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化陶瓷雕塑贴花技术及其审美

2016-05-14林素英

佛山陶瓷 2016年4期
关键词:贴花德化技法

林素英

摘 要:现代德化陶瓷贴花技术是在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法基础上形成的陶瓷表现技法之一。贴花技术通过具体表现形式出现于现代陶瓷中,是陶瓷贴花制作技术美的某种延伸,它的文化寓意,是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环境与传统文化因素的有机结合。

关键字:德化陶瓷;雕塑;贴花技术;审美

1 引言

德化陶瓷是福建德化汉族的传统瓷雕塑烧制陶瓷。它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德化陶瓷贴花技术的影响力正日渐深远。长期以来,在吸收中国各地陶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德化陶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技法及特征。德化陶瓷的制作技艺十分复杂,其中贴花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一种。本文主要介绍了贴花技术,揭示其形成过程及审美特征。

2 德化陶瓷贴花技术简介

2.1 德化陶瓷的概念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中国陶瓷文化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其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作品美观具有文化价值,传承至今。在古代中国,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明代属于德化陶瓷发展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此时中国的制陶技术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清代以后德化陶瓷业逐渐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陶瓷艺术家们的坚持下,德化陶瓷业再次复苏,优秀的艺术设计和风格相继涌现,使得德化陶瓷在市场上重现其辉煌。

2.2 德化陶瓷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德化陶瓷技艺开始出现。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世界各地。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2.3 德化陶瓷中的贴花技术

明代,德化窑陶瓷以生产白瓷为主要内容,并将白瓷生产逐渐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瓷工通过对陶瓷材料的工艺性能的掌握并通过借鉴古典陶瓷制作技艺,发展出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其中贴花就从属于这些技法中衍生而来的陶瓷生产制作技术。

3 德化陶瓷贴花技术的审美

3.1 陶瓷贴花技术的表现形式

贴花技术存在的一个必备前提条件就是陶瓷泥料的可塑性和黏性。此外,作为陶瓷手工艺品,技术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了贴花制品的造型和质量。长期以来,德化窑白瓷材料的材料性能和手工生产一直保持良好水平。德化窑的瓷胎致密,瓷土中的氧化硅含量较高,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白瓷,透光度更为良好。在手工制瓷工艺上,经过历代瓷工的不懈努力,德化陶瓷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生产技术、技艺及经验。

陶瓷贴花技艺相区别于大生产过程中的机器制作,它远离于工业生产线。同时,由于不属于社会消费品,它也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贴花技术作为工艺美术品,仍然起着美化人们日常生活环境的重要作用。从传统手工艺角度看,陶瓷生产注重手艺与技术的结合,特别是手工艺技术的利用。贴花技术是于民间产生的手工制作的造型方式,佛教文化盛行的某些时代,大量的佛教寺院都通过泥塑的方式来塑造佛教人物形象。陶瓷著名人物苏学金,通过结合当时德化陶瓷生产技术与古典瓷塑技艺的方式,成为著名的瓷塑艺人。后来,他通过创办瓷庄、收徒授艺的方式,将陶瓷手工艺技术进一步传播开来。苏学金之后,德化“苏门”瓷塑不断得到发展。作为一门手工技术,“苏家”通过“世家”方式将其传承下来,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化陶瓷生产与市场经济需要的冲击下,陶瓷手工技术在德化陶瓷产区中仍然占有突出重要地位。一方面,当今德化陶瓷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使德化陶瓷生产力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成为当今德化陶瓷经济所有制的一种经典形式;另一方面,手工艺是一种技术的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它具有技术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双重文化特征。泥塑贴花在现代德化陶瓷装饰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便是它材料和技术相结合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特点,从而使之适合不同文化阶层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化审美的重要内容。这样,泥塑贴花在地区陶瓷文化中便形成一定的文化语境,并具有一定的受众基础。

3.2 陶瓷贴花技术是现代陶瓷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通过从传统陶瓷雕塑吸取精髓而发展出来的陶瓷贴花技术,于陶瓷艺术创作的新环境中得到了崭新的发展,它的文化语境的变化原因便是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环境的变化。陶瓷贴花技术是从传统手工艺时代通过不断传承而保留下来的陶瓷生产制作技术,具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特色和气息,产生并发展于当地的陶瓷文化环境中,富有深厚的民间审美基础。

早在明代,德化瓷塑就显示出粘帖的制作迹象,何朝宗创作的佛教形象中,就已经渗透着“贴花”的造型因素。苏学金利用捏塑方法所塑造的《瓷梅花》,通过从塑造梅花的各个独体开始,然后用粘贴的方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对陶瓷贴花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启示。现代的德化民间陶瓷制作多采用泥塑贴花的方式来完成创作,并着力于显示着地方特色。例如,陈明良先生创作的《荷花瓶》,就是利用泥塑贴花的技法制作和表现的。在该作品中渗透着浮雕与圆雕相结合因素,它具有雕塑感的形象,富有审美空间及审美张力。再如,赖礼同先生创作的《傲雪梅花》,作品通体采用泥塑贴花的装饰塑造方法,作品既有精细入微的刻划,又有轻描淡写的概括,造型新颖,形象生动。泥塑贴花技术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因创意需要而多变,也因创作者个性张扬而独具个性化特征。

随着德化陶瓷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因经济发展原因而导致的文化审美认同感的不断加强等因素,泥塑贴花和釉上彩绘的借鉴结合必将展开,这是继陈明华先生有色瓷土利用基础上的新突破。因此,在陶瓷审美的新文化语境中,陶瓷贴花技术是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相结合、传统文化因素与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环境有机结合的产物。

4 结语

德化陶瓷贴花技术是通过在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法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最终成熟的陶瓷表现技法之一,它通过将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环境与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成为人们不断发展的综合审美观念的代名词之一,它所具有的艺术和审美相结合的认同感,是建立在民间美术基础上的一种民众情节。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郭其南.瓷都群星——德化瓷坛古今百家[M].广州:广州花艺出

版社,2000.

[3]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J].岳麓书社,2005.

[4]黄振辉.国际陶瓷艺术研讨会论文集[J].广州精雅创作画苑

.2002,30.

[5]邱振亮.中国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贴花德化技法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合同签订时,需要贴花履行印花税的纳税手续吗?
过年啦
精通拍摄技法
德化也有五彩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延迟贴花技术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