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应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2016-05-14夏培秀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香雪铅笔盒学情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即使是在实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仍是教育的主战场。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为我们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帮助。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生在借助成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实践证明,能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二十年的老教师,虽说对“最近发展区”理论耳熟能详,但真要在自己的每次课堂教学中成功把握和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最近的两次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授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庖丁解牛》是北京版教材选修(二)《庄子寓言四则》中的一篇课文。此文阅读量不大,写了庖丁解牛的艺术化过程,全文从文惠君赞叹、询问引出庖丁回答,反映由“技”到“道”的转化过程。如何体会语句的言外之意、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对此,笔者写出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探讨“解牛之经”】

1.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2.庖丁解牛经历了那几种境界?

境界一:“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境界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境界三: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得“道”的过程: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全牛(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 未曾见全牛(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运用规律)

3.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迷茫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执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顿悟

4.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5.人才三境界: 族庖 良庖 庖丁

族庖 力量型人才

良庖 不仅懂得知识,还具备能力

庖丁 懂规律,工作游刃有余

上课之前,笔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信心满满,以为能通过这节课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耳目一新。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节课比较失败,因为学生听课没有精神,没有呼应,整堂课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尽管之前学过庄子的作品,但机械地背诵有关庄子的文学常识并没有给这堂课带来任何的启发。有些学生不知道王国维的理论,看不懂诗句,有人听说过三个境界但是不甚了了,对禅宗的三个境界更是听得一头雾水。本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历史与现实生活对接,但课前没做好学情调研,以为学生不会不懂,结果知识没有衔接上,出现断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后反思,这堂课这样设计对自己和学生确实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学情调研,对学生欠缺的知识及时修补,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地启发和引导,效果可能更好。

这堂课使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设置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最合适的,这与我们教育界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不谋而合。因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如果将教学目标设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上,对学生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他们会错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如果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之外,即使学生再跳,也摘不到桃子,这样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起不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庖丁解牛》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就在于笔者将教学目标定得太高,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设置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出现了课堂倦怠。可见,只有将教学目标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摘到桃子,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那么,如何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学情调研。在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做必要的分析,掌握绝大多数学生现有的心智水平,为找准“最近发展区”作充分的准备。其次,要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基础上,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针对学生的水平做好设问,找准“最近发展区”。最后,逐层设问,形成梯度,科学地确定不同层次的“最近发展区”目标,搭好教学“脚手架”,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摘桃子”,从而达到突破本课重点难点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在进一步认真、细致地研究了学生现状和《庖丁解牛》课文后,笔者将教学设计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并且完成了一篇比较详细的教学反思,希望这堂课的失败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一些经验。在讲下一课《哦,香雪》时,笔者的教学设计就有了较大的变化。

《哦,香雪》是一篇反映时代变革中中国传统文明被现代文明冲击的抒情小说,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和设计的巧妙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课前一天,我发给学生一张学情调研表,调研表是这样设计的:

1.文中的数字很有意思:一列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一个掩藏在大山深深皱褶里的村落、一群活泼淳朴的山村少女、一个魂牵梦绕、梦寐以求的铅笔盒、一条长达三十里的漆黑夜路……作者正是借助这些巧妙的构思完成了对时代的思考。你想想,这儿几个“一”代表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如何看待香雪?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了个铅笔盒,你觉得值吗?

3.把你读后的疑问写在下面,选你最想知道的5个问题。

通过这张学情表我了解了学生对这篇课文掌握的程度,知道了学生对文中大山、香雪、火车、铅笔盒的象征意义掌握不够,不能分析出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针对学情,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研读课文,通过整合文中描写“香雪”的句子,分析出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人性美。

2.从中学生香雪与凤娇们不同的关注点入手,概括出“铅笔盒”的象征意蕴,并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梳理文中写景抒情的语句,总结出铁凝“抒情小说”的特点。

教学中笔者先提出第一个问题:“在渐次展开的情节中,笔墨集中到香雪身上,人物性格也得以显示。正像美国友人说的,香雪的美,表现了人类普遍的美好感受。同学们拿起笔,从原文找话语给香雪画像,画出她从外到内的美。

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外在美”“内在美”;然后再问:“据此你能概括她的性格吗?说出你的理由。”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纷纷答“单纯”“善良”“自尊”“自强”等;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问:如何看待香雪对铅笔盒的态度?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回答问题非常流畅,争论也非常热烈。之后,笔者顺势利导,提出:“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最终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本文学习的重点难点。这堂课在我的引导下,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生也从这堂课中找到了鉴赏小说的方法,收获很大。

通过这两次教学活动的成败对比,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设问的梯度,搭好教学的“脚手架”,才能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推进自己思考能力的发展。所以,高效的课堂,就是要不断突破已有“最近发展区”,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并从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夏培秀,教师,现居北京。

猜你喜欢

香雪铅笔盒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台儿沟的姑娘们——评女性视角在《哦,香雪》中的运用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便携彩铅笔盒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紧贴人物读小说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