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探究引领书香校园建设
2016-05-14孙爱华
孙爱华
“书香校园”的基础和核心是“读书”,阅读得法,事半功倍。走过十年特色之路,统一路小学的学生实现了读书量的积累。“如何引导学生实现由阅读量的积累到阅读质的提升”,这是我们书香建设中的又一项探索。
一、 丰盈书香文化场
“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乐趣却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被打扰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更不要说我们的阅读态度(这本书是不是我们喜欢的类型)和阅读的动机(基于工作需要,或纯粹是私人兴趣等)了。”[1]这是英国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所说的话。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建设良好的书香校园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阅读氛围,还要为学生提供好的阅读素材,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阅读的兴趣所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统一路小学以“书香校园环境下读书方法的研究”作为构建书香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通过每日的晨读(每天早晨古诗词、经典国学的吟诵播放和学生经典晨诵)、午诵、暮吟(午、晚放晚学时,以级部为单位进行集体诗文吟诵),让学生时时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经典国学的滋养;通过增设开放式图书角,增加图书种类,不断完善三味书屋的书香氛围,丰富经典文化底蕴;通过丰富班级图书角,开放学校阅览室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宽松环境;通过年级走廊必读和选读书目主题墙的“推荐理由——走近名家——片段赏析——好书链接——个性感悟”的“五步”设计,保证学生阅读有指导、有实效。
二、 提高学生阅读力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阅读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之一。阅读是精神文化消费的手段,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必要途径。对小学阶段来说,提高阅读力不单单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目前小学生存在阅读面单一狭窄,阅读量小,缺乏专业的阅读指导,只重视“读”,忽视了读后交流、探讨的过程等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提高学生阅读力的方法。
1.明确经典阅读体系
确立经典诵读篇目和经典阅读篇目两个类别。
经典诵读篇目:依托校本教材《少年蒙学经典》年级读本,以经典诗词、国学经典名篇、中华经典名言名句为主要内容,对一至五年级进行了梯度式内容和要求的界定,形式上以背、诵为主。
经典阅读篇目:精选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基于学生实际确定年级必读和选读书目,在数量和难易程度上均得以充分体现,形式上以读、赏为主。
现在,学校推荐书目纵向上年段性明晰,横向上难易度符合学情,形成了一至五年级序列化的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相结合的经典阅读体系。
2.做好阅读常规指导
每周五的习字一刻钟时间为我校常规读书指导时间,教师围绕经典阅读篇目体系中的必读书目,分章节进行精读、速读、略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的指导;引导教师加强晨读时间的经典诵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诵出韵律、悟出意境,从而熟读成诵;假期中,每个班级还充分利用班级平台,及时发布读书题目,交流读书方法,定期进行假期读书活动的指导和反馈,保证孩子读有所得。
3.加强书香课堂研讨
(1)学校常态“书香课堂”研讨
一是不断优化“经典诗词诵读课、经典阅读指导课、经典书香拓展课”三种读书课堂模式。将“传统阅读课”发展为“经典书香拓展课”,其优化点在于“经典书香拓展课”更加注重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并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书香元素,以一篇文章的感悟带动整本书的阅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引领学生走入《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在进一步完善“经典诗词诵读课、经典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以经典书香拓展课为主体,经典诗词诵读课与经典阅读指导课为两翼的书香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师生共同探索出批注法、猜读法、读写结合法、对比阅读法、讨论读书法、点线梳理法、拓展阅读法、加注标题法、写读后感法、质疑法、分类摘抄法等十多种读书方法。
二是探索“诗歌诵写课”书香课堂模式。读、说、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本学期,我们开始尝试进行诗歌诵写课的研讨。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各年级探索出诗歌创作模式(一年级的模板创作,二年级的小节创作,三年级的儿童诗自由创作,四年级的五言律诗创作、五年级的七言律诗创作),今后,我们将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2)教研组主题“书香课堂”研讨
除学校共性的读书模式研讨之外,各教研组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进行个性化的特色研讨。一、二年级开启绘本阅读: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读、说能力为基点,引导学生利用“想象猜测法”在画面欣赏中猜测故事情节;三、四、五年级进行读写探索:主要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为目标,并就微视频如何优化阅读课程进行探索;五年级深化导图式研究:教师针对所读书目,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人物、事件、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分析,让学生明晰读书的要领与方法。
4.开设特色读书“作业”
我们开发了系列读书作业:为学生精心设计书香漂流日志,引导学生将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以及读书活动等记录下来,并且以每日漂流的形式与同学、家长分享。开设的探究性读书作业和主题研究性读书作业(“快乐读写绘”、“我是小书虫”“小手做书签”、“晒晒我家的书柜”、“读书小海报”、“我是小诗人”等)体现了方法的引导、成果的积累,成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作业。
5.丰富读书特色活动
每年的6月和11月为学生的读书节活动月。在读书节活动月中,学校以级部为单位统一组织阅读考级活动。通过读书节的丰富多彩活动(古诗词积累、新闻大放送、优美诗文诵读、好书推介、读书专题手抄报、读书卡大比拼、读书才艺展示、成语天地、趣味古诗、古诗新唱、读书方法大家谈、古诗大王挑战赛等十多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才艺。
三、 夯实书香共同体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两大场所。书香阅读的稳固开展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自己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能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家庭阅读氛围很难形成。有的教师则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观,以书本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引导。因而,为促进书香阅读的扎实开展,学校通过教师阅读和亲子共读进行读书的引领和延伸,并通过不断完善的书香评价,激励学生阅读数量、阅读方法和阅读品质的综合提高。
1.引领——教师阅读
书香校园的共建,读书工程的引领,关键在于教师。每位语文老师都坚持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以便进行深入的阅读指导;学校建立读书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将阅读经典与写作感悟相结合;通过校园网上的“读物推介”、“读书大家谈”以及教师博客等平台推动教师进行读书碰撞与探讨;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演讲比赛、专家导读、青年读书论坛、读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的内化吸收,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
2.带动——家校共读
为使读书由学校走向家庭,实现“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学校搭建亲子读书平台,通过发放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倡议父母和孩子每天共同阅读,共看一本书;通过读书月中开展的“书香门第谈读书”等系列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总结好的读书方法;通过开展“家长进校园读书导读”,以一个家庭的优秀阅读方法、经验阅读带动一批家庭。
3.激励——完善评价
在书香工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完善书香评价体系,以学生读书章章评、家庭读书日日促的方式,通过学生读书阅读考级制、家庭读书书香门第制等,设立相关的激励、保障措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生阅读积极性,促进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我们认为,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环翠区小学第一所AAA级特色学校、威海市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威海市特色学校、国家级书香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统一路小学在前行的路上一路收获,但作为教育人,学校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坚守书香,以方法的探究与引领,引导学生在潜心阅读中,自我领会,自我得法,为其终身发展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蔡宜容,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