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写作契机提高写作能力

2016-05-14常锦红

甘肃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练笔契机创意

常锦红

【关键词】 语文课堂;契机;创意;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100—01

能力不是上几节作文课就能提升的。,它是贯穿在每节语文课堂中的要素。另外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通过“课堂小练笔”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小说阅读中寻找练笔的契机,激起写作的千层浪

在小说阅读中,快速抓住写作契机,学生被老师勾起写作的欲望,想学作者大显身手的时候,老师千万不可错过,此时留给学生表达欲望的时间,创意的练笔会层出不穷,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最关键的是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时的创作,为学生无话可写,无处可写的瓶颈打开了一条通道。

抓住写作契机,进行续写。小说阅读中有很多练笔的创意点,比如在学《孔乙己》时,作者在最后留了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给学生留下来很多争议的话题,我借此机会向学生建议,我们何不根据自己对读书人的理解,为孔乙己安排一个结局呢?学生兴趣高涨,纷纷提议,孔乙己的结局又是异彩纷呈。在上莫泊桑的小说的时候,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比如马蒂尔德如何偿还债务的,郎丹夫人怎样获得那么多珠宝的,都给学生留下想像的空间,学生根据作者的笔触,为主人公补充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精彩的故事情节。“走在公园的小路上,她的眼泪滚滚而下,微风轻拂她的脸庞,好像在给她安慰,之后她又显得很冷静,因为她开始明白,十年如此艰辛的生活确实她变老了许多,但也正是这十年让她走出了虚荣的深渊,唤醒了自己。”

抓住写作契机,进行仿写。比如在学张洁的《挖荠菜》文中,有一段傍晚乡村美景,晚霞、暮钟、羊群、乌鸦勾起了学生对自己家乡晚霞之景的回忆,我也引导学生尝试用景传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笔下的乌云在哭泣,白云在漫步,小草在欢唱——学生深深领会到景物描写的妙处,景代替自己伤心,哭泣,文章富有诗意和文采。还比如在上鲁迅的《社戏》时,学生被迷人的水乡月夜所沉浸,亦真亦幻的仙台也引起无限遐思,我乘势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戏经历,一时间学生也沉浸在夏夜父母开着拖拉机载着一家人去看戏的幸福经历中,空气中的青草味儿在教室中弥漫开来,豁了牙的奶奶咿咿呀呀学唱戏的情调,童年时看戏的幸福感在课堂上回荡。

我觉得小说阅读最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除过情节设计的模仿,环境描写的指导,连标点符号都有很多学习之处。学生的作文中标点符号问题不断涌现,在上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表演,分析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学生发现原来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也这么丰富,我乘势让学生翻出自己的作文本,看看自己文中的语言标点有何味道,学生因此获益不少,提高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认识。

二、在古诗文阅读中寻找练笔的契机,激起写作的浪花

在我上《周处》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留下阅读足迹,留下属于自己的名言”从周处身上你的阅读收获是什么?学生短暂的思考之后,纷纷把自己的名言展示在黑板上。“犯错不是事,改错才是事。”“改正了今天的错误,造就了明天的成就。”“立志不在年少,改错不在早晚。”在解读文本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内容上他不再愁写什么,只是思考手法就可以。《陋室铭》押韵,节奏整齐的朗读美感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所以我也乘势引导学生,可以学习刘禹锡的文笔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铭。一时间课堂激起千层浪,眉飞色舞的讨论后,笔下生出精彩的浪花。我把其中几篇记录下来,日后与学生分享。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这些都是初中有名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些课文学习中很多老师都把重点放在了词语积累,文段理解上,我认为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就是他们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不能一句带过。我在设计这些课的时候,注重挖掘他们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寻找怎样把景和情衔接起来,之后又激发学生也以校园景为题材,把今天的情借校园景抒发出来。学生在写作中觉得借景抒情的写作难题也迎刃而解。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JQ2015_479])《关于提升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策略之“课堂小练笔”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练笔契机创意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巧借文本 有效练笔
读写“三结合”,彰显练笔精彩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插上“双翼”放飞理想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
中医院的契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