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规划写作教学

2016-05-14戴艳梅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尾处三味书屋白杨树

戴艳梅

初中作文在考试中几乎占有半壁江山,加强写作指导和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写作时脑中有物,必须加强素材积累;要想作文出彩,必须有写作技巧的渗透;要想文章感人,必须关注生活,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须要按照计划循序渐进推行,才能功底扎实,有效提高。

一、加强阅读,积累素材

写作要有素材基础,只有大量阅读摄取更多的信息武装自己,写作时才可以文思泉涌。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以备写作之需。有的学生也表示,自己读书不少,但写作时仍然无话可说。这就是读书积累的意识不够,读的不够仔细,一本书拿过来只是浏览大体内容,了解基本情节,对文中具体的描写直接忽略。这样的阅读,几乎是无效阅读,甚至经过一段时间后,读过的文章情节都会模糊不清。略读浏览可以更广泛阅读文章作品,但要真正有所收获,则需要认真细致,边阅读边摘录,摘录的过程正是学习消化的过程。

例如学生常用的“积累本”,“读书笔记”,这是平时的阅读记录。带有“作业性质”,学生便不太喜欢,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自己的摘录本,自己设计摘录的方式。如平时阅读作品中遇到的精彩词句,描写优美的段落,都可以摘录品读。时下流行的歌曲,学生也可以在上面摘抄歌词,学习与娱乐同在,学生自然会对“摘录本”爱不释手。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自己摘录的内容进行美术修饰,变成精美收藏本,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阅读。老师只需在早读时稍作提醒,学生就会对摘录的内容再次阅读赏析,加强识记。

二、积极引导,指导方法

写作并不是胸中有墨就可以写出来的,还需要有方法指导。一篇文章600多字,需要精心构思,立意选材,合理安排,有明确的写作主题。调查显示学生每次在写作文时都是漫无目的,行文都是跟着感觉走,一会叙事,一会抒情,一会议论,文章写出来就是“四不像”。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各阶段学习训练写作主题,给学生讲述基本的写作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仍然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重点是叙事选材要给人真实的感觉,作文写作技巧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拟题和开头结尾。

作文拟题一般有5分的创新分,要根据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结合自己的感悟拟出恰当的题目。文章的开头要么先声夺人,运用比喻增强气势,要么欲扬先抑吊足读者的胃口,或者是运用细腻的描写渲染气氛铺垫感情基调。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或者是卒章显志篇末点题,或者是升华主旨。

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文章的开头就介绍了此行回家的目的是“奔丧”,而且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家里一片狼藉,奠定了文章伤感的感情基调。文章的结尾处,当我读父亲的信时,“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思念之情。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饱含深情的写作方法。《白杨礼赞》开头直抒胸臆:“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处升华主旨:“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在结尾处升华主旨,文章的价值就提高了。

三、关注生活,实践训练

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要有切入点,一般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适时拓展课外生活,引入写作。比如对文章的多角度理解,对文章观点的评价,或者与文中主人公对话,与文章的作者探讨等。只要学生找出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老师都要给予鼓励,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老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历比较相似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构思写作。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评价“三味书屋”的学习状况。很多学生的观点与教案分析大相径庭,学生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是令人向往的学习生活。因为在三味书屋,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溜出教室捉蚂蚁、折腊梅,还可以在课堂上画画,自由快乐。现在的学习生活没意思,每天上那么多的课,课后还有如山的作业,没有玩的时间。如果能够交换,真想回到鲁迅小时候的年代,背完几篇文言文就没事了,多好!学生的评论有理有据,这就是很好的实践写作训练。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写作指导”为中心,加强阅读积累,以课文为“例文”分析写作技巧,链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以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切入点,在写作训练中说真话、抒真情,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226511)

猜你喜欢

结尾处三味书屋白杨树
听故事
蛋炒饭的哲学
三味书屋
白杨树染绿了夏天
用"设疑"体现“学让引思”
编辑小语
会唱歌的树
校园里的白杨树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