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2016-05-14高尚全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十三五小康社会农民

高尚全

2015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目前,距离要求实现第一个百年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以问题导向,有效克服当前体制机制以及规划路径中的一些短板,同时,为了扭转经济下行趋势,特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具体目标和指标是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据

什么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有具体的目标,还应设计指标体系。党的十八大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原则规定,其中主要内容包括: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内容来看,除了比较明确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之外,其他目标都还有待进一步的量化。比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率,现在是多少?目标是多少?如果有一个量化标准,将更有督促作用,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他如人民民主建设、文化建设等,也可以进行量化,比如可以设定人民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满意率、冤假错案率等等。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可以专门针对城市外来人口、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设置公共服务指标。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等。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指标体系,就无法衡量是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切入点是老少边穷地区

要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制定更加有力的长短期相结合的扶持政策,短期政策如将没收的贪腐以及违规资金全部拨付给贫困地区。这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例证。按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确定的标准,人均日消费低于1美元的属于“绝对”贫困,低于1.25美元的属于贫困人口,最近联合国又把这个标准定到1.9美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人口,但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国仍有近1亿贫困人口。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也是最艰难的任务。反腐败罚没资金必须透明,必须防止层层截留。目前公检法争相上缴返还的做法必须改变。一个市法院去年上缴1000万元,返还也是1000万元。直接转移支付老少边穷地区的大病医疗救助、学校免费午餐补助、助学基金、就业培训等等。有些目标可以通过一些民间慈善基金的渠道来完成,中央政府负责审计考核,这将极大的提升民气,并有效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的有序参与,同时也利于短期内拉动消费。长期政策则通过迁居、移风易俗、改善交通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发展绿色经济、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构建建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上与中华传统相结合的“乡绅乡贤”群体)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全方位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加快农民的资产变成资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扭转经济下行的重要举措

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有着复杂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民手里的资产很难变成资本。由于我国土地制度的限制,农民承包的耕地、宅基地、房屋以及其他非农用的建设用地,在正常情况下很难流通,不能流通就意味着农民的这些资产就不能转变为资本,难以用于抵押、变现实现资本运作,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降低了。我国农村人均占有建设用地是城市的3.5倍。全国农村建设用地2.53亿亩,可以说我国土地资源的最大潜力在农村的宅基地。城市居民住房可以进行商品交换,而农村居民住房不能进入市场,限制了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造成了城乡居民之间最大的不平等。按重庆的试点,平均每亩交易价格20万元计算,全国农村宅基地的市场价格约50多万亿元,考虑到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按平均每亩价格10万元计算,全国也有25万亿元。这个红包如果给予农民,城乡差别将大大缩小,农村农民建成小康社会就大有希望。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就提高了消费能力,扩大了内需,这也可以作为当前扭转经济下行的重大举措。

作为农民过去最大的资产——土地经营权,在许多地方过去都有流转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且还引发农业补贴发放的争议,形成各种上访问题。因此,关键还要看土地流动的受让方、抵押质押债权方能否对此转让的安全性、流动性接受和认可,能不能定纷止争。在现阶段,必须时刻关注这一改革的结果,及时作出总结判断,因为它关系到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关系到农业能否顺利发展,继而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建成。与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广大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如何增加收入,如何在城市安家落户的问题。我国过去十多年城镇化建设过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因为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也造成了房价畸高,人民群众靠正常工薪收入难以购房、挤占消费能力等弊端。这个弊端的解决当然需要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来消除,但在短期内对于农民工而言,要让他们能够在城市站稳脚跟,除了相关配套制度的改革以外,最直接有效的是他们能够以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等转让变现继而能够在城市购房安居,因此在这方面作相应的变革,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健全的物业税的基础上承认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的商品属性也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四、城乡之间要素资源互相流动,促进城乡平衡协同发展

要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资源互相流动,使城乡平衡发展,必须对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进行改革,使得市场资源要素能够回流农村。有些人担心工商资本流入农村会导致土地的兼并等等问题,这个顾虑是对的,但是不能因此简单否定市场资源要素的回流,更不是以此来拖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是要做好另一层基础制度的设计落实,就是财税体制的改革,其中对于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市场配置的是物业税(或者说是房地产税)的落实和改革。先落实包括农村不动产在内的物业税,对非农业用途不动产实行有效的税收调节管理,就能够合理合法地节制工商资本在农村的副作用,就能放心大胆地推进农村的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改革,继而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资源互相流动,使城乡平衡协调发展。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

五、加快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农村发展巨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理念,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互联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这意味着4个农村居民中就有一个网民。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消息闭塞、城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的信息不对称使农村、农民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由于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市场不是出现“蒜你狠”、“豆你玩”这样的游资炒作,就是出现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烂在地里这样的极端情况,农民在农产品价高时赚不到钱,价低时则蒙受重大的损失。今年8月17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一则新闻报道,河南等小麦产地由于粮食收割前遭受天灾,使小麦质量达不到国家收储要求,农民成千上百万斤粮食降价也卖不出去,而一些制造工业酒精和饲料企业,长期想收购廉价的粮食作原料找不到货源,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大量的浪费和農民的经济损失。如果我们有权威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平台,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大量减少,农民就能够增收。现在已经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向这方面进行努力,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动向,并支持农村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本文为作者在第十三届中国改革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

猜你喜欢

十三五小康社会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