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雨花》期刊栏目设置的特色

2016-05-14李哲

雨花·下半月 2016年5期
关键词:雨花短篇小说散文

李哲

《雨花》期刊,是江苏省创刊最早的纯文学期刊。它不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办刊宗旨和办刊方针,有着自己独特的编辑风格和较高的办刊水准,更以特色鲜明的栏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些栏目不仅为期刊增光添彩,本身也成为期刊的另一标志。通过对《雨花》中栏目设置的审视,可以发现,它既定不变的编辑方针正是通过栏目成功地体现出来,其栏目各有特色,综合体现了刊物的总体风貌及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栏目设置的倾向性

期刊栏目设置的目的在于体现编辑方针,集中展示杂志内容,增强传播效果。大凡成功的期刊都有自己特色的栏目来显示出本期刊的独特之处。这就是办刊应该注意并努力去遵循的倾向性、特色性原则。所谓特色性原则,即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既要让读者感觉新颖独特,又能够欣然接受,使读者由注目而联想,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期待。

《雨花》有着自己特色化的栏目设置,执着地坚守文学阵地,大力倡导短小精悍的作品,在众多文学刊物中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然而,一直以来,《雨花》期刊主打的栏目是“短篇小说”和“精美散文”,而且这两个特色栏目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成为“雨花品牌”的应有之义。

短篇小说的栏目先后设置有“小说世界”、“短篇姓短”、“精短中篇”、“短篇擂台”。这些栏目的设置不仅丰富了《雨花》的版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江苏短篇小说的发展。江苏作家大都有一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情结。“在潜意识中总是力求将每一篇小说或散文写成一座格局精巧、匠心独运的心中园林。”①在新时期全国小说的创作格局中,江苏无疑称得上短篇小说创作的“重镇”,正如董健指出:“江苏短篇小说的发展,显然已经客观地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局:从全国文学的总体来看,提到江苏的小说创作,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它的短篇。”②陆文夫更是以“小巷系列”得以大名鼎鼎。《雨花》短篇小说栏目是其传统的栏目,办刊至今发表过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培养了江苏作家如汪曾祺、高晓声、赵本夫等,他们在新时期之初都曾在《雨花》上发表其作品而蜚声文坛的。改版后的《雨花》仍然把“短篇小说”作为期刊的特色栏目,将继续推出高质量的优秀短篇小说。

《雨花》的散文栏目一直是精品栏目,从创刊开始就一直设有散文栏目,如“散文小品”、“大散文”、“随笔”、“精短散文小品”,而且根据散文内容的特点和思想,散文栏目的设置也是异彩纷呈。如“百味人生”写尽人生的所思所感;“人间万象”书写了世间的林林总总;“人生之旅”、“闲情偶记”充满了哲思和情趣;“新世说”则是《雨花》首创的特色散文栏目,诙谐幽默,鞭辟入里;此外还设置“静夜听雨”、“休闲走廊”、“家园回望”、“艺术博览”、“沧桑云烟”、“七彩华章”等散文栏目。这些散文栏目推出了有很多散文名家的作品,如艾煊的《碧螺春讯》系列和忆明珠的《破罐·泪泉·鲜花》,这些精美的散文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夏坚勇的《湮没的辉煌》为代表的文化散文,又在文坛掀起一股引人瞩目的昂扬之风。《雨花》设置特色散文栏目来繁荣江苏的散文创作,强调了散文写作的“新”思维,新角度,新构思,适应我国散文创作风生水起、蔚为大观之态势。“近些年来,江苏的散文创作渐渐走下殿堂,以更平易、更真诚的姿态走进了世道人心,走进了大多数人们的思想感情。确实的,《雨花》的散文随笔作品,近年来总体面目是和平的,温暖的,紧贴民生的,但在和平温暖中也尽可能以多样化的展现,呼唤性情文字,提倡风骨文章。”③一直以来,《雨花》期刊都有着自己的主张和倾向,着力打造《雨花》为江苏省的纯文学期刊,设置的特色栏目———散文栏目和短篇小说栏目,也极大地促进了江苏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

二、栏目设置的时代性

“期刊的特色是通过栏目体现出来的,栏目的设置需要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不断寻求围绕社会‘焦点问题或‘次焦点问题,才能展示刊物的个性。”④栏目的设置更要集中体现时代风貌,因为“现实世界变化无穷无尽,刊物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只有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新变化、新问题、新规律,将这种变化通过文章传递给读者,才能够赢得读者”。⑤《雨花》的栏目设置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紧跟时代步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雨花》的创刊号上,栏目设置辟有“杂感·随笔”、“诗”、“小说·剧本”、“理论·研究”、“花苑”。随着读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读者层面及其需要也会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雨花》在办刊宗旨不变的情况下,随期刊内容的局部更新而进行栏目的调整。《雨花》又更改增添了“诗海拾贝”、“诗苑”、“小说世界”、“短篇擂台”、“世象漫谈”、“杂花生树”、“世新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论坛拔萃”等栏目。

