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中心,创新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2016-05-14徐剑昆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问题

徐剑昆

摘 要:问题是人类学习活动的开端,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设计恰当的问题,并在适合的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的放矢、更加高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设计 问题

问题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探究的源头。很多教师擅长运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与发现问题。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探寻问题答案的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合理的分析、推理,进行积极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能力。教师要围绕“问题”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寻问题答案的兴趣。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拿了一个大铁球,用绳子拴好后固定在一个稳固的支架上,然后拉起铁球,使之刚好碰到自己的鼻子,让学生猜测:“同学们,你们想一下,铁球会不会在摆动时碰到我的鼻子?”有的学生说:“有可能。”有的学生说:“碰不上,铁球最高就是放手的位置。”对于学生的猜测,教师说:“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用事实说话。”教师一边说,一边松手放开铁球。学生睁大了眼睛,教师却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当铁球摆回来时,有些学生张大了嘴巴,当看到铁球贴到教师鼻子的那一刻,有些学生认为铁球会打到教师的鼻子上,但当看到铁球没有伤到教师时,学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借此时机,教师引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实验之前设置悬疑,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学贵质疑”,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通过物理实验来探究未知领域、揭示问题答案,为接下来的物理实验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设计基本问题,奠定实验学习的基础

为了顺利完成物理实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物理实验的设计教学要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要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明确物理实验的学习目标以及操作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其选择的内容是什么?验证过程中有必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吗?为什么?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实验的操作顺序是怎样的?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一边思考问题答案。教师要逐题检查,让学生单独回答,并强调与本次实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的学生说:“机械能守恒是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或者物体只受到弹力或重力作用时,这个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间才可以相互转化,不过物体机械能的总量不会变化。”对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有的学生说:“受到不做功的外力。”有的学生说:“受到其他外力,并且都做功,但这些功的代数和为零,只有重力做功,这时机械能也是守恒的。”有的学生说:“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的。”学生在阅读、思考、回答中,对于实验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都已经清楚了,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了。

由此可见,教师作为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而问题又是一种很好的呈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和分析,实现物理实验的目标。

三、运用有效问题,推导物理实验的原理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外,还要增强学生物理实验的设计能力。因此,对于原理的认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构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推导出物理实验的原理,分析出物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并概括出实验步骤。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实验中,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原理,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假设物体在下落过程中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公式应该怎么写?公式中的各个字母都代表了什么?要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只要证明这个公式成立就可以了,那么,为了证明这个公式能否成立,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又怎样测量这些数据?有没有必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对于物理实验原理进行了推导、分析,并按照实验前的假设,写出了物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公式是mv2=mgh。有的学生说:“只要通过实验测量出v和h就行了,其中h代表物体下落的高度,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势能,v代表物体下落到某个高度时的速度,可以算出物体在这个高度的动能,只要证明等式两边相等,就能说明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这个实验的关键数据是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和物体的速度。”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但明白了实验原理,而且还掌握了实验的关键内容。

由此可见,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引入教学,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实验原理,并以此为依据来准备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科学地处理实验数据。

四、借助简单问题,分析物理实验的结论

在物理实验操作完成之后,学生通过认真测量,获得了一些实验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就可以验证出一些物理学的定理、定律等。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这个实验操作完成后,学生认真记录了一组实验数据,教师让学生把数据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数据。师:“同学们,实验操作虽然完成了,但并不代表实验结束了,测量出的很多数据都是我们需要的,下面考验一下大家的观察力,看谁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数据?”有的学生说:“有的数据大,有的数据小,这说明测量可能存在误差。”教师继续让学生思考:“减少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又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是相等的。”这样,在层层问题的引导下,就可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了。

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验完成后,还要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推导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最终达到优化物理实验效果的目的。

总之,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能使自己充分感受并发现快乐,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有效的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生成,实现高效的教学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J].人才资源开发, 2014(22).

[2]茆秀平.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J].高考(综合版),2014(9).

[3]郑德欣.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问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