉频繁。他也不想住在友人家中连累朋友,只能隐居山林,颠沛流离,以贩柴换米艰难度日。

在这段时间里,谢翱也没有停歇过抗元复国。他积极联系南宋遗民,与方凤、吴思齐、邓牧等文人创办“汐社”,进行抗元的宣传活动。他们以诗会友,以诗结义,聚集民间力量,准备再次抗元。

八年过后,谢翱将他在此期间的经历,以及对文天祥的深切悼念,写成《登西台恸哭记》。该文多为隐语,以哭为主情调,含悲哀沉痛、泣血吞声之情,表达对文天祥离去的沉重哀痛。

正是这种对故国的怀念,使谢翱的笔端充满节气和力量,从而改变了宋末诗词的萎弱习气。《登西台恸哭记》被中国诗坛称为“血和泪凝结而成的文字”,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称谢翱的诗歌是“宋末诗坛之冠”。

元成宗元贞元年秋,47岁的谢翱肺病复发卧榻不起随后病逝,好友方风、吴思齐等人遵从遗嘱,将其埋葬于爱国隐士严子陵钓鱼台南面山源。

猜你喜欢

元军文天祥赣州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十年等待,“大狼”的战友何时归?
十年等待,“大狼”的战友何时归?
正气文天祥
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因偷马引发的倾国之败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