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

2016-05-14鲜权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样地松材林分

鲜权

摘 要 马尾松作为一种常绿乔木,在我国有着长远的经营历史,其用途非常广泛,利用率较高。基于此,结合近自然理论与实践经验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每667 m2选定20~25株作为母树,通过疏伐与择伐相结合的手段,适当地补植阔叶树,从而促进林木生长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通过20%、40%的间伐强度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通过间伐马尾松林分都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增长林分的抗逆性以及使土壤得到改良。但相比之下,40%的间伐强度更占优势。

关键词 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古老的乡土树种,在全国分布范围及其广泛,北自山东及河南东南部,南至两广、湖南、台湾等地。马尾松树干较直,外皮深红褐色微灰,纵裂。马尾松对土壤要求较低,能够耐干旱,且生长较快,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近年来,马尾松的松材线虫病较为严重,已严重危及马尾松的生存安全。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从营林技术上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以提高林分抗逆性以及促进林木的生长。

试验地在重庆南川区太平场镇,为典型的丘陵地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试验地年均气温在17 ℃,降雨量为1 600 mm,该地空气湿度在80%,最高温达40 ℃,最低温达-1 ℃。根据气象局统计,该地区全年>10 ℃的活动积温达5 600 ℃,该地区适应多种南方树木的生长。

该地海拔高度在600~850 m,坡度在18°~35°,土壤厚度70~100 cm的黄壤、紫色土。试验地土壤属于偏酸性土壤,其pH值为4.2~6.5,土壤肥力中等。

该镇马尾松林面积达2 656.12 hm2,其中89%为纯林。最近几年受周边区县松材线虫病的扩散,已有近千公顷马尾松林感染,严重威胁到全镇及南川区整个北部乡镇的马尾松林木的正常生长和生存安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使松材线虫病害等得到积极的防治刻不容缓[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内容

在该镇选择9块马尾松纯林小班,各小班的立地条件无明显差异,试验样地的面积总共占4 hm2,而试验地马尾松平均树龄达30 a。本文选取间伐强度0(对照组)、20%、40%进行试验并补植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改造马尾松纯林林相,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1.2 试验采用的营林技术

1)选择优势林木。在各间伐小班内,以每667 m2选择20~30株生长较好、无松材线虫病害的马尾松优势林木作为目的培育树种。2)采伐选用疏伐与择伐相结合的方式。采伐,是指在预定的森林面积上全部采伐掉除标记的目的树种外的所有马尾松林木和病枯木,保留有培育价值的阔叶树[2]。3)对于各采伐小班内出现的采伐迹地,采取补植阔叶树或竹类,以此增加林分中的物种,将纯林改造成混合林[3]。4)对照组保持不变,不使用任何营林措施。

1.3 试验方法

1)本试验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为样点群调查法。在试验小班内以25 m的间距布置9个“L”形状样点。布置方法:在第5个样点上顺时针旋转90°布置第6~9个样点,每个样点以半径为4.61 m的圆形呈现。然后,调查圆形内林木的生长情况以及物种群发生的变化,还有其他生物因子的状况。2)在每年4月前完成对林分中枯木、死木的数量进行调查与统计。3)调查各试验小班中病虫害防治情况,并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群落的影响

通过试验与调查,各试验地更新林木以及植被的分布情况见表1。样地二马尾松林林下物种非常丰富,有利于天然更新。而究其原因,是因为间伐后增加了林下的透光度,且改善了林内的通风,更利于林木的发芽生长,从而促成物种的多样性[4]。

2.2 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对试验地实施了群点调查法,最后总结出间伐后现有蓄积量、年均生长量以及林木的生长状况见表2。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可表明,经过间伐后的年均生长量以及每公顷的产材总量 样地二(间伐强度40%)最大,对照地最小;现有林木蓄积量对照地最大,试验样地二最小,随着树龄的不断增长,样地一盒样地二的林木生长趋势较好,可见林木蓄积量要超过对照地。

2.3 间伐强度对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根据以往资料总结,松材线虫病的调查情况见图1。从图1可知,样地二,随着树龄以及物种的增加,逐渐形成了混交林,林分松材线虫发生灾害的可能就越低。而试验地对照组抗逆性比较低。所以,通过对各试验小班的对比以及病虫害防治投入的情况分析,对照地,也就是没有采取任何营林措施的林地需要的投入最大,而间伐强度为40%的试验样地2所需投入最低。

2.4 间伐强度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对样点群内的5个样点林分枯落物层的调查分析,结果统计见图2。表明,样地二间伐强度最大,林内透光以及透风的效果都要相对较好,阔叶树比重增加,枯落物更容易分解,其分解的比例最大,改良土壤的效果最好。

3 结论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马尾松纯林进行了试验改造,试验表明,间伐马尾松林分,不仅有利于促进林木的生长,而且能够提高林分的抗逆性以及改良土壤。通过试验对比表明,其中间伐强度最大的更加有利于促进林分混合复层林的形成,而且其生物的多样性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何才生,李茂娟,刘海石,曹炜,周志远,许怡晓.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5,6(22):44-45.

[2]徐小静,朱汤军,徐高福.不同林分及立地条件马尾松林阔叶化改造模式群落结构特征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1,8(14):67-70.

[3]周子贵.低效马尾松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特征及改造对策分析[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121-122.

[4]王霞.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88-9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样地松材林分
桉树培育间伐技术与间伐效果分析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小陇山林区麻沿林场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调查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不同林分对尤溪冬季鸟类生存活动的影响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闽粤栲林分生物量调查研究
样地蓄积计算误差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