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

2016-05-14陈秋萍庄艳芳戴娜桑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陈秋萍 庄艳芳 戴娜桑

摘 要 仔猪水肿病具有突然性、病程短、发病率低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待仔猪水肿病要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猪群间的相互感染,尽最大可能降低养殖户的损失。因此,对接诊的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为仔猪水肿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帮助,希望对养殖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仔猪水肿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仔猪水肿病是指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断乳后仔猪的一种毒血症,发病率在10%~50%,病死率可高达90%[1]。患猪表现为头部和胃壁等处出现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等。此种疾病具有突然性、病程短、发病率低和病死率高等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对接诊的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患猪发病情况

2015年8月4日,某畜牧兽医站接诊该镇养猪场送来的2头病死仔猪,体质量18~28 kg。据户主描述,该猪场5 d前,有猪只开始出现腹泻、呕吐、四肢无力和肌肉抖动等症状,采用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治疗后,效果不佳,腹泻症状有所减轻,但是同舍20头猪中陆续有病猪出现,8月10日有2头猪仔死亡。后经笔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后,按仔猪水肿病进行综合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患猪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少尿或无尿,多腹泻,精神沉郁,病猪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至 40~41 ℃。眼睑、面颊、头颈部水肿,两耳增厚。眼结膜充血,闭目或呆滞。 病猪不喜活动,四肢无力,运动不协调,尤其后肢麻痹居多,肌肉不时震颤,卧地不起。如强行驱赶,则后肢左右摇摆、站立拱背、步态蹒跚。严重者后躯拖地而行,或四肢抽搐,不断划动呈游泳状。个别病猪敏感性增高,发出嘶哑叫声[2]。

3 患猪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腹下淤血,皮肤苍白,皮下切开水肿,淋巴结肿大水肿充血,胃壁水肿,大肠系膜水肿和肝、脾、肺、眼睑及下颌间隙等皮下组织水肿,切面有无色至黄色渗出液,水肿厚度达2 cm。肝脏有营养不良性坏死,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和结肠内容物较少,大肠系膜水肿部触压有波动感,充满黄色水肿液,回盲瓣水肿,周围盲肠壁有浅表性溃疡,膀胱黏膜也有轻度充血;心包、胸腔、腹腔有大量积液或腹水,呈无色、黄色或红色,暴露空气后凝结成胶冻状。脑硬膜下充血水肿[3]。

4 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发病仔猪肝脏、十二指肠、空肠、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37 ℃培养12 h后,培养基上有光滑、边缘整齐、湿润、凸起的半透灰白色菌落。取单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可见菌体为单个或连接排列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将该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及蔗糖发酵管中,密封放于37 ℃恒温箱中培养12 h,可观察到该菌能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但不发酵蔗糖。另从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12 h后可见平板上形成边缘整齐、圆形光滑的白色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形成。

5 防治措施

5.1 综合治疗

采取抗菌消肿、解毒镇静、强心利尿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发病仔猪按体质量用硫酸镁1 g/kg、大黄粉末6 g/kg、奶粉适量。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按10 mL/kg,肌注,2次/日,连续治疗2 d。对病重猪加用 25%葡萄糖50 mL/kg,维生素B15 mL/kg,5%氯化钙5 mL/kg,10%安钠咖5 mL静注,1次/日,连续治疗2 d。

5.2 隔离病猪

发现病猪后,应立即将病猪隔离,避免人畜和病猪进行接触,对病死猪销毁或深埋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对猪舍和用具用0.1%百毒杀溶液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全部猪仔喂食1.5 g/10 kg的恩诺沙星伴有的饲料,作好预防应急工作。

5.3 药物预防

对于同圈饲养的猪仔,建议向饲料中加入菌必治1 g/kg,产酶益生素0.5 g/kg,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0.5 g/kg,连续喂养5 d。期间用电解多维饮水,以增强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5.4 免疫接种

建议养殖户对仔猪于15日龄左右肌肉或皮下注射“仔猪水肿病多价蜂胶灭活疫苗”或用“水肿抗毒素”,在仔猪断奶前后5~7 d进行一免,5 d后二免。按0.5 mL/kg肌肉注射[4]。

5.5 日常注意事项

加强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控制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在适度的范围之内,以18%左右最佳。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造成仔猪水肿的诱发病因。因此,应保证饲料有充足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在进行饲料或饲养方法转变时,应循序渐进,避免猪仔的不适。此外,还需注意饲养环境的空气流通,并定期对猪舍消毒,及时清理猪仔的粪便和排泄物,饲养适宜温度也以25 ℃为佳。

6 结语

猪仔水肿病的产生与饲养过程有关,饲养中突然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环境条件突然变化、饲料品类更换和长途运输等情况均可造成猪仔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猪仔胃肠道紊乱,菌群失调而诱发猪仔水肿病[5]。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异常猪仔时,应及早进行隔离。仔猪水肿应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治疗,减少猪群间的相互感染,减少养殖户的直接损失。目前,猪仔水肿病并没有绝对的解决之道,其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但抗生素的选择并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症下药。此外,在日常对猪仔进行养殖时,应注意饲料中所包含的营养是否充足,饲养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饲养环境是否适宜,尽量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覃绍添.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报告[J].广西农学报,2010,25(3):68-69.

[2]余建连.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体会[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1):37.

[3]周中全.1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及体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8):97.

[4]周荣.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49.

[5]庄培德,张阿娥.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2,34(6):58-59.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