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树的混合选择的目的、方法
2016-05-14黄丽邹红艳王剑
黄丽 邹红艳 王剑
【摘要】:杉树是南方林区主要人工栽培的用材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速、材质优良、适用性广的特点。由于林区大部分杉树苗来源于小范围自采自育,杉树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近交使得种子遗传品质下降,种子生活力变差,杉树长势衰弱,效益低下。为提高杉树的单位蓄积量,增加经济效益,基于杉树良种不普及的情况下,混合选择势在必行。
【关键词】:杉树 ; 混合选择 ; 目的 ;方法
1杉树混合选择林的基本情况
杉木混合选择林位于吉水县螺田镇新建林班,面积271.3hm2。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8.7°、最冷月平均气温5.9°、最热月平均气温32.1°。≥10°的积温 2541°,极端最低温度-43°年降水量1553㎜,年日照时数1649h;无霜期279t,是杉木中心产区地之一。
试验林海拔高度213.5m,地势平缓,全坡,坡向北,土壤肥沃深厚,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2杉树混合选择的方法、注意事项
2.1混合选择的方法
杉树的混合选择可以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中进行选择,区域内所有的杉树都是候选数。而被选中的杉树称为优树。在候选树中通过遗传测定林中它的无性系或实生苗出色表现证明其遗传上优良的杉树叫精选树,也就是经过遗传测定的亲本。
在人工杉树纯林中一般采用对比法进行混合选择。技术人员在林分中部沿等高线对目测上下杉树,当找到一株出色的候选树时喷上红漆,以此树为原点,半径15m的范围内寻找4—6棵对比树。对比树应该是候选树生长在相似微立地上的同龄优势木。然后深入细致地测量候选树及其他对比树的所有性状。
2.2杉树优树择应注意的事项:
2.2.1杉树的混合选择应是杉树的自然分布区域内。
2.2.2林分应该是天然林或者是适合种子产地营造的人工林。
2.2.3对于入选树的生长性状挑选应在林分中等立地条件上进行比对,及不能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或差的地方进行挑选优树。
2.2.4对杉树的抗性选择应在收到过严重的自由灾害的区域内进行选择。
2.2.5仅最大可能在同龄林杉树纯林中选择优树,龄林最好在半个轮伐期至接近轮伐期。林分立地条件一致,没收到人为干扰的历史,尤其是没有 “拔大毛”的现象。
2.2.6优树的选择不应在面积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将杉树近交降到最低。
以上六点是来保证来自适合的种子产地的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及增加混合选择的遗传增益。
2.3混合选择综合指数的确定
(1)分别计算5株对比树的算术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2)优树与对比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的算术平均数比较,诺优树的胸径大于对比树的20﹪;树高大于对比树5﹪;材积大于对比树的50﹪。(3)把符合第(2)条的优树每一单项(胸径、树高、枝下高等)测定值用优先级性状合并成一个单一的选择指数。
I杉=0.55(D优树- )+0.25(H优树-H)+0.2(Z优树-Z)
I杉 为杉树的选择指数
上式中的0.55、0.25、0.2分别为胸径、树高、枝下高测量值的数值权重
(D优树- )、(H优树-H)、(Z优树-Z)、分别为优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减去5株对比树对应的算术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胸径单位是cm,树高、枝下高测量单位是m,在综合指数计算时要统一量纲(统一计算单位cm或m)。
3结果发现
3.1单一表型数据对比:
下表中不同地点选择的5个候选优树中,1、2、3、4、5号优树主要指标:胸径分别是22.4cm、19.6cm、21.8cm、18.5cm、20.3cm,2号优树的胸径对比树的胸径算术平均数为17.4﹪小于标准值20﹪即为淘汰,其他1、3、4、5都符合优树选择标准属优树;按照技术要求1、3、4、5号优树树高、蓄积均大于对比树的树高5%、50﹪。符合优树选择标准。
3.2综合指数对比:
杉树作为用材林最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是选育良种优先考虑的目的,在胸径、树高、枝下高三个生长指标中与其经济价值最为直接的是胸径、其次是树高、最后是枝下高。根据选择目的权重的不同,在综合评测中1、3、4、5个优树最为理想的是3号,最差是1号,5号和4号处于中间位置
下表为优树选择计算实例,
4问题与讨论
4.1杉树混合选择不宜在幼林中选择,幼林生长时间短各性状表型
是不一致,早期以高生长为主,胸径不明显,枝下高与林分郁闭度和林龄有极大关系,早期测定是极不准确的。因而,混合选择在中龄林以上林分中进行,主要是杉树经历长期生长基本生长性状基本稳定并适应本地气候。
4.2混合选择的优树并不是遗传品质优良的杉树,仅是为子代提供表型较好的亲本,优树也会产生遗传品质低下的子代,只有通过遗传测定排除环境因子影响来确定遗传品质好的家系。混合选择是获得优良遗传品质材料的关键第一步。
4.3综合指数是人为根据选择目的来确定的,不同的树种,不同的生长期它的综合指数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综合指数。
【参考文献】:
[1]T.L.怀特; W.T.亚当斯;D.B.尼尔 编著《森林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