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016-05-14邓海波
邓海波
【关键词】 物理教学;浮力;浸入;浸没;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124—01
浮力知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浮力的计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觉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内容及没有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理解概念,打下基础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拖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浸入”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物体全部浸入,即浸没或没入,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体积,即V排= V物;二是物体部分浸入,此时排开液体体积小于物体体积,即V排 二、吃透教材内容,归纳计算方法 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为例,浮力知识在第十章,分三节内容,分别为“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应用”,每一节内容包含哪些计算方法呢?下面逐一分析. 1. 称重法.在第一节中,教材第50页图10.1-2是一个测量铝块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演示实验装置图.其中甲图为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铝块的重力,即物重,用G表示;乙图为铝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视重,用G/表示.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到,铝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这说明浸入水中的铝块受到浮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就是浮力的大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时的读数G和G/,两者读数之差就等于浮力,于是可得到计算浮力的公式 F浮=G-G/ 2. 压力差法.同样是第一节,教材第50页图10.1-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时.物块上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压力为F1,下表面受到水对它的压力为F2.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液体对长方体向上的压力F2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F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换句话说,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于是有F浮=F2-F1. 3. 阿基米德原理法.在教材第二节中,通过对第54页图10.2-2的演示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就是F浮=G排=ρ液V排g. 4. 平衡法.在教材第三节,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三种状态(图10.3-1)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计算方法(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物体漂浮时.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但最后将漂浮,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将等于其重力,即有F浮=G,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 ②物体悬浮时.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受力平衡,可以悬浮在液体内任何位置.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F浮=G,此时的隐含条件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V物. ③物体沉底时.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最后将沉入容器底部保持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重力G、浮力F浮及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N三个力的作用,于是有F浮+N=G,即F浮=G-N. 以上4种计算浮力的方法都在教材中可以找到,但是,教材中没有全部给出计算浮力公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并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以便学生吃透教材,掌握计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在以上四种计算方法中,并不是每一道题都能全部用上,一般来说是一道题用一种方法,但也有一些题要用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1 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挂着一个重量为1N的钩码,当钩码进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解析:题中告诉了钩码的重力G=1N,且知道了钩码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87N,即视重为G/=0.87N,因此此题适用称重法,故有F浮=G-G/=1N-0.87N=0.13N. 例2 如下图所示,体积为V=200cm3的木块在绳子的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没在水中,g=10N/kg, ρ水=1.0×103kg/m3,绳子重力不计,求: (1)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重力. 解析(1)由阿基米德原理法可得F浮=G排=ρ液V排g=ρ液V物g=1.0×103kg/m3×200×10-6m3×10N/kg=1N (2)物块在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G+F=F浮,所以G=F浮- F=1N-0.8N=0.2N.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