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问漫谈
2016-05-14张振辉
张振辉
【摘要】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语文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初中语文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探究欲望,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满堂提问”与“无效提问”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阻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问要有探究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语文教学的提问富有探究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与驱动下,产生探究的动力,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提问学生:藤野先生作为一名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讲义,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这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为什么鲁迅先生对他如此崇敬与思念?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反复阅读寻找答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他们联系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结合当时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歧视,深刻地理解了藤野先生冲破民族偏见,以世界人的博大胸怀,关怀着一个外国青年成长的崇高精神。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成为在兴趣引领下的探究学习,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提问要有设想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创新无从谈起。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与看法,却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激励,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文学性,需要富有个性、情感与想象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课堂提问的设想性,可以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以设想性提问:皇帝在游行大典上知道上了骗子的当,如果你是童话中的皇帝,回宫后,你会怎样处置两个骗子?学生的思维被设想性提问激活,纷纷表达看法。在学习了《孔乙己》一文后,让学生想象假若孔乙己中举后来到酒店,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在学习了《范进中举》后,设想一下如果范进仍然没有中举,他是否还会继续参加乡试?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会是如何?这样设想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畅所欲言,使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全面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主动探究问题真相,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的结尾是“孔乙己大约已经死了”,给人无限的猜测与想象,也给人无穷的悲剧意味。教师可以借课文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想象: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学生通过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孔乙己虚伪的性格特点,通过合理想象判断孔乙己悲惨命运的结局,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提升了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再如,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母亲”依从孩子的要求走小路?如果不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
四、提问要有引导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在长期坚持中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最关键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要围绕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行科学设置,使课堂提问具有引导性,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文条分缕析的教学模式,而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课文的方法。上课开始,教师就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我的母亲》,结合课文的题目以及我们学习课文的经验,大家认为应该如何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要通过阅读找出生字新词,并在课文的语境中加以理解;还有的同学说,题目是《我的母亲》,我们要通过阅读了解母亲的事迹,体会母爱的深沉与伟大;还有的同学说,我们要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看作者是如何表现母亲这一形象的,如何体现母爱的,其写法与其他写人物的文章有何不同。因此,课堂的提问要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在教师的提问下,使学生受到启发,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