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情境 让初中语文教学激情飞扬
2016-05-14薛峰
薛峰
摘 要: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就是体现在教学手段是否新鲜,新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其中精心设计的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语文教学情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语文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文体产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教学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境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4-01
要想设置精彩的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调动学生的感观,就必须先组织好年级集体备课工作,让每一个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写出导学案,检测案,然后每个老师再精加工,查资料,搜索相关的课件,重新整合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民主、快乐中进行师生研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使教学始于情境,在美轮美奂的情境中实施开放教学和创新教学,打造激情飞扬的语文课堂教学。
1 设置动人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品味文本的情感真谛
用音乐及画面创设听觉及视觉情境,能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有力地渲染了教学气氛,给予学生听觉及视觉上的震撼,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文中的情感基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例如,教学《乡愁》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余光中作词,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这首歌,通过低调、舒缓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充满深情的演唱勾起了学生淡淡的怅惘,使学生的情感油然融入:
小时候乡愁是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乡愁是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乡愁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深情感受到诗人思乡念国的情怀,巧妙的情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起到了目观其行,耳闻其音,心领其意。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使用多媒体播放《至高无上地爱》的配音朗读《背影》,创设听觉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买橘子时对父亲背影描述,衬托出父子血浓于水的情感,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出现情感迁移,对号入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构造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在问题情境中,巧设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烘托课堂气氛,俗话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置好的问题情境容易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善思善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富有诱导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其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深情阅读,然后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分设小组讨论,领会其中涵义。(1)作者在文中那些场景下提到背影?(2)学生几次提到背影,每次背影都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中有几次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实时点拨,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各自抒发作者对父亲的爱以及因自己的行为对父亲后悔之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相关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加深初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不但增强了教学的效果,还深化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
3 创设表演情境,深刻体会文本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直观显现故事情节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刻画出内心的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老师为了形象生动,搭建平台,营造学生表演的情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能深刻理解孔乙已有钱时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气,笔者叫擅长表演的学生到讲台前模仿表演,表演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神态,形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孔乙己死要面子活受罪情境,又让另一个学生表演孔乙己穷困潦倒、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表演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的形态,引起班级的哄堂大笑,充分领悟到鲁迅先生诙谐贴切的描写语言和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在这样的表演情境中,学生真正实现了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理解与体会文章。
4 创设想象情境,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悟
语文课文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性格迥异人格特征,教师可根据作品内容以及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来创设想象的情景,启发引导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联系生活的实际,对作品中的形象加以补充,将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形象后,教师可由此创设想象的情境,引发学生感悟,例如鲁迅学生的《祝福》,鲁迅写了祥林嫂在大雪纷飞中,步履蹒跚,倒在雪地里悄无声息地死去,而在鲁镇鲁四老爷家,噼噼啪啪燃放着鞭炮声中忙着年货,准备祝福,鲁迅运用对比的手法衬托的手法,让学生读后心理沉沉,使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祥林嫂是当时中国最惨的妇女,她的不幸,她的悲惨是谁导致的呢?是命运?是社会?还是鲁四老爷?最后使学生思考到了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是一群可拍旧势力:夫权、族权、政权、神权,也表达了作者的愤恨和无奈。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人物的心理状态,轻松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放飞学生的思想,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打造高效、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2]巩子坤.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3]闫志娟.浅析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