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述学特征

2016-05-14张文民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王国维

张文民

摘要:作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奠基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具有鲜明述学特征:一是“信而有征”,注重铺排史料,言必有据;二是“考胜于史”,长于史料考证且有独到发现,史的论述较弱;三是“述繁论简”,引述文献繁复,论评阐发简略。

关键词:《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信而有征;考胜于史;述繁论简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为其戏曲研究总结之作,也是中国近现代戏曲研究的奠基之作,与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史长编》以及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并称中国戏剧史学三大里程碑式著作。

王国维有感于元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沈晦者且数百年”的现实,遂撰成此书,对此他颇为自豪:“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宋元戏曲史》融乾嘉朴学与近代史学考证于一体,考论结合,追溯中国戏曲起源,论析中国戏曲特征,尤其是宋元戏曲的文学成就,发前人所未发。对于此书之于中国戏曲研究的成就及价值、地位,已有众多论说,笔者从述学文体的角度把《宋元戏曲史》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并稍加阐发。

一、信而有征

清代乾嘉朴学崇尚朴厚学风,注重资料搜集和证据罗列,主张无信不征。王国维青少年时期在家乡接受传统教育,其治学门径无不受朴学影响。1898年王国维来到上海后接触新学,既学习日文、英文、德文等外语,又学习物理学、数学等近代自然科学,还学习西方哲学、美学,这使王国维培养起重实证、求严谨的近代学术思维。

《宋元戏曲史》在勾勒中国戏曲起源、发展轨迹时,无不铺排大量史料,爬梳剔抉,掘幽发微,体现出作者“信而有征”的追求。如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开门见山摆出观点:“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紧接着援引《楚语》、《说文解字》、《商书》、《诗谱》、《东坡志林》等论证上古巫觋歌舞娱神之风,旨在追溯戏剧起源。此外,论“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时引王逸《楚辞章句》和屈原《九歌》之《东皇太一》、《云中君》;论“古之祭也必有尸”引《晋语》、《楚辞》、《诗经》及毛传郑笺;论“巫觋之兴,虽在上皇之世,然俳优则远在其后”引《列女传》、《说文解字》、《史记》、《左传》、《谷梁传》并据此概括巫、优之别,得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论汉至晋之俳优、角抵戏引《盐铁论·散不足》、《汉书·礼乐志》、《贾子新书·匈奴篇》、《史记·大宛传》、张衡《西京赋》、李尤《平乐观赋》、《魏略》、《世语》、《魏氏春秋》、《魏书》、《赵书》、《乐府杂录》;论《兰陵王》、《踏摇娘》歌舞戏引《旧唐书·音乐志》、《教坊记》;论南北朝角抵戏引《魏书·乐志》、《隋书·音乐志》、《隋书·柳或传》、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

这部分内容如果让今人来写,也许用一两条文献即可论证观点成立,而王国维尽可能地铺排材料,旁征博引,反复申说,由此奠定《宋元戏曲史》的总体风格:重实证考据,不事空谈,在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勾勒中国戏曲的发展演变脉络。写起来需要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史功底,读者阅读起来也需要有相当的学识素养,方可观其会通,窥其奥穾。

中国传统著述体式多为点评、注释、诗话、词话,或者以形象的语言表达鲜活的感悟、思考,兴之所至,随意散漫,或者富有知识性地评说、阐释,零星琐碎,不成系统。这种著述传统深深影响到后人治学,诸如“羚羊挂角”、“草蛇灰线”之类形象生动但不够严谨准确更无法实证的语言时时出现,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不大可能诞生在以象表意、朦胧混融的研究范式中。王国维打破著述传统,以言必有据、信而有征的科学实证精神展开对中国戏曲的系统研究;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披沙拣金,抉幽发微,努力走近、还原戏曲史实。

二、考胜于史

《宋元戏曲史》还有另一名字叫《宋元戏曲考》,叶长海对这两个名字作了详细考辨。王国维于壬子年十一月廿八日(1913年1月5日)致缪荃孙信中有言:“近为商务印书馆作《宋元戏曲史》,将近脱稿,共分十六章。”可见王国维撰写此书受商务印书馆邀约,最初书名定为《宋元戏曲史》。书成后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连载,后又出版单行本,二者俱题为《宋元戏曲史》。然而前面信中还有一句话:“将来仍拟改易书名,编定卷数,另行自刻也。”也许王国维对《宋元戏曲史》的题名并不满意,验之以亲友弟子在其身后于1927年编辑《海宁王忠悫公遗书》、1934年编辑《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收录此书均题《宋元戏曲考》,且前面提到的王国维其他论著题名多用“考”,因此《宋元戏曲考》的题名可能更符合王国维本意。是“史”还是“考”,一字之差,意义有别,因为这涉及到王著的述学文体特征,诚如叶长海所言:“《宋元戏曲史》虽加强了史的论述,但总的风格依然是‘考胜于‘史,‘考显而‘史隐。”王国维致缪荃孙信中说:“惟其中材料皆一手蒐集,说解亦皆自己所发明。”这正是《宋元戏曲史》“考胜于史”的述学特征。

《宋元戏曲史》对戏曲史料的考证用力犹勤,多有独到发现。如第四章“宋之乐曲”发掘出“诸宫调”这种湮没已久的艺术样式,并考证“董解元《西厢记》”实为“诸宫调”:

