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育人』和『高效』
2016-05-14赵志明
赵志明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改革;育人;高效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72—01
任何教学改革及成绩的提高都要从变革课堂入手,从课堂四十五分钟去研究、去发现问题。从学生层面来说,要看其学习态度、情感和兴趣;从教师这一边来说,就可以延伸到教师的教法、备课及专业水平上。这样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研究,经过一定的时期就可以找到制约“教”和“学”发展的问题和根源所在。
现在课堂上所缺失的就是“育人”和“高效”,很多学校课改的失败,是因为只知道“跟风式”的盲目高效,没有做到育人,没有关注师生的个体发展,没有思考该领域之内特殊的东西,所以改革的阻力很大,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扎实的学科素养、人格品质、表达能力及课堂组织能力来征服学生,而要征服学生就要改变课堂,改变课堂就意味着可能实现高效。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育人
1. 除了老生常谈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标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不时地传递审美、感恩、同情及梦想、吃苦、团队精神等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不能是专题讲座,也不能是单调的说理,而是要结合课本知识、课堂情境、当前时事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心理上的困惑等去教育,值得提醒的是要注重“事育”,减少“话育”。只要学生懂得了以上所提到的,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懂得如何做人。常言道:暂时影响学生的是成绩,长久影响学生的是学习,终身影响学生的是人品。那么,由此而知,人育好了,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将来及终身的发展。
2. 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把学生的学习与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不光是啃书本,不只是关注知识、分数,还要关注与学生学习知识密不可分的人品、素质、发展以及来自于生活中的智慧、情感、体验和美。这时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和活力,这时的知识也不再乏味、枯燥,而已变成了有价值、鲜活且非常实用的东西。学生从自身的人品、素质和生活的联系中便学会了自尊自爱、学会了待人接物,从而也会变得自强不息。
二、 高效
1.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课改。课改其实存在于我们日常的教和学当中,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因而不需要套用什么模式,也不需要走谁的路子,只需从身边“教”和“学”中的小事做起。但要提醒的一点是,我们始终要有课堂教学问题意识,要能找出“教”和“学”中阻碍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能够分析问题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彻底地清除问题。把每一次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变成下一阶段教和学的突破,从解决和突破中寻求路子、方法和经验。通过无数次的突破、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就有可能实现最终的课改成功。这样的课改才是符合学校现状、符合教情和学情,才有着本校的特色。
2. 教师要认真地做好教研工作。
(1) 行动之一——“细”。我们的教研工作要从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写好每一节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等,要仔细、认真地对待“教”和“学”的方方面面。特别要经常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及时、仔细地发现存在于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和不足,经过不断反思和实践来提升我们的个人魅力和教学艺术。
(2)行动之二——“实”。在教学中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好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细心解决好存在于自己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每次工作无论大小都要有目标、有计划,工作之后都要核实结果,并进行反思总结。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每一种教法的实施和学法的应用都要有效果意识,都要注重落实,更要关注受教育者状态和个体差异。
(3)行动之三——“多样化”。这里的多样化是指在教学中要勇于破旧立新,要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我们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新路子、好办法。尤其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不能走老路、套公式。要力争每一节课给学生展示一种新的教法,每一阶段能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每一次交流能给学生精神上的陶冶和心灵上的洗礼。
(4)行动之四——“情”。要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把活力和热情都释放出来,自主、自愿地去读、说、写,也愿意去挖掘,去创造,去展示自己的精彩。除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与人品之外,还需要建立与学生朋友、亲人般的师生关系,正所谓“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全部奥妙”。学生在“亲人和朋友”面前才敢说、爱说;“亲人和朋友”才会考虑学生的需要、愿望和要求。因为真正的学习需要精神的滋润和情感的孕育,学生只有在充满安全感、人情味、真情实感和欢声笑语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学习情绪、动力才会达到炙热燃烧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只有我们这样想,并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才能抓住课堂的灵魂和内涵,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课堂教学改革做得更好!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