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
2016-05-14廖苏莉
廖苏莉
摘要:本文通过抽取在校2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相关安全问题应对情况。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安全防范非常重要,面对安全问题的缺乏采取应对措施。基于此,结合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实际,拟对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提高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安全;平安和谐;校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37-02
大学校园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场所之一,校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家庭的和谐美满以及社会的安定有序。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平安和谐校园环境建构较为基础的工作,也是保护大学生身心安全健康的有效策略。因此,为了实地掌握和了解大学生安全意识水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5个专业的在校200多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5个系部的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中按男、女生分别为10%和9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共发放230份,其中护理专业、药学专业、检验专业、医学口腔专业随机各抽取1个班并平均发放50份,临床专业抽取1个班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问卷率100%。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相关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编排设计,对回收的调查问卷通过认真统计分析后,提出相关对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水平
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指大学生面对生活过程和生产活动中各种不安全因素及潜在危险的预判和辨别能力。调查发现,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对某些安全风险的识别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70.2%的大学生表示能做到“离开寝室而寝室无人时会有意识的锁上宿舍门”;65.3%的大学生表示“在使用ATM机取款时会警惕旁边人的行为”;但是,6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曾有过1-3次的上当受骗经历。
与安全防范意识情况相比,多数大学生还缺乏安全风险处置能力。80%的大学生表示“留意学生宿舍和教学楼的安全出口标志”。但是,62.4%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校园公共场所的消防栓或灭火器材”;90%的大学生认为“现代网络里的环境较差,甚至有点乌烟瘴气”。但是,75&的大学生对是否有必要加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表示“无所谓或者没必要”。
(二)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1.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大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充裕和集中,大学校园是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场所。更进一步地说,通过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结合运用现代化的各类教学手段,学生安全教育效果将会得到有力的提升。调查结果表明:占比不足一半的学生并未通过课堂教学接受安全教育。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6%的学生压根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由此可知,存在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的危险或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安全隐患是有一定原因的。
2.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途径。由于安全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性,有异于其他日常专业性的课程教学,特别是涉及火险逃生、防身防盗等安全隐患技能时,更需要专业人员或教师的现场指导或个体实战演练,所以,专业指导老师的以身带教在安全教育过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内外化统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途径中,多数学生选择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获得,40%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学校教育或政府宣传的。这表明学习途径虽然不一,但是掌握提高安全技能的效果难以通过单一的宣教灌输方式得以保证。
(三)大学生日常安全技能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在家长们的呵护下成长,社会阅历相对单纯,生活经验相对欠缺,甚至有的生活习惯还较自由散漫,对各类安全防范如防火、防盗、防骗、防疾、防意外伤害等缺乏常识,对相关安全隐患也缺乏预见性。通过调查还发现,大学生在交通安全防范方面也有所欠缺,85%的学生在乘坐出租车时不会留意车牌号;16.2%的学生表示在外出前不提前告知朋友。另外,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也不容小觑,如学生在宿舍内通常会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调查时,30%的人表示在长时间离开房间时不关掉电源开关和电器;27.6%的学生表示在宿舍内燃蜡烛;10%的学生还会在宿舍吸烟等等。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办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1]因此,为了提升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效果,使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学生身心安全健康发展,学校可针对大学生常见安全问题每月定期开展一次专题宣传活动,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或综治宣传月的有利时机,集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安全宣传活动。如利用墙纸墙报、展板横幅、电子播放屏、校园广播、校园网络视频等媒介,适当采用一些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以直观生动刺激的画面,让大学生认识到安全事故严重的后果。或通过举办安全教育征文、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安全文艺汇演等活动,不断扩大安全宣传覆盖面,促进全体师生安全意识的共同提高。
(二)加强安全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
为巩固安全宣传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学校应整合社会有关力量的支持,帮助学生掌握遇到安全事故时逃生自救和施救的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演练的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公共安全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外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对反恐、防恐、火灾、地震及其他一些突发事件等安全问题,一旦遇有突发事件时做到不惊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伤害。
(三)整合安全教育力量,增强学生安全主体意识
目前,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通常是采取“上传下达”的教育方式,即只召集班团干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再由班团干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的教育形式。如何整合有关力量将安全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或课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充分发挥家长在大学生安全意识培育中的作用。畅通家长与高校老师的沟通渠道,让学校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特点,家长也更清楚孩子在校表现,达到共同教育和培养的目的。二是开设相关安全主题的课程教学。邀请校外安全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创建跨学科跨领域的警校合作、校外“安全教育基地”等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模式。三是校内建立一支由保卫、学工、医务室、班主任及辅导员等一支专业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结合校园安全实际,定期接受有关安全教育培训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