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
2016-05-14李亚锦
李亚锦
【摘要】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基石。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导与提示,促使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探究型地理思维;培养途径;培养方法
我们把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分为地理学习意识、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地理探究活动、地理与实践的结合、地理知识达标几个阶段。一般认为其中的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地理探究活动、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地理与实践的结合、地理知识达标之类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通过学生自身地理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教师教学相应的就回取得出彩的机会。
探究型地理学习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探究型地理学习思维能力的进步,将会大大有利于学生改良自身学习习惯,并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知识,主动研究各种地理奇观,在探究中无形的就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关于高中地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一、 积极构建地理探究型思维训练模式
1、注意寻找教材中可以启发学生的知趣的资源。通过使用教材中的现实材料,让学生得到探究型思维的锻炼与提高,从中掌握一些相关的探究问题的思维技巧与训练方法,为今后的地理课学习打好基础。如玻璃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你能讲一讲它们不同在什么地方?当然,在学习教材知识时,学生的思考点会有诸多不同,我们要充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探究型思维素材进行挖掘,还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拓展、延伸。
2、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产活动中的事物,构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只有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兴趣,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多是独立思考的,他们有很大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有待于我们挖掘和培养。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以及本地区的降水集中的时间等,其目的就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展开的。
3、注意地理知识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联系。科技的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其宗旨就是让我们如何生存得更美好的问题,这种问题人人都会关心,因而,我们应该利用这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养成平时注意听新闻、看报纸、上网时要注意与地理有关的信息。比如新闻报道说:今年8月份,我国甘肃舟曲县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现象。我们可以借此让学生根据新闻报道详细了解泥石流的危害、成因及该地的所处的干湿地区,还可以让学生回顾我国雨带的移动等相关知识进行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引导学生把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联系起来。地理虽然是一门边缘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如数学、物理、历史、生物等。我们通过利用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思维活动来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科学全面的结论的习惯。
二、培养地理探究能力途径与方法
1、重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探究活动常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世界,扩大学生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就不断活跃发展,就会活起来。努力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这才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条硬杠。如我国地势、地形对我国河流、气候有什么影响?学生只有对我国地形、地势、气候等特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探究过程伴随着思维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就必须借助自身已有的基本地理知识来完成。
2、让学生对观察对象获得足够的认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局限,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没有足够的认识,因为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认识它们。我们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思维素材,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形成认识上质的飞跃。如平原和高原有何不同?不妨让学生观察平原与高原景观图片再作比较。学生发现平原上绿油油的,水好像要渗出来,感到地势(海拔)很低;站在高原上伸手可以摘下云彩,感到地势(海拔)很高,因而从直觉上感知了平原和高原的差异。
3、注意学生探究性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提出的问题新颖独特、具有挑战性,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而我国南方则有些地区降雨量充沛,能不能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南北不均衡的问题。教师通过如此形式的引导与提示,激发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意识,开拓他们的地理视野,为提升他们的地理创新思维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