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路径下中小企业环保项目融资探索

2016-05-14申慧

时代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环保产业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

【摘要】我国环保产业环保投资总量不足且投资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环保投资热情,银企可通过绿色金融供应链模式共享经济收益以及无形的环境收益。本文是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金融是如何解决因中小环保企业与融资银行信息不对称性所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

【关键词】环保产业 供应链金融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绿色金融

一、研究背景

绿色金融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拉动环保产业的投资及环保性消费,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1],然而我国环保产业环保投资过程中仍存在投资总量不足、资金配置不合理投资效率低下、企业缺乏环保投资的热情等问题,中小企业难以将资金配置到优秀环保项目上,夜间偷排偷放大气污染物、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牺牲环境获取经济利益的源头是资金借贷,最终是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目前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范围都远不到位,大多环保项目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甚至挪用本应投入环保控污设备或项目的资金,致使环保投资效益极其低下,机构投资者、散户愈加不愿将金融资产投资于实体环保科研项目或污染治理项目。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或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2],以促进“产—供—销”链条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3]。环保产品生产者效益低,薄利使环保项目投资者收益低,加上股票市场和金融衍生品投资投机盛行,环保产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构建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中小企业的环保项目融资提供了一个有效渠道,现运用银企博弈模型分析。

参考陈平的《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基于博弈论角度》建立如下博弈模型:(F为企业流动资金缺口,E为环保企业收益,r为企业应付利息,C为银行监管成本,设F>0,0

(一)未采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下银企之间的博弈[4]

中小企业的环保项目收益极低因而得不到银行的融资,银行不向企业的环保项目注入贷款资金,则银企业收益均为零;如果银行发放贷款,企业按时付息,则银行收益为r-C>0,企业E-r>0;若银行发放贷款,但万一企业效益不好,无法还本付息,银行将损失F+C,企业获利F+E,银行亏损巨大将会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的发生,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长期环保项目的投资资金,面临更大的融资难问题,银行为降低损失选择不贷。双方收益均为零,社会效益可能未负,这种情况就是银行拒绝放贷的均衡,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情况。

市环保局实行全天候动态环境监管措施仅仅遏制了部分工业,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企业排污行为。达不到上市融资的条件的中小企业一般是采取民间融资或者自筹资金,基本不向金融机构贷款,因而通过金融机构难以为众多中小企业融资。

(二)采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P为保证金,Q为供应链信息公开导致的商誉损失)

在供应链金融下银企博弈有不同选择,环保企业和银行的收益函数改变了,绿色融资收益自然打破原来的双零困境局面。如果银行愿意或必须贷款时,不论环保企业决策如何,银行都可以获得r-C>0的收益,所以银行有理由投资;然后我们分析企业的决策,企业选择偿还贷款的收益为E-r,选择赖账的收益为F+E-P-Q。当E-r>F+E-P-Q时,也就是企业内部问题而赖账的行为导致的未来总损失大于收益,即P+Q>F+E时为纳什均衡(贷,还),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的均衡状态。

中小企业处于供应链之中,信息高度公开,投资者既是金融产品消费者,又是环保项目监督者,可降低银行的监督成本。各个小企业作为核心大企业的供应商,通过供应链模式获得流动资金,有持续生产的动力,他们之间关系稳定。中小企业一旦违约想要获得暂时性收益,就会面临巨额未来潜在的损失,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约束以及众多监督者的存在,核银企之间的博弈将会实现P+Q>F+E,最终达到纳什均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确保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的稳定,进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5]。

三、拉动中小企业环保项目融资对策建议

(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国家能够利用较少的资金就能撬动大批环保节能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所以应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要严格要求企业考核的环境指标[6],将中低利润与高利润的环保项目都捆绑在一起,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使得过去因收益不好的项目因这个模式而使其竞争力上升。利用政府平台引进私有资本,并精准高效地投资于具备较高投资回报率的绿色基建项目,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国内的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发展企业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的形成;推出绿色保险产品以减轻政府与企业的赔付压力,对受到侵害的居民予以补偿,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

(三)构建良好供应链金融平台

“绿色”的实现不单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还需要国家政府、机构投资者、居民自主投资、各金融机构协调合作。对环保产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借助核心大企业的资信优势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的联盟,可以极大地降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进而使中小业可以利用各种流动资产充当抵押物,解决融资难问题。具体如何让企业自身意识到P+Q>F+E而进行自我约束,为经济与环保提质增效正是本课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5.

[2]《供应链金融:优势、风险及建议》.2009.

[3]《供应链融资理论动态与实践进展》.2011.

[4]陈平.《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基于博弈论角度》.

[5]《金融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探讨》.2015.

[6]《PPP创新模式:PPP环保产业基金》.2015.

作者简介:申慧(1994-),女,汉族,宁夏石嘴山人,在读于南京审计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环保投资基金优化配置的研究——基于绿色金融角度》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2015017S。

猜你喜欢

环保产业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
环保产业O2O商业模式探讨
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面向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探讨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
金投手抢滩湖南银联移动端,打造“供应链金融”生态