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设计内质关系的理性处理
2016-05-14赵晖
赵晖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厘清阅读教学的各种内质关系,并利用多种手段有效处理好这些关系,这样才能构建完善的阅读教学体系。阅读内质关系呈现多元化特点,虽然强调的都属于工具性特征,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从不同角度渗透,达成重要共识。目标设计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体现的是预设与效度的关系,如何促使二者高度统一,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智慧。环节设计与过程执行是计划与行动的关系,如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还需要教师进行多元思考。
一、积累与语用,强化阅读特质的工具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促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也为语用打下坚实基础。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体会语言内质特征。通过对文本展开多视角研究,对作者遣词造句技能的揣摩,对文本情感因素的感知求证,这样才能领悟语言应用的真义。其次是加强阅读强度的训练设计,要提升学生阅读感知能力,离不开多元朗读训练,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展开阅读,其效果必然呈现正比增长。最后是选准阅读突破口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设计,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训练内容,全面提升语用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追求目标。
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预习,先掌握作者生平、生字词。教师在课堂检查时,不仅让学生展示相关文本介绍,还要对其应用范围进行涉猎。学生对朱自清生平进行简单介绍之后,教师追问学生:朱自清是著名学者、民主人士,你还知道朱自清哪些故事,不妨讲给大家听。有些学生查阅过相关资料,有讲朱自清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事情,也有讲朱自清当大氅买书的故事。在词语解释时,学生解释“踌躇”,就是犹犹豫豫的意思,教师让学生用“踌躇”造句,学生随口说道:“老师让我用踌躇造句,这的确有些难度,我显得很踌躇。”从学生语用情况看,其语用意识相当强烈,遣词造句恰到好处。这说明积累和语用兼顾良好,阅读教学顺利高效。
二、目标与创新,体现阅读教学的适用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教学旨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具体操作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处理好教学目标和学生理解创新的关系。阅读教学目标制定,要从知识、方法、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考虑,体现三维特征。其次要突出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性,强化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所谓课堂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就是要针对学生学习进行单一的集中训练,而阅读教学须要进行分门别类式训练。这种专项式训练,学生思维方向性明确,激活其创新意识也成为可能,训练价值自然凸显。
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教师设计阅读目标为:积累部分词语,并利用其造句;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掌握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说明事物的能力;揣摩说明语言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这些教学目标设计来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实现了兼顾,设计全面合理。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对相关教学目标进行探究贴近,对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援助。为体现学生阅读创新意识,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个性阅读,让学生提出阅读疑问。特别是让学生给老师设计问题,这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从不同方向不同维度形成切入,对文本展开深度内质的挖掘。
三、环节与执行,凸显阅读学习的主体性
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与执行是计划与行动的关系,计划周全科学,为执行创造良好条件。阅读教学设计涉及众多制约因素,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安排、教师引导方法安排、师生、生生互动安排、课堂训练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评价安排等,都须要提前做好规划。在执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生成的问题,要根据教学进程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是学生个体行为,阅读教学自然也要体现个性特征。教师要充分放权给学生,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权利,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提升学生感悟意识,这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老山界》时,教师设计阅读思路为: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本要义、学习时间顺序叙事方法、环境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情感等。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长征》影视片断。当教师要关闭视频时,学生都表示反对,大家都想多看会影视材料。为满足学生需求,教师调整了教学环节,让学生多看了相关视频。然后展开小组讨论,结合文本内容和视频观看情况,进行小组大讨论。虽然教学环节发生了临时更改,但学习效果却异常突出,这样的阅读教学满足了学生学习意愿,其效果当然是显性的。
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进行预设设计,要充分考虑相关制约因素,积累、语用、目标、环节、过程、执行等因素的高度协调统一,这是阅读教学实现高效的重要前提。教师对这些教学因素进行科学整合优化,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处理好相互关系,为阅读教学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东苑中学(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