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类型理论对访谈录翻译的启示
2016-05-14王鸽
王鸽
摘 要 在翻译实践中,有时译者需要翻译的文本并非完全文法通顺,而是会存在句子成分不足、重复啰嗦、逻辑不通等问题,给翻译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访谈录就是这样的文本之一。笔者认为在翻译访谈录时,可以以文本类型理论为依托。根据文本类型理论,访谈录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在翻译时关键是传达原文信息,而不是原文语言形式,因此可采用“达意”原则,运用减译、増译等方法,用准确、顺畅的译文再现原文信息;当原文由于语法错误等原因,没有很好地传达真正想传达的信息时,我们需要在翻译时采用“求实”原则,认真参照上下文进行分析,必要时对原文进行修订,在译文中表达原文真正想传达的信息。
【关键词】翻译;访谈录;文本类型理论;信息功能型文本
1 前言
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需要翻译的源文本有时并不严谨,而是存在语法错误、语义不明等问题,有时甚至出现事实性的错误。在翻译这样的文本的过程中,译者经常甚感为难,不知是对原文亦步亦趋,对谬误照译不误好,还是对原文作出修改,然后再译成目标语言好。鉴于此,我们需要找到客观、科学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以满足翻译工作的需求。
本文讨论的访谈录作为一种对口头对话的记录,在语言上不够严谨,出现诸如句子成分不足、重复啰嗦、逻辑不通等问题,给翻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作者在翻译这些访谈录的过程中为解决这些困难,寻求了文本类型理论为依托,以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
根据文本类型理论,访谈录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关键是传达原文信息,而不是原文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时可采用减译、増译等方法,必要时对原文进行修订,用准确、顺畅的译文再现原文真正想传达的信息。
2 文本分析
2.1 语言特点
本文所用的例子皆来自访谈录翻译实践。这些访谈录是在中国安徽、广州、西安等地对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所作的社会调查访谈录。由于采访城市流动人口的访谈是一种比较随意的口头对话,因此访谈录的语言呈现口语化、不够严谨的特点。
例1:
问:那有没有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认识了很多的人,回来他们能帮助你有吗?
答:也有。也认识了一些人。他是那个干休所,老干部,也认识了一些人。
Q: How about you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Had you got to know someone who helped you later?
A: Yes, I hadgot to know some retired cadres in the sanatorium.
本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也认识了一些人”出现了两次,显得重复啰嗦,保留一个即可;二是句子中大部分是断断续续的语言碎片,显得逻辑不够连贯。经过分析“也认识了一些人”、“干休所”、“老干部”这些关键词句,我们推断出原文要表达的信息为“也有,也在干休所认识了一些老干部”,因此译为:Yes, I hadgot to know some retired cadres in the sanatorium.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是由于访谈本来就是一种口头对话,语言必定会呈现口语化、不够严谨的特点;二是由于被访谈对象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的语言和说话方式没有受过比较严格的训练,因此在表达的时候会不尽如人意。
2.2 文本功能
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功能。一个文本可以具备一种功能,也可能同时具备多种功能,但以其中的一种功能为主。根据其主要功能,不同的文本可分为不同的类型。翻译这些中文访谈录主要是为了向国外学者提供有关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的信息,以便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由此看来,访谈录功能主要是提供信息,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因此在翻译访谈录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适用于信息功能型文本的翻译原则。
3 文本类型理论与访谈录翻译
3.1 文本类型理论简介
在翻译领域,文本类型理论是指德国翻译学家、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以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功能学家卡尔·布勒(Karl Bu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为基础,在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涉及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文本类型理论认为文本分析是翻译的基础,文本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文本的主要功能及语言特点,从而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不同的文本根据其主要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应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
赖斯将文本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表达功能型文本(expressive)、信息功能型文本(informative)和感召功能型文本(operative)。赖斯指出信息功能型文本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这类文本的侧重点是其内容而不是其形式,翻译时应以简朴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张美芳:2009)
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也在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主要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型文本。纽马克认为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陈婧:2004)
