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处教学细节引发的思考

2016-05-14吴春玲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精思深思同伴

吴春玲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因知识的琐碎和教学方式的单调而令学生敬而远之。寻求突破是必然的。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该坚守什么?是合作中的尊重,还是热闹中的精讲,再或是精彩中的精思,尤其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精思!本文从课堂观察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这是10月中旬、秋风渐起时,澄澈的天空一天一天地高远,空气也因节气的推移一天比一天清冷。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却用激情与智慧演绎着语文教学的精彩,仿佛秋日的荼蘼在浓郁的果香中氤氲弥漫,仿佛收获的喜悦在满山的澄黄碧绿中绽放:讲堂成了学堂,主动代替了被动;兴趣被激发了,激情被点燃了。在这里,琅琅书声,愉快飞扬,呈现着“各以其情而自得”的陶醉与向往;文本解读中,积极参与,妙语如珠,彰显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与思考;课堂活动里,争先恐后,有条不紊,有当仁不让的积极进取,也不乏宽容谦让的君子风度。似乎完美至极,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在八年级语文的课堂上,有位女孩在朗诵搜集的明月诗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时,说成了“我影舞零乱”,由于她语速较快,且大家专注于下一次的回答机会,所以没有人纠正她的错误。诚然,对于熟知这首诗的人而言,我们可以权且当成一种口误,不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对于正在汲取知识的初二学生而言,长此以往,毫无疑问会形成一种误导。

无独有偶,在七年级的另一节语文课上,有位男孩在翻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一句时,翻译成了“三个人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师傅。”且不说“三”在文言中常常虚指,单就后半句而言,他的翻译就有明显的错误。正确的翻译“其中一定有能当我的老师的人”强调的是一种可能,是未然,而非已然,这才更符合孔子希望弟子随时向周围人学习的本意。可惜,学生不能指出,教师亦未能指出,在快速地抢答氛围中,课堂中的思索成了一种真空地带。这些,似乎只是一些容易被人所忽视的小细节,但却并非只是一点点的美中不足。事实上,这些细节在提醒我们:追寻精彩的课堂里,我们丢掉了什么?

不妨再回到那两处细节上来。

为什么没有人纠正那个女孩显而易见的错误?为什么没有人指出那个男孩翻译中的不足?为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只是无血无肉的条目,既无联想、延伸,也无对比、总结,既无深入思考,也无仔细推敲,一切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毫无疑问,争夺黑板板书,争抢话筒答题,对学生而言,课堂节奏极快,没有时间停顿和思考;引导课程进度,偶尔纠正发言错误,对老师而言,精神高度紧张,没有时间深入讲解问题借以提升学生思维。限制教师的话语权,让教师精讲成一种必须,在大白话式的课堂衔接过渡语中渐渐丧失了精彩讲解的能力与空间;提升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大限度地拥有了发言机会的同时,但却在如此快节奏的课堂氛围中没有了深思的习惯与追求。快,快,快!否则,在你深思的时候,抢答的机会溜走了;否则,在你深思的时候,琅琅的读书声、同伴激烈的讨论、同伴的侃侃而谈,带走了原本应有的宁静;否则,在你深思的时候,小组同伴的敦促,督导老师的关切,参观老师的目光,驱散了你执着深入的心境!

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法乎其下,得乎下下。”基于阅历、积淀的不同,同伴的思考领悟与教师的思考领悟高下之分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对资料的整合、择取而言,教师作为本专业的研究者,他往往有着即使是高水平的学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如果忽略这些,教师只说一些大白话似的课堂过渡语言,那么,学生的思维水平长期在浅层次的层面滑行那绝不是危言耸听。

是的,追寻中,也请别忘了精彩中的精思,尤其是在教师引领下的精思!

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应该是遗传、家庭、经历的共同作用。而这三个因素,都在童年、少年时期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为以后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年之后的种种经历几乎就是童年或是少年经历的放大。这并非是一种宿命论,而是符合心理学的科学观点。我们可以想象,短、平、快,能催生思想家吗?能催生科学的新发现吗?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教育,作为人类精神前行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应如此,无数人的辛苦努力,得到一点点收获的同时,无数的问题紧接着衍生。怎样持久且有效地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得以最充分的体现,怎样化解调动学生主体性之后,课堂热闹与精思之间的矛盾,怎样让学堂更精彩,在热闹中不缺失思考,生成更有价值的内容,追随先行者的脚步,让我们在共勉中努力地前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爱知中学(710003)

猜你喜欢

精思深思同伴
深思触本质 拓展强素养——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思考与拓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且行且深思——智能交通发展之我见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精思厚积乃成其大——论濑户宏教授的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对“桃花源”的追问与深思——关于《桃花源记》的深度研课
精思巧构创新意 水到渠成探新高——“Fe3+、Fe2+间的转化与检验”教学设计及意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