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05-14何中华
摘 要:在数学问题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明确表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发的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问题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62-01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教学法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 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发现问题的前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导火索,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姿态。
1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职招生模式的改革,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呈下降趋势,大部分的中职生知识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知识差,使得中职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就本校2014级大部分学生的数学中考成绩作了简单抽查统计,一共抽查了2014级学生592人,数学成绩优秀者(120分以上)为2人,占总人数的0.34%,成绩合格者(90分至120分)为24人,占总人数的4.05%,不合格(0分至90分)和无成绩者566人,占总人数的95.61%。因此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理想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教师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通过猜想、实验、归纳得到结论,再举例进行验证,巩固拓展练习,进行适当的变式、引申,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课堂内容,再布置课后作业。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少主动地提出问题,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学生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师生互动较少,课堂的学习气氛单调乏味。二是学生课后主要完成布置的作业为主,而且抄袭现象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95%的学生对数学感到害怕,感觉学数学困难,对数学的知识记忆混乱、找不到逻辑,不能有条理的理清来龙去脉,在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是杂乱无章的。学生普遍感觉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
2 中职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原则
2.1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先从数学教材看,教材充分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调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按照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先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一想、猜一猜等一系列数学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师生在共同探讨中建构数学。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两方面:(1)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从而体会方程、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初步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专业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与专业有关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经历观察、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要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真正把“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力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2.2注重有效的问题教学
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观念。而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尤为重要,进行有效的数学问题教学需要抓住以下几点:(1)问题教学的前提是创设问题情境;(2)问题教学的保证是问题的设计;(3)问题教学的有力保障是课堂提问。
问题教学的教学情境创设,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不同问题将不同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去挖掘知识。但不少人认为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或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就能体现教学的主体性了,其实这些只是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活动的设计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提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和积极性。
2.3注重问题的设计
教学活动总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意过程,以激励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即“创设情境,激发情意”。要求从教学行为上去创设情境, 在教学心理上落实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意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采用“愤悱情境”或“问题情境”的形式设置教学情境。因为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所以“问题”是解决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 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师生重组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教学“问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1)问题的设计应顺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总之,通过中职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可以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使学生完成了自身的蜕变。
作者简介:何中华(1977-),男,籍贯:安徽,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