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照片透露的特殊线索

2016-05-14景振华

检察风云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洋民国毕业

景振华

图像就有这个魅力,虽然它不说话,它没做任何解释,但如果你敏感,你看到这个人,你就可以看到他的身世,看到他的文化程度。——马未都

这是一张老照片,上面写着具体时间,是民国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就是公元1924年。那一年,我爹都还没有出生,他是1926年出生的。这照片距今已经有九十一年了。上面写着“平遥留省一中同仁欢送”。下面有七个人,是温光庭、裴思诏、赵保三、史子铸、高良材、侯汴春、梁肃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七人。这张照片非常有意思,我想它不是搭景拍的,它上面这个景色,今天已经不复存在,将近一个世纪过去,我们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景了。

在照片上面可以捕捉到很多信息。这上面的每个人都显得很富有个性。社会有多艰苦,从每个人的相貌状态上,就可以看出来。人越早熟越表明社会的艰苦,今天的孩子都一方面早熟,另一方面是晚熟。早熟的是不该知道的都早熟了,该知道的都晚熟了。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他们很多都大学毕业了,脸上还满是稚气,不能应付今天的社会。

一百年前在中国受教育,是一个天大的事情。这上面的人理应都是中学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这些中学毕业生比今天的博士生还稀罕。今天有个博士生,倒没那么稀罕。过去这些孩子受这样的教育,一定要有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背景。读书是很费钱的。我去年回家的时候才知道,当年我爹读书每年要卖四亩地,一亩地一块大洋,卖四块大洋读一年书。我爹读了十年的书,花了四十块大洋,这些钱在当年家乡那个小海岛上,能买四十亩地。所以我老说今天读书再贵,也没有我爹当年读书贵。我爹正因为读书,才出来参加革命,才有了我。这张照片上面所提到的平遥省一中,我们不得而知是哪个学校。查了一下资料,平遥中学非常有名,它恰恰创立在1924年,就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平遥中学创立的时候叫励志中学,正跟这帮孩子的状态吻合。

到1956年的时候,平遥中学被评为“双重点”中学。今天老说重点中学。1958年的时候更新的一个事来了,平遥中学变成了平遥综合大学。可惜这平遥综合大学只存在了三年,1961年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把它解体了,又回归为平遥中学。

如果照片上这些人跟平遥中学有关,或者跟早期的平遥中学有关,我们就很希望知道一些秘密。凭肉眼观察,当时最年轻的应该有十五六岁。今天要找他们二十八个人,如果这些人还有活着的,现在的年龄至少要在一百零五岁以上。但是我想,他们一定有后人在世。刚才说了其中七个人的人名,再有这些人都有精确的相貌,那我想有很多人可能知道,这是他祖上的谁谁谁。我们倒很希望,通过《都嘟》这个节目,能发掘到这上面某一个人的后人,我觉得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功德无量的事,会找到很多闻所未闻的故事,说不定能够填补正史的不足。

今天的毕业照都什么样子呢?以我有限的观察,一定是校长坐在正中,旁边是教务主任和各个老师,然后一大堆同学,根据自己在班里的地位,由中间向四边扩散,每个人都神情专注。请注意,我用了“神情专注”这个词。说到这儿,我自个儿都想乐,全班同学都神情专注地照这样一张照片,让外人看来都有点呆滞。近几十年以来的毕业照都是这个状况。最近几年有点小变化。大学毕业以后,流行各种有创意的毕业照。最新鲜的毕业照就是,女同学跑到男厕所里,男生背着冲洗小便池,女同学都很开心地站在前面,照一个毕业照,称之为创意。这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呢?表明今天的学生比二十年前要开放很多。

再转过头看这张照片,注意看,他们的姿势不等和位置的随意,表明民国时期那时人的状态都非常松弛,都急于表达自己。民国革命是中国两千年封建加帝王史上的第一次彻底的革命,由此推翻了帝制。每个人都有一种新的思想,新思想有外来的,有自己生发出来的。在民国革命时,大量知识分子都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表达自己对这个新的世界的看法,每个人都觉得他能够为社会,为未来做出一份贡献。这些人就算他是采取一种揣手状,你看这个人揣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姿势,把手揣起来,内心也是火热的。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张照片的时候,能感受到九十年前民国初年,一群小小知识分子走向社会时的一种状态。这个照片给我们的信息恐怕还不止这些。这些人走向社会,走向未来,乃至要经过国内一系列战争,他们的命运如何?如果能够找到本人或其后人,就能解开这道题。

编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猜你喜欢

大洋民国毕业
悬浮屋
我们今天毕业了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五行真经(6)
毕业季
前往大洋深处
第十章 前往大洋深处 (上篇)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