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016-05-14梁景静
梁景静
摘要:计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新课标的要求,把计算教学摆在重要位置,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提高;计算速度
在《数学课程标准》里,对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本人对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计算教学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因此,不懂算理,光机械操练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方法,但这种“依葫芦画瓢”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所以,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取“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学生智能的形成。如如教学“口算乘法”中,在教学20×4时,要让学生明白算理:20是2个十,2个十乘4得8个十,8个十就是80 ,所以在計算20×4时,只要先算2×4=8,再在8的后面添一个0,也就是20×4=80。
教学中学生对算理理解到位,结合算理掌握算法,根据算法计算,才能让学生计算基础学扎实,使学生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 20×11=220 5×11=55 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 125×10=1250 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四、重视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速度的提高、技能的形成不是一、两天训练就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实现的。我每堂课前准备好20道口算题,让学生分组抢答或是写在本子上,再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五、加强估算教学引导,提高计算检查速度
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六、重视学生习惯养成,强化学生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日积月累,在每一次计算中强化训练,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断强化和巩固计算要求。如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审题错误即意味着计算错误,准确的审题是计算准确的前提保障;看清运算的前后顺序,尤其是在复杂的混合运算中,运算的顺序一旦出现问题,运算结果会出现错误;规范书写,对于数学题中的数字、小数点及运算符号,要求学生准确书写,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甚至连草稿的书写也要规范,避免书写马虎造成的计算错误;培养学生认真检验,尤其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培养学生利用四则运算中的互逆关系进行检验,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监督,自我检验的习惯,保证运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综上所述,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学生简单得出一个数的问题,而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训练,计算方法得到提高,计算速度不断提升等能力的形成。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指导学生的计算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最下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计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新课标的要求,把计算教学摆在重要位置,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