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张爱玲的插画艺术

2016-05-14尹舵吴泽旋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叙事性插画张爱玲

尹舵 吴泽旋

[摘要]:张爱玲以文学的成就而著名,但是却鲜有人知道她的绘画。张爱玲虽然没有经历过长期训练,但是她却有特别的天赋。画作往往与作者的历程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主要讲述有关张爱玲绘画的历程与见解,以及对张爱玲的部分画作评析。张爱玲的画有很大的叙事性,往往寥寥几笔,就能把人物内心和事件的内在画出来,画面里有一种置身事外、看破红尘的虚无感。张爱玲在战争动乱里安静地描绘世界。

[关键词]:张爱玲; 生活经历; 插画; 赏析; 叙事性

1、张爱玲的生平简介

张爱玲,原名张煐,1920年出生于上海。8岁时,张爱玲开始跟着从欧洲游学归来的母亲和姑姑学习绘画、英文、钢琴,并开始读中国的古典名著。后来张爱玲父母离婚,她跟随父亲生活。后来她与后母发生口角,父亲打了她,并且还被禁足半年。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与母亲、姑姑同住。母亲给了两条路给张爱玲选择:一是嫁人;二是读书。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她很顺利地通过了英国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但是因为战乱的原因而放弃,不过,张爱玲转而在香港大学读文科,从而认识了一生的挚友炎樱。珍珠港事件,香港沦陷,学校停课。此后她回到了上海,靠写作来度过难关。这时的作品让她名声大噪。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谈了一场恋爱,而对方是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服务部的胡兰成,她与他在一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两个人都一样对文学有追求,就是因为这种文学上的关联走到了一块,张爱玲爱得一心一意,不介意他的汉奸身份,不介意他的已婚,帮助他逃命,可胡兰成却在途中结识新欢,张爱玲也就自己放弃了这段感情。失恋以后的张爱玲文章写得也大不如前。而后张爱玲幽居美国,认识了赖雅,结为夫妻,照顾他直到老去。1995年,张爱玲死于美国。

2、 张爱玲小说中的插画赏析

由于这样曲折的人生经历,张爱玲养成了一种冷峻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她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叙述着故事。在她的小说中或封面上,都可以看见她自己配的插画,而这个绘画的能力,跟她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甚至是必然的。张爱玲的插画大多是为了小说情节所画,具有叙事性,还有一些自画像,总能把个人的那种冷峻气质表现出来。

张爱玲给小说《花凋》中的郑先生和郑夫人配了插画, 画面中郑先生身材微胖,手里端着一杯茶,嘴里刁一根烟,悠然自得的静坐着;郑夫人有着尖尖的下巴,瘦瘦的脸,斜睥着眉毛;她抬着头,颈部的弧度、腰的弧度和裙角被风吹起的弧度,连贯自然,笔画简练,却把郑夫人的消瘦和哀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对将女儿婚姻当做产业的夫妻,颇具意味的是,郑夫人是站立着的,紧张的,瘦消的,与生活对立的;郑先生是坐着的,安然的,微胖的,对生活以一缕香影;那一杯清茶起到连接的作用,把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联系在了同个画面,有一种强烈的对比,但是却不失和谐,因为不管如何,郑先生和郑夫人有一点是一样的,他们都自私,女儿川嫦的婚姻不顺,生病,他们却置之不理 ,相互推让,任其自生自灭。从画中可看出当时的世态炎凉。张爱玲的画要联系其文章来看,便可知道别具匠心。

《茉莉香片》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小说描绘了一段悲凉的故事:从小缺爱的聂传庆在学校里暗恋活泼开朗、带人友善的言丹朱,但当他得知言丹朱的父亲言子夜是自己母亲昔日的恋人时,悲观压抑的聂传庆把对言丹朱的爱慕转化为仇恨,最后生成心理畸形,暴打言丹朱泄愤。张爱玲也给《茉莉香片》配了插画,图面中聂传庆和母亲冯碧落前后站立。冯碧落“前刘海长长地垂着,俯着头”,心中有无限“说不出来的昏暗的哀愁”。冯碧落喜欢言子夜,但是因为门第观念的问题和顾及言子夜的前途,她就没跟言子夜一起出国,但当子夜回国时,她已经被迫嫁给了并不喜欢的聂传庆的父亲;聂传庆的父亲因为冯碧落并不喜欢自己,在冯碧落去世后,父亲就把对母亲的憎恨转移到聂传庆身上,对他极其的刻薄,其实聂传庆小时候也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孩子,但在父亲无情刻薄的折磨下扼杀了,因此才养成了孤僻畏缩的性格。插图向观众传神的述说了两代人的隔世哀怨。

艺术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与文学,影视都有联系。莱辛就认为诗与画的关系密切,“经常携手同行,诗人总是要向艺术家看齐,而艺术家也总是要向诗人向齐,不过,有一些美是由诗随呼唤而来的而却不是画所能达到的,诗往往有很好的理由把非图画性的美看得比图画性的美更重要。”所以,绘画是离不开文学的,而当张爱玲这样一个文学者来画画,我认为她的画有不同于专业绘画者的独特的美,一种文学思想上的美,特别是她的文学语言也是如此的特别。

结语

张爱玲大多用朴素简单的笔画,勾勒出人物的特征,或是人物组成的场景,而且这些场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是她总能捕捉到一种人物内心的气息,抑或是一种当局者察觉不出的气氛状态。叙事,却不知是事,而是事的内里。在她笔下,有一种出世的虚无,又有一种入世的心,以入世的心描绘出世般的作品,就像一个处于和尚和菩萨之间的一种状态。张爱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社会动乱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奇异的美的盛宴。

[参考文献]:

[1] 止安、万燕,张爱玲画话[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 任茹文、王艳,张爱玲画传:美丽与苍凉[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3] 姜德明,插图拾翠: 中国现代文学插图选[M], 北京: 三联书店,2000

[4] 张爱玲,流言[M],上海: 五洲书报社,1944

[5]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3(11)

[6] 张爱玲,传奇[M], 上海: 上海山河图书公司,1947

[7] 张爱玲,茉莉香片[J],杂志,1943.11(4)

[8] 周黎燕,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图像叙事[J],许昌学院学报,2015.4

作者简介:

尹舵(1989.12~),男,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职称:学生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吴泽旋(1996.8~),女,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职称:学生,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绘画。

猜你喜欢

叙事性插画张爱玲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十七年诗歌”的叙事性分析及其诗学价值
坚守四大立场,突破叙事类文本的解读瓶颈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何籽❘插画
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