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策略探究
2016-05-14吕昌明
吕昌明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与学科整合教学成为了突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多媒体技术;课程整合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对于农村小学深化教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呢?我结合自己所摸索的一些经验,立足于高庙堡小学的实际情况,就实施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谈几点初浅认识。
一、引入时代活水,突出内容整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与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相关的数学知识,并且还能体现出极大的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真正体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二、突出自主参与,讲究形式整合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绝佳机遇,以此为契机,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努力把数学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技能。
三、改进学习方式,注重方法整合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与此相比,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征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知识更新的全球化,学习程序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元化等等。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编排了课堂练习: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我们教师也可从中迅速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突出整合功能,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1、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难发现,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彻底解决。例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学学习的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等等。
2、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实践证明,在整合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具图、文、声并荗的功能,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具体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中,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以传统的教具学习,让学生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整合进行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观察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字、指针及格子,通过图象演示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60分,帮助学生理解时和分之间是如何换算,完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多媒体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开拓思路,起到发展思维的作用。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我采用课件演示,先出示6朵黄花,9朵红花,再覆盖活动片,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用减法计算,即9-6=3(朵)。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无论哪种途径,但总体效果则殊途同归。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扬长避短,凸显学科整合的独特魅力,探索出有效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