本书卷一【太平赚】词云:“俺平生情性好疏狂,疏狂的情性难拘束。一回家想么,诗魔多,爱选多情曲。比前贤乐府不中听,在诸宫调里却著数。”此开卷自叙作词缘起,而自云“在诸宫调里”,其证一也。元凌云翰《柘轩词》有【定风波】词赋《崔莺莺传》云:“翻残金旧日诸宫调本,才人时人听。”则金人所赋《西厢》词,自为诸宫调,其证二也。此书体例,求之古曲,无一相似。独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见于《雍熙乐府》、《九宫大成》所选者,大致相同。而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上)于王伯成条下注云:“有《天宝遗事诸宫调》行于世。”王词既为诸宫调,则董词之为诸宫调无疑,其证三也。

史料之翔实,论证之严谨,思维之缜密,令人叹服。对此发现王国维在另一篇短文《董西厢》中掩饰不住几分得意:“词曲一道,前人视为末伎,不复搜讨,遂使一代文献之名,沈晦者且数百年,一旦考而得之,其愉快何如也。”与之相似的还有对“赚词”这一乐曲体式的考定:“赚词者,取一宫调之曲若干,合之以成一全体。此体久为世人所不知……唱赚之中,亦有敷演故事者,今已不传。”并从《事林广记》中发现常用赚词。王国维的这些发现、结论得到后世文学史、戏剧史家的公认。

因此,《宋元戏曲史》重在对历代戏曲文献史料的搜集考证,从中勾勒中国戏曲发生发展的大略轨迹,不时有独到发现,即如作者所说“材料蒐集”与“说解发明”。

三、述繁论简

与繁复的史料爬梳与考证形成鲜明对比,《宋元戏曲史》对中国戏曲的论评言简意赅,由此形成“述繁论简”特征。如概括戏曲的本质特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延续先前“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著名观点。作者认为“由叙事体而变为代言体”为“戏曲上之一大进步”,“而后我中国之真戏曲出焉”。对关汉卿《窦娥冤》、纪君祥《赵氏孤儿》等悲剧作品甚为激赏,“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概括元曲之佳处一为“自然”:“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一为“有意境”:“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结尾分别以唐诗、宋词名家比拟元曲各家的不同艺术风格,堪称妙笔。

不过,这些“论”在《宋元戏曲史》中只是吉光片羽,更多的是“述”,即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引述、排比、爬梳、考证,把读者带人戏曲历史知识的海洋。重实证轻阐发,多考辨少论析,从中又可以看出乾嘉朴学对王国维治学的深远影响。且不说难以计数的零星征引,这里仅就大段完整的文献引述举例如下:

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钩稽《代面》(《大面》)、《拨头》(《钵头》)、《踏摇娘》(《苏中郎》、《苏郎中》)、参军戏、《樊哙排君难》(《樊哙排闼》)等5种歌舞戏,引述《旧唐书·音乐志》、《乐府杂录》、《教坊记》、赵磷《因话录》、范摅《云溪友议》、《五代史·吴世家》、姚宽《西溪丛语》引《吴史》、《唐会要》、宋敏求《长安志》、陈呖《乐书》;钩稽9种滑稽戏,引述《资治通鉴》、《旧唐书·文宗纪》、高彦休《唐阙史》、无名氏《玉泉子真录》(《说郛》卷四十六)、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郑文宝《江南馀载》。

第二章“宋之滑稽戏”钩稽42种滑稽戏,引述刘敛《中山诗话》、范镇《东斋纪事》、张师正《倦游杂录》(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六十四引)、无名氏《续墨客挥犀》、朱或《萍洲可谈》、陈师道《谈丛》、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李扇《师友谈记》、曾敏行《独醒杂志》、洪迈《夷坚志》、周密《齐东野语》、刘绩《霏雪录》、张知甫《可书》、岳珂《程史》、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张端义《贵耳集》、张仲文《白獭髓》、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罗大经《鹤林玉露》、仇远《稗史》(《说郛》卷二十五)、《宋史·孔道辅传》、邵伯温《闻见前录》、沈作酷《寓简》、《金史·后妃传》,引述部分几乎占据整章篇幅。

此外,第四章“宋之乐曲”,引述“转踏”、“曲破”、“大曲”、“诸宫调”、“赚词”等曲词;第五章“宋官本杂剧段数”细考《武林旧事》所载280本官本杂剧;第六章“金院本名目”细考《辍耕录》所载690种院本;第八章“元杂剧之渊源”细考《中原音韵》、《辍耕录》、《太和正音谱》等所录元剧曲调335章,还列出元杂剧、宋官本杂剧、金院本剧目对照表揭示元杂剧题材渊源;第十章“元剧之存亡”参校各种元曲典籍分列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纪君祥、郑光祖等44位戏剧家116本剧作;第十四章“南戏之渊源及时代”细考《南九宫谱》所存543章南曲。

如此不厌其烦列出各章内容,意在说明《宋元戏曲史》对文献的引述是如何的繁复,从而为后人从事相关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索引,也许这本书叫作“上古至元代戏曲史料钩沉”更为准确。

综上,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在戏曲史料的搜集、梳理、考证方面孜孜石乞石乞,颇有创获,不但在内容上开戏曲研究之先河,而且在体式上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创立打下坚实基础。梁启超说“曲学将来能成为专门之学,静安当为不祧祖矣”,陈寅恪认为王国维的研究“学术性质固有异同,所用方法亦不尽符会,要皆足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以上立论都着眼于《宋元戏曲史》的拓荒之功,自此中国戏曲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既然是拓荒,就不会尽善尽美,比如史料铺排有余艺术分析不足(某些地方还显得驳杂),重在具体史实的考辨而对戏曲的艺术性、系统性、规律性把握不够,对戏曲家、戏曲作品的评述比较薄弱,材料引用、数字统计方面存在一些误点等,其补正与进一步研究留待后人来做。

猜你喜欢

王国维
“烧书”改变王国维
“烧书”改变王国维
王国维夫人“烧”书
王国维死于“贫穷”
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
王国维的“六不”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轶事
不囿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