几十年来,《雨花》期刊形成的与人民、与时代忧乐与共的特色,又打破了传统文学期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四大板块结构,坚持文化化、生活化、多样化、高品位的办刊方针,以十几个丰富多彩的栏目和贴近生活、追踪时代的扎实内容赢得了读者。栏目是一个动态组合,它会不断补充、完善。2015年,在时任主编李风宇的精心策划和主持下,《雨花》又进行一次大规模改版,改版后《雨花》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不仅《雨花》的封面、版式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设计,注重刊物的视觉审美,更显大刊风范,而且取消了一些栏目,恢复刊发中、短篇小说和诗歌的传统。此外,还增加了《雨花·中国作家研究》下半月刊,这是由协会、研究会、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共同打造一本期刊。《雨花》上半月刊发的优秀作品将被下半月刊隆重评述,努力实现积极互动,形成作品与研究相互辉映、互为镜鉴的良性局面。《雨花》栏目设置总是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开拓创新,不断更新读者的阅读视野,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在新时期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栏目设置的参与性

刊物如果设置关注当下文坛和社会热点,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的栏目,通过对社会现实中某一议题的持续关注,很容易在社会上产生影响,达到双赢的效果。“本月话题”、“文论”、“世纪末文学丛谈”、“新世说”、“域外万花筒”这些栏目的设置以及《南京大屠杀纪念》专刊的组稿出版,都可以显示出《雨花》期刊极具有文学和社会的参与性。在这些栏目中,“本月话题”不定期就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焦点,约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座谈,褒贬时弊,激浊扬清。“本月话题”栏目中,如丁帆教授和江苏的一些知名学者,讨论文坛的热点话题“90年代‘写实小说价值问题”、“放逐于世俗的文学”、“‘匪性·‘奴性”、“散文:多了些什么?”“‘大众文化中城市人多的处境”等更好更真实地探讨了当时文坛的文学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当下人文精神和知识分子文化启蒙角色的讨论,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的重新呼唤。“纪实文学”栏目,选取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组织作家深入采访,道人所未道,抒百姓忧欢;“新世说”则以幽默讽刺见长,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散文栏目中的“一大一小”———大散文与连续几年的“散文小品征文”,交相辉映,佳作不断,引起各地专业、业余作者的注意与响应;小说栏目不薄名家爱新人,系列推出的“江苏中青年作家作品小辑”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艺术博览”、“文化反弹”等栏目注重艺术文化、政治文化、历史文化等广义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时有好作品激起社会的热烈反响。这些栏目的设置都具有极大的文学与社会参与性。《雨花》发表的散文、随笔、杂文以丰富、活泼、率真、犀利为特色,大力倡导社会良知,广泛反映人民心声;发表的小说则多数以乡土农村为题材,语言质朴,简洁凝练,关注生活,关注人性;发表的文学评论则关注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解读当下人民的心态。《雨花》栏目设置始终亲切地关注着读者的阅读需求,以温切的文学作品走进读者的心里。只有时时刻刻都与社会互动,关注文学现场的栏目,才会使期刊更具活力和生命力,才能提高期刊的延展性和绵延性,及时有效地参与社会发展,传播最新的文化。此外,《雨花》还组织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读‘江苏青年作家小说作品专号”,创办《雨花》下半月刊《逗号》,为爱好文学的青年作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理想之地,提供文学新人创造更多发表文学作品的机会,促进江苏文学新人的成长。《雨花》一直有着推进江苏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使命感和参与感,志在培养和激励青年作家,提携文学新人。

《雨花》期刊以其栏目设置的倾向性、时代性和参与性,使得《雨花》期刊能够在文学长河中独放异彩,不仅有着过去镇守文学领域的辉煌,而且能够开创风气、引领潮流,推动江苏文学不断超越,永续发展。

注释:

①张光芒:《文化认同与江苏小说的审美选择》,小说评论,2007年,第3期。

②董健:《江苏短篇小说五十年》,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③范小青、汪政主编:《江苏文学蓝皮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203页。

④杜波:《从〈新青年〉看期刊栏目的设置》,编辑之友,2009年,第10期。

⑤杜波:《从〈新青年〉看期刊栏目的设置》,编辑之友,2009年,第10期。

[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LX15_146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雨花短篇小说散文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晴雨花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