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小生命护航
2016-05-14王宜佳
摘 要: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实施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社会现实的需求。当前小学生生命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呼吁教育工作者们寻找更好的途径实施生命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和贯彻生命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 小学教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218-01
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生命作为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保证,也应该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当前,面对我国社会飞速发展暴露出来的人们对于生命的日益漠视、对生命价值的日益轻视,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其中,尤其以小学生生命安全问题最为令人痛心。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好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也日益凸显。
1 生命教育之内涵
生命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认识自我的生命教育。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还不够完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达生命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播放安全教育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的脆弱。
其次,生命教育应该是一种认识社会的生命教育。小学生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认清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在面临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往往无法很好地进行规避和自我保护。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密切关系,明白身处其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叶子与大树的关系,启发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美丽。
因此,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与原则,通过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唤醒小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刻认识,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无限尊敬和关爱,使广大中小学生不仅对自己,也对他人、他生灵的生命有一定的了解,继而有继续深入下去的可能。
2 生命教育之意义
我国当前的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生命教育的参与。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可见,过去“文化快餐”式的强调智育而轻视德育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课业压力大、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导致对生命意义的淡漠,已经越来越不能被人们所接受。正如泰戈尔所说:“教育活动应该是向人们传达生命的气息的实践。”传统教学观下的学生疲于应付升学压力带来的课业要求,根本无法很好地感知教学教材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学习只为学而学,不知学之意,更不知学之义。可能会在达不到学业要求的情况下,由于压力和认知的偏差而产生诸如自杀、伤人等生命安全的问题。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而在新课改的引导下,生命教育能够更好地在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中进行,从而使小学生正确应对学业要求,更好地学会生活,珍爱生命的存在。
3 生命教育之实施
“生命”这一命题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它可以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就餐饮食不浪费粮食,大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可以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教材。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空泛的大道理并不能够很好地被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所接受。
(1)生命教育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自己有内容可说,有想法可谈,有感触可发。例如,在教学《练习5》中孟子的两句名言时,让学生回忆与家中亲友相处的经历,有感而发,从而真正理解什么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家中亲友、尤其是长辈的感情,又深化了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明了,对家中长辈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有生命教育隐含在其中,生命教育原来就处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俯拾即是。
(2)生命教育应该有例可循,让学生有的放矢,有所依据。目前并没有一套严谨的教材专门在广大小学教育中为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光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有意引导,收获甚微。因此,一些辅助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新版中小学生行为守则》就可以成为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抓手,通过条条列列的规范,让学生知晓可为与不可为。在晨会课、班会课等时间段,带领学生分条研读守则,让宽泛空洞的生命教育有了具体可行的方向和依据。
4 生命教育之延伸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单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也不是简单地只是学校范围内学生与教师的“自娱自乐”,而应将学校内的良好氛围延续到家庭中去,让家长明确自己所应尽的责任,自己在孩子的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亲密的同时,生命教育也得到良好的实施和延伸。例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便是一条维系两者关系很好的纽带。将《守则》带入家庭,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家里同样需要进行生命教育,这便是《守则》在家庭中延续生命教育的表现。家长可能并不能像教师这样的专门人员一样,能对孩子进行系统专业的生命教育的授课。但是《守则》就可以提供给家长一个很好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应该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不能让教师在学校的努力,因为回家的放松而前功尽弃。
生命是宝贵的,而小学生作为需要重点保护的群体,他们的生命安全问题更应得到重视。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新兴教育理念,它的发展仍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生命教育更好地实践,让小学生们的生命观念更为完善,让他们明白生命的真谛,了解自己和他人、他生灵的生命同样是宝贵的,能知晓死亡的庄重。
参考文献:
[1]孙效智.台湾生命教育的挑战与愿景[J]台湾:课程与教学季刊,2009(3).
[2]冯建军.从知识课程到生命课程:生命教育视野下课程观的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13,(9).
作者简介:王宜佳 (1992-),女,江苏昆山人,本科学历,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