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把教育做出幸福的味道
2016-05-14朱成祥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以下简称“四甲中学”)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前身是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由两江总督李鸿章、通州知州梁悦馨等人捐资创办的东渐书院,是当时通东地区唯一的官办书院,与南通紫琅书院、海门师山书院齐名。1896年,李鸿章委托范当世(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的曾祖父)出任东渐书院山长,使书院成为当时通东地区的文化中心。
办教育,其实就是兴文化。对文化理解的深度决定了办教育的高度。近年来,四甲中学确定了以“实施文化引领,追求幸福教育”为治校方略,以“书院精神”为办学特征,展示了高雅清新、沉稳厚重的气质,追求着符合现代人发展要求的精神取向。通过构建校园系列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教育做出幸福的味道。
一、特色文化,奠定幸福教育之基
当前,“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一流高中,既不在大,也不在全,关键在于有特色,并善于把特色发挥到极致”。四甲中学与驻海部队“门对门,路对路”,创造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国防教育特色,这是我校六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办学目标。学校自1961年开设报务训练班,50多年来都未曾间断,曾被总参谋部授予“报务训练先进集体”的称号;开展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建设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于2012年5月顺利结题;2015年6月,学校的“国防教育课程基地”项目以第九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入选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排名南通第一。2016年~2017年,学校将全力打造江苏省国防教育课程基地:一是打造国防教育场馆平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财政经费投入,高水平建设报务训练室、国防教育成果展示室、多功能影视室、战斗机模拟飞行训练室、校内射击馆和国防教育文化广场。二是打造国防教育精品课程平台和社团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社团报务训练班、航模队、军迷社、舞蹈队、军事发烧友等有效载体,将国防教育融入师生的文化生活之中。三是打造国防教育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精心制作“国防教育主题网页”,开设校园国防教育动态、军事百科、兵器知识、国防论坛、留言板、军训花絮、报务训练等栏目,使国防教育进入“鼠标一点,近在眼前”的新天地。
二、课程文化,彰显幸福教育之美
有人曾说:“对中国学生而言,课本是他们的世界,而对美国学生而言,世界是他们的课本。”因此,对课程的理解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文化?每个人的认识各有不同。我们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载体。没有课程,也便没有了学校。如果不进行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程则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为营造师生的幸福生活,就要打造幸福课堂、研发卓越课程。
课堂是践行幸福教育的重要载体,没有幸福的课堂就没有高品质的幸福教育。学生愉快自主地学,教师快乐舒心地教,这样的课堂才是幸福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能只从知识与技巧角度来分析课堂、理解课堂,这就忽略课堂的本质了。尽管课堂教学是有技巧的,但在课堂上却能实现更重要的东西——生命的唤醒与成全。四甲中学是南通市课改样板学校,2015年,学校全面实施了“3455”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构建“解读要点,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适时讲授”的具有四甲中学特色的幸福课堂。围绕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堂改革意见,我校“以问题设计为起点,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体验为核心,展示交流为途径”,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教学互动,变记忆型教学为思维型教学,构筑具有四甲中学特色的幸福课堂。我们要让教室变成学堂,让听课变成看课,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课堂中的新变化:学生能够精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表达;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每节课都很充实,都很开心;“兵教兵,兵带兵”成为学习的主流形式;教师成了课堂上的“看客”;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内心充满着幸福感。
研发卓越课程是2012年以来我校参与新教育实验的中心工作。对于我们基层学校而言,卓越课程的研发工作主要是研发校本课程。这里的“卓越”与构筑理想课堂中的“理想”、缔造完美教室中的“完美”等词语一样,都是新教育行动中的一个方向、一个追求,而不是一种要求。只要能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都可以被认为是“卓越课程”。四甲中学把眼光投向课程,致力于研发卓越课程,其目的是让所有的师生都能获得卓越的成长。我们认为:一门课程,就是一段幸福的生命旅程。“沉下身子做事,潜下心思研究,探索适合四甲中学教育的卓越课程”,这是四甲中学教育人的新使命。我们的口号是:让每一位四甲中学的教育人都能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并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自2006年以来,我们就开始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探索与尝试。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特长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国防教育特色、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技能四大类、38门校本课程。其中,《钓鱼岛》是全国第一本有关“钓鱼岛”的校本教材,其课程2015年被评为海门市卓越课程;2012年,《国防科技》课程为南通市第二批优秀校本课程。近十年的课改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素养,陶冶了学生情操,发展了学生个性,使师生终身受益。
三、教师文化,探寻幸福教育之源
幸福学生离不开幸福教师的培养,快乐学生更需要快乐教师的陪伴。目前,教师压力大、心情郁闷,这已成为普遍现象了,不少教师都患上了严重的“幸福饥渴症”。其实,教师也需要被关注和关怀。有时候,一份关心、一种理解、一份信任以及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让教师备受感动。我校在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发扬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实行校务公开、人性化考核,开展人文关怀等多种途径,培养教师的幸福心态。围绕人文、人本、人和、人乐,将“人”字充分大写,这是我校对教师文化的另一种诠释:每天有校车接送教师上下班;校长每个学期会与每位教师进行至少两次的面对面交流;定期召开教师家属座谈会;组织外地教师一起过中秋节;为单身青年教师举办联谊会……
对于幸福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近年来,我们在提升教师自身生命价值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开展“我与经典有约”“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等主题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教师上一两堂好课不难,难的是不断上好课;发表一两篇文章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学习、思考。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不可或缺的。阅读可以净化心灵、温暖生命,可以让我们更自觉地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每学期我校教科室都会联合政教处、团委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营造全体师生爱书、读书、买书、藏书、评书的良好学习氛围,培育更多的“书香教师”“书香学生”,巩固“书香校园”成果,深化学习型校园建设。二是开展教学反思评奖。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能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为了让反思成为一种品质、一种手段、更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每学期我校都要开展系列反思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个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或读书笔记,每节课都要做好教后记录。强化教学反思,促使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以达到反思昨天,扬长避短;审视今天,与时俱进;前瞻明天,开拓创新的专业发展目标。三是组织教育科研沙龙,为教师打造交流的平台。在开展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四个一”制度。要求每位参与沙龙的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上一节课改研讨课、写一篇教学经验文章、参加一个小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沙龙是教师交流的平台、学术的论坛,也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教师们的思想与智慧发生了美丽的碰撞,理性与激情实现了和谐交融。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将心得、经验与他人分享,将问题、困惑与他人讨论,一起努力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在教育科研沙龙论坛上,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我校以此为主要抓手和载体,一方面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和造就四甲中学名师;另一方面重视发挥沙龙对全校教育科研及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力争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名优型教师培养与教育科研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之路。
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我校确立的“实施文化引领,追求幸福教育”的方略,经过不断的积淀与升华,已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内在需要。“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已成为四甲中学创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有品质”的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强大原动力,也为“百年东渐”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朱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