丁建江在《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一文中指出:“文本类型理论将报刊文章、新闻报道、科技论文、通用教材以及大多数事实重于文章风格的非文学作品归为信息功能文本一类,这类文本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因此,译者的首要任务在于如实地传递原文的信息。文本类型理论认为,翻译信息功能文本的重点应该放在译语上,着重看译语是否如实并流畅地传递了原文信息。”(丁建江:2003)
3.2 文本类型理论对访谈录翻译的启示
根据文本类型理论,翻译信息功能型文本时应更关注语言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应更关注读者,而不是作者;应更关注译文,而不是原文。李治在认为信息功能型文本“经常存在着文字不通顺、内容不确切的问题,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订正和改善。”(李治:2010)本文提及的访谈录存在文字不通顺、内容不确切等问题,根据文本类型理论,我们在翻译这些访谈录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原文语言形式,对原文亦步亦趋,而是应在必要时订正和改善原文的不当之处,照顾读者的感受,尽可能用逻辑通顺、语义清晰的译文完整再现原文的信息。
4 访谈录的翻译原则
4.1 达意
这里所说的“达意”,是指翻译时再现原文要传达的信息。本文提及的访谈录在语言上出现了重复啰嗦、逻辑不通、语义不明等问题,那我们应当直接翻译这些有问题的原文吗?根据文本类型理论,翻译信息功能型文本时应重点关注原文的信息而不是语言形式,因此我们在翻译有各种语言问题的文本时,可以在不改变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对原文作出相应的修正与改善,使用减译、増译等方法,用简洁、通顺、语义明晰的译文再现原文信息。
4.1.1 减译
减译是指根据逻辑、句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删减一些不必要的语言单位。减译不是删掉原文的某些内容,而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有了反嫌累赘的、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语言。
例2:
问:你当时在中山的时候,因为你以前也没有出去打过工,第一次去中山,中山是你出去打工的第一个城市,你在这个城市中有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学到了或者是获得了什么?
答:这个东西就是见的多。
Q: Zhongshan was the first city you went to after you had left your hometown. Did you gain some useful knowledge or other things there?
A: I broadened my horizon there.
本例中的第一句话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复啰嗦,二是逻辑性不够强。经分析,原文要表达的信息有两个:“中山是你出去打工的第一个城市”和“你在中山有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或者是获得了什么”,经过整合,原文可改为“中山是你出去打工的第一个城市,你在那里有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或得到别的东西”,译为:Zhongshan was the first city you went to after you had left your hometown. Did you gain some useful knowledge or other things there?
4.1.2 増译
增译是指在翻译时按照逻辑、修辞和语法上的需要,把原文没有的语言成分加进译文中,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
例3:
问:那到年底一共给家里寄了多少钱?就是第一年。
答:第一年的时候寄了3000块钱,我买了一个手机。
Q: How much in all did you send back home in the first year?
A: I sent only 3,000 Yuan, because I bought a cellphone.
“第一年的时候寄了3000块钱,我买了一个手机。”这句话从中文表达习惯的角度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在译为英文时,应表现出其逻辑关系。这句话的前半句“第一年的时候寄了3000块钱”和后半句“我买了一个手机”为因果关系,因此原文可增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改为“第一年的时候(只)寄了3000块钱,(因为)我买了一个手机”,译为:I sent only 3,000 Yuan, because I bought a cellphone.
4.2 求实
这里说的“求实”,是指翻译时先找出原文真正想要传达的事实,然后在译文中再现这些事实。之所以提到“求实”,是因为原文某些地方存在语义不明的情况,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事实性的错误。根据纽马克的观点,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因此我们在翻译访谈录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语义不明或错误的地方,可以经过仔细分析,找出原文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对原文进行修改和更正,然后再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
5 结语
访谈录作为一种对口头对话的记录,语言呈现口语化的特点,因此在语法和语义上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让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左右为难,不知是忠于原文,对原文出现的谬误照译不误好,还是侧重译文,对原文先修改后翻译好。
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访谈录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在翻译访谈录时应关注原文信息等内在的东西,而不是语言形式等外在的东西,因此对原文出现的谬误,译者可进行修改和更正,然后用通顺、准确的译文完整再现原文的信息。
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在翻译访谈录的过程中遇上有句子成分不足、重复啰嗦、语义不明等问题的原文时,就可大胆对原文进行修改和更正,力求找出原文想要或应当表达的完整、正确的信息,并用通顺、准确的译文再现这些信息。
参考文献
[1]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5.
[4]陈婧.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的分析与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17(05):68-70.
[5]陈婧.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与翻译标准的再讨论[J].宜宾学院学报,2005(01):103-106.
[6]丁建江.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